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劝学》,悟学习智慧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11-16 发布于甘肃

图片

《劝学》这篇文章,不仅彰显了古人对学习的迫切,更凸显了古人对学习的深刻认识。它犹如夜空中的一颗明星,在指引着我们的学习,也在启迪着我们的智慧。

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大凡有所成就的人,谁又不是一路拼搏得来的呢?锥刺股,读而不辍,战国的苏秦终成身佩六国相印的一代政治家、纵横家;头悬梁,学而不怠,东汉的孙敬终成通古晓今的一代大学问家;“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明代的宋濂终成博学多才的一代大儒。天上从来没有掉馅饼的好事,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学习考验的,不仅是我们的智慧,更是我们的毅力和勇气。世上哪有什么快乐学习,多数是骗人的鬼话!

遇到险滩,可以暂时放慢脚步;遇到坦途,那就轻舟万重山。多少次,夜深人静,多少次,月挂中天,学习的苦恼,在吞噬着你的激情,这时也许你想到了放弃。不怕慢,就怕站。面对的激流,唯有咬紧牙关,走过去,或许一江春水,正可让你风举扬帆。

切记“学不可以已”,无论在什么时候!“学不可以已”,正是你学习的最健康心态。

图片

那么,怎么才能更好地学习呢?

要“日参省乎己”,善于反省。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每天照照镜子,它可以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可以让我们找见努力的方向。学而不思则罔,否则你有可能失去自我。

要“善假于物”,善于借力。“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就是借力。学习中,我们要善于用好老师这个“力”。不自以为是,要谦虚;不扯着来,要跟着老师走;一旦有困惑,要追着老师不放。让老师真正成为自己的指路明灯、学问的桥梁。谁能把老师的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谁一定能学好!谁和老师对着干,那他不是傻子,就一定是疯子!    

要端正态度、讲究方法。驽马十驾,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是因为其力量,而是因为其专一和坚持。学习也是这样。要专心致志,要心无旁骛,这就是专一的态度。老是三心二意,想着天上的飞鸟,就会犯弈秋的错误,最终一事无成。要不屈不挠,要锲而不舍,这就是坚持的精神。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事怎能成功?学习要专一,要坚持,但是也要积累。积累是学习最基本的方法。登高自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准备一个笔记本,把自己每天学习的知识分门别类的整理,每天掌握一点点,日积月累,你绝对会成为一个学习高手!

读《劝学》,不要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要读出古人的智慧,更要学以致用,让它为自己的学习添翼!

态度决定高度,方法改变命运。在学习中,多动脑,多发现,让自己做一个智者。如此,你的学习必将一日千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