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籍装帧断想

 叵梦 2023-11-16 发布于安徽

前两天,图图给古文献专业的学生讲解了一些中国古籍装帧的小知识,讲的时候很自然地说“宋至元代中期左右是蝴蝶装,其后至明中叶流行包背,明中期以后线装出现”。当然,这主要是说某段时间以某种装帧为主流,而不是一种装帧的出现消灭了另一种装帧。因为历史上产生过的东西,总会有复古、审美或其他各种原因,使得其不可能完全消失殆尽。

图片

元大德年间刻本《梦溪笔谈》(蝴蝶装,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但事后我想想,这些话是谁告诉我的呢?史料的支持在哪里?至少我已记不得哪怕一个史料,在装帧的年代划分上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或有相关的涉及。这么一想,我就有些后怕,我是不是太随意地给学生讲了错误的知识了,因为这个知识在我脑中是没有可靠的材料支撑的于是我就回来翻书。让我比较失望的是,虽然不少书籍都讲到了哪个时期使用哪个装帧比较流行(大致与我讲的出入不大),但较少有史料的举证相对来说,李耀南《中国书装考》从实物出发,给出了一些有所依据的时间点。

图片

李耀南《中国书装考》

宋代流行蝴蝶装无需多言,在包背装的出现时间上,李氏以“清内阁旧藏元大德年补宋本前后《汉书》”为例,指出其为“包背原装”(这里有一个小小的问题是,原宋本用的是什么),又“大德九年陈梦根手写《徐仙翰藻》,亦包背装旧式”。根据上述两件实物,李氏认为“盖元大德后,始有此装也”。“始有此装”或许过于武断,但至少这里提供了两种实物,告诉我们包背装至少在元大德九年已经有了。元朝从1271至1368年,98年大德九年为1305年,大概可算中期初始。

除此之外,图图目前尚未看到相对坚实的材料。于是,我想从历代绘画中去找一找,看看各个时期读书人手中拿的是什么形式的书。因为画家在画这些书籍时,大概率使用的就是当时的流行样式。最终,图图虽没有找到连续时间内的大量印证,但也发现了一些时间节点中的图像。

首先,我们来看这幅颜辉的《月下补经图》。由于是佛教人物,题名又是“补经图”,所以我们先考虑这里的书籍是不是经折装。我认为应该不是,一是这个书的版面四周有板框,经折装的经书少有这样的;二是这幅画本身并没有颜辉自己的题名,这个题名应该是后人取的。排除经折装后,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是蝴蝶装的结论,因为这个书版心朝里,又是方册的形制。颜辉是宋末元初人,所以我们大概可以得出元初蝴蝶装仍是流行式的一种推测。

图片

图片

其次,我们来看明代嘉靖时期唐寅的《仿唐人仕女》与《山水轴》。可以看到画中的书籍,在书根处都没有画出线。我们知道,所有的线装书,它的线一定会绕过书首、书根、书脑。既然没有线,又是书册,那其装帧就可能是蝴蝶装或包背装。鉴于时代,我觉得包背的可能性更大。

图片

图片

最后,我们来看嘉靖以后,直至清初这段时间。图图找到了丁云鹏与陈洪绶的两幅画。丁云鹏主要活动时间在嘉万时期,陈洪绶则生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卒于顺治九年(1652)。下图中,上为丁氏《画应真像》,可以看到书册应是包背装,无线。而陈洪绶的《杂册》中,我们已能清晰地看出包角和绕过书首的线。

图片

图片

图片

所以,通过上述各幅图像,结合李耀南《中国书装考》所举之书,图图认为:包背从元代中期以来,直至明嘉靖中,都是较为流行的装帧形式。至于它的产生,有研究者认为是南宋末,尚期待更多证据来印证。至于线装,李氏以为其兴“当在明之万历时”,联系丁、陈二画的创作,图图觉得大致也是可以成立的。也就是,线装流行于明代晚期至清末,产生时间可以往上略推,笼统说就是明中期(很可能是嘉靖)。

以上就是图图学艺不精的一些恶补材料,至少以后说起这个问题了,我就能举出一些结合时代的事例了。虽然东西还不扎实,但好不容易做了搜集,就借用编辑“咫闻”之便,写出来供喜欢中国古籍的各位伙伴一起探讨、批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