分享

“事业还是家庭?”第二性才做选择

 无尽对话 2023-11-16 发布于上海

Hi~

“无尽对话”第191话:

从另一个角度看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作品《事业还是家庭?》。

从新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劳迪娅·戈尔丁(Claudia Goldin)的著作《事业还是家庭——女性追求平等的百年旅程》(Career and Family)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繁殖对第二性的奴役从未走远。

克劳迪娅·戈尔丁研究了从1878年到1978年间出生、有大学文凭的女性,发现她们可以被归纳成5个组别:

1.1878年-1897年生,以“事业或家庭”的模式为主;

2.1897年-1923年生,普遍“先事业后家庭”;

3.1923年-1945年生,大部分“先家庭后事业”;

4.1945年-1957年生,“先事业后家庭”是主流;

5.1957年-1978年生,事业和家庭两手都要抓。

一代又一代的女性不得不在“事业还是家庭”面前做选择,大约每隔20年,“家庭”就会跳回她们的优先项。

克劳迪娅·戈尔丁得出了以下的的结论:

“各个小组都接过接力棒,跑出一段路程,闯关通卡,尽力闪避障碍。每代人无不面临千变万化的限制,也迎来一系列家庭和生育有关的技术进步,所有这些都为未来铺平了道路。”

看起来令人热血澎湃,不过……

我们先厘清一下“家庭”的定义。

如果你觉得家庭是一对丁克或有小孩的合法伴侣,那么书中家庭的定义和你略有不同。书中对家庭的定义是这样的:

“有亲生的或收养的孩子,但不一定有配偶。”

家是至少一个成年人和一个孩子共同生活的社会单位,有没有伴侣不重要,是不是自己生的不重要,丁克夫妻不包括在内。所以,更确切地说,家庭指的是小孩。

这个定义还挺有女性主义色彩的。

再看看家庭中的角色分工。

丈夫往往选择实线,妻子往往要选择虚线

同学校、同专业的男女毕业生,在职业生涯中的薪酬差异越来越大。书中提到了几个不同的因素:

☝️性别歧视。在20世纪30年代-50年代,第一组女性已经在职场,很多工作机会不对女性开放,比如贷款、经纪,因为职位要求和很多人接触,被认为不适合女性。

从右往左,行业对女性越来越不友好  

✌️职业隔离。有人说,是男女选择了待遇不同的职业造成了薪酬差异。但是,克劳迪娅戈尔丁发现,哪怕把两性的职业隔离扫除,也只能消弭三分之一的两性薪酬差异。

🌟职业差距。“性别收入差距是职业差距的结果,职业差距是夫妻不公的根源。”一旦家里有了孩子,妻子总是那个牺牲事业、照顾家庭的人,而丈夫的事业却能持续走高。在同性伴侣中,伴侣不公也同样存在。

性别薪酬差异近30年在拉大

100多年了,性别薪酬差异得到了改善,但障碍依然存在,只是它没那么明显了。

“某家公司受到象征性惩罚,又一名女性进入董事会,几家科技巨头开始引入陪产假……从经济意义上来讲,这类解决方法等同于扔给黑死病患者一盒创可贴。”

换言之,如果一名女性,读了一个待遇相对低的专业,已婚,那么她的薪酬将会受到包括性别歧视、职业隔离和职业差距在内的三重影响。

从经济学家的观察来看,女怕入错行,更怕嫁(错)郎。

然而,单亲妈妈的经济状况比已婚妈妈好吗?这是一个问题。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成为单亲妈妈、非单亲妈妈都算不上明智的选择。

可第五组女性仍然想要家庭,为什么?

家庭应该是必选项吗?

金斯伯格大法官现身  

克劳迪娅·戈尔丁的数据表明,1880年出生的Jeannette Pickering Rankin是第一组女性的典型,她选择事业,36岁时在众议院获得席位,61岁时投下过唯一的反对票,终身未婚未育。

第二组女性选择事业优先,生育靠后,和第四组的选择一致。而在此前,女性太容易因为性行为意外怀孕,不得不英年早婚。有历史学家统计过,从1700年到1950年,有20%的新娘在结婚时怀有身孕。

“第五组女性明显受益于第四组的先锋女性,她们大批涌入法律、管理、学术、医学等行业。接力棒还有警戒作用。”

第五组女性也就是美国现在45-65岁之间、有大学文凭的女性,在上一代女性的基础上,享受到了更多的医学科技进步带来的福利,大部分选择了既要事业又要家庭。

问题来了:家庭应该是必选项吗?为什么HR从来不问男性“家庭还是事业”?如果第一性被默许优先选事业,那从第二组到第三组,从第四组到第五组,主流女性的选择是进步还是退让?

表面看上去,时代变了。

1960年,避孕药在美国上市;1972年,美国各州对避孕药的限制放宽,女性的初次性生活年龄明显提前,而首次结婚的年龄明显延迟。避孕药使得第四组女性有更多时间、自由,能够事业优先。

我们再往前推,第一组事业有成的女性选择不婚不育的原因可能在于,她们是在用一种最安全也是最极端的方式避孕,否则,她们的事业就会因为生育中断,收入出现断崖式下跌。

第二组女性选择事业优先,相关的政策也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41年,圣路易斯教育委员会:任何受雇于本委员会的女士一旦结婚,均视为自动辞职。”1950年以后,这个政策才被废除。

到了第五组,性别观念发生变化,医学技术进一步发展,她们可以推迟生育年龄,甚至寻找配偶的时间也可以节省。这个阶段的女性既能打拼时不被婚育影响,又可以在事业有成时搭上生育的末班车。

到了现在,应该不太会有人再问女性“事业还是家庭”了吧?

可我手上这本2023年7月第一次出版、原名为《career and family》的书仍然被译成《事业还是家庭?》,100多年过去了,女性仍然被要求做选择,这很可怕。

女性追求平等的100年历程,也可以有别的理解:

——事业还是家庭?

——(1900年,第1⃣️组上)事业或家庭

——你再选

——(1919年,第2⃣️组上)先事业后家庭

——再选

——(1945年,第3⃣️组上)先家庭后事业

——这就对嘛

——……我后悔了😫(1965年,第3⃣️组下)

——你再选

——(1965年,第4⃣️组上)先事业,后家庭

——再选

——(1979年,第5⃣️组上)事业和家庭我都要✌️

——事业还是家庭?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