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阳到北票,穿越2亿年(四)~~冯素弗墓,藏有多少国宝?

 行云流水vmmxd6 2023-11-16 发布于辽宁

北燕宰相——冯素弗

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里,塑造了一位只爱江山不爱美人一心复兴大“燕”国的英雄形象慕容复。小说是虚构的,但“燕”国和慕容家族却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其中心区域就在辽河大凌河流域,现在的辽西是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历史上曾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西燕五燕的存在,其中前燕、后燕、北燕都在龙城(今朝阳)定都,朝阳也因此被称为三燕古都。

史书记载,西晋永嘉年间,西燕灭亡后,冯素弗随家族东迁至和龙(今朝阳),家住长谷(今北票西官营子)。409年,其兄冯跋取代后燕建立北燕,冯素弗为宰辅重臣,辅佐冯跋治国安邦,推行新政,使北燕出现国泰民安的局面。七年后冯素弗病故,葬于长谷陵,即北燕皇家陵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辽宁博物馆展品。考古专家根据出土的四颗印章认定墓主人是冯素弗。《晋书.冯跋载记》记述了冯素弗曾先后任范阳公、侍中、车骑大将军、辽西公、大司马等官爵。在历史上的那一时期,以一人兼有这些官爵而死后又能葬在北票的,只有冯素弗一人。

图片
图片

北票博物馆关于冯素弗墓的介绍

图片

长谷陵——冯素弗墓

十一期间朝阳北票行,在北票博物馆赵志伟馆长的引领下,我们得以走近冯素弗墓,冯素弗墓曾进行过两次挖掘,大规模的挖掘是1965年,当时冯素弗墓已遭到了破坏,辽宁省博物馆考古人员经过清理,发现了马镫、鸭形玻璃注等大批有价值文物。1998年,辽宁省博物馆对冯素弗墓进行了第二次挖掘。      

长谷陵园讲究风水,即后有靠,前有照,龙脉长,四不露。后有将军山,远望之,如舞动的长龙,而陵园下为浩浩河水,远方即为龙城(今朝阳)方向。

图片

冯素弗墓地理位置,左侧高台处为冯素弗墓,对面即为河谷,现在已干涸。

图片
图片

往远处看,可见远处连绵起伏的将军山,所谓的“后有靠”。(上图拍自赵志伟馆长主编的《北票文物》一书。)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陵墓之上看下面的河谷,在当时这里应是河水汤汤,即“前有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冯素弗墓的市保碑和国保碑。墓碑忒“丑”了吧,为什么不考证一下,按当时的年代来制作呢?

图片
图片

赵馆长曾参与了1998年对冯素弗墓的第二次发掘,并写了发掘报告,对照书中内容,赵馆长给我们讲发掘情况,墓穴的朝向,棺椁的位置。我们对墓葬情况有了深入了解。

图片

冯素弗墓是石椁木棺,墓圹用长方形石块平砌四壁,木底用石板纵铺,墓顶是九块大石条,墓壁及顶部都绘有彩画。(此图拍自赵志伟馆长主编的《北票文物》一书。)

图片

冯素弗墓棺椁模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北票博物馆,赵馆长为我们讲解冯素弗墓木棺彩画及墓壁壁画。

第二次挖掘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彩画揭下来拿到博物馆里,可惜时间过于久远,未能成功。

图片

国宝——拜占庭帝国的玻璃器

现在我们看到的鸭形玻璃注为我国第一批禁止出口的国家一级文物。鸭形玻璃器造型奇特,以粘贴玻璃条装饰细部,这种吹制工艺产生在公元前1世纪的古罗马,即拜占庭帝国。很显然,这是草原丝绸之路的产物,除了玻璃器,还有玻璃碗等,以透明深绿色为特征,器胎较薄。这些玻璃器易碎不易保存,又埋入地下1500多年,能够如此完整,堪称奇迹。

图片

北票博物馆关于冯素弗墓玻璃制品的介绍

图片

国家一级文物鸭形玻璃器

(拍摄于辽宁博物馆)

图片

冯素弗墓其他玻璃制品

(拍摄于辽宁博物馆)

图片

国宝——改变世界战争史的双马镫

北方民族的骑射文化,表现在对马及马具的重视上。考古证明,世界上装备最完善的骑兵从辽西走出,慕容鲜卑凭借强大的骑兵逐鹿中原,鲜卑的马具包括最早的双马镫向东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向西传入欧洲,改变了世界战争史。这是因为在马镫发明之前,骑兵在马背上保持身体平衡,主要靠双手。马镫的发明解放了双手,使双脚找到了支撑点,骑兵可以完成骑射、刀枪杀敌等战斗动作。可以说,马镫的发明,才有了真正意义的骑兵。

“很少有像马镫那样简单,而又具有如此重大历史意义的发明。”

——英国科技史学家.怀特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过国家宝藏的双马镫

冯素弗墓出土的木芯马镫,由桑木制成,在马镫外表包钉铜片,并施鎏金,凳柄上方开有横长方形透孔。(上图拍摄于辽博(真品),下图拍摄于北票博物馆(复制品))。

图片

国宝——金步摇、步摇金珰

金步摇是当时贵族阶层的象征,在三燕时期男女均有佩戴,只是样式略有差别。冯素弗墓出土的金步摇由笼冠和花束顶组成,我们可以想象此装饰佩戴于男人头顶,男子汉们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叮当作响的样子,是不是极具草原文化风情?

草原丝绸之路带来了异域文化,冯素弗墓出土的金珰原为胡服装饰,在燕国为高级官员的头饰,有的镶有蝉纹,体现了为官者廉政清高之意。

图片

北票博物馆关于金步摇的介绍,以及金珰、马镫等图片。

图片
(金步摇)
图片
(金珰)
图片
图片

金步摇及金珰等文物图片(后一张拍摄于北票博物馆,第二张下载于网络,一、四拍摄于辽博)。

辽宁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冯素弗墓的金珰

图片

国宝——草原特色的青铜器

北燕冯素弗墓所出的青铜器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远远超出任何一座慕容鲜卑墓葬的随葬品,反映了从前燕到北燕百余年的时间里,汉文化青铜器对慕容鲜卑的影响是一个不断加深的过程。

三燕文化墓葬里出土的青铜器,常见的有铜釜、铜鍑、铜魁、铜鐎斗等,其中高圈足的铜鍑一般被认为是具有骑马民族特征的器物。铜魁、铜鐎斗等是典型的汉式青铜器。鐎斗,又叫刁斗,是一种军队里的重要工具,白天煮食物,晚上用于巡夜报警。

《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冯素弗墓,还出土了青铜虎子。虎子,是一种生活用品,功能有点像壶,主要用途是盛水器、盛酒器,以及溺器等。北燕冯素弗墓出土的这件青铜虎子,造型生动,纹饰精美,体现着南北交融的社会风尚。

图片
图片

北票博物馆内,关于冯素弗墓主要青铜器的图片展示。

图片
图片
图片

草原文化特征的青铜鍑

图片

鐎斗,即刁斗,军队行军用品。(拍摄于辽博)

图片
图片

汉族与草原风格结合的青铜器——虎子

(上面四幅图拍摄于辽博)

图片

生活用品——中原文化的见证

冯素弗墓出土的陶器,大都能看出中原文化的影响。在器型、材质上都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冯素弗家族是汉化的鲜卑人,北燕文化从官制、丧葬文化、生活器皿等都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沿袭了汉和魏晋文化特征。

(以下图片拍自辽博)

图片
图片

弦纹铜洗与黄绿釉陶罐。弦纹,中原原始纹饰之一,汉代开始就大量使用。陶罐与北齐陶罐如出一辙。

图片
图片

1600多年前的青石砚台。用石砚做陪葬,很显然是受汉文化影响,因为中原士大夫有“笔葬”和“书殉”习俗,但大多为陶制砚台,这一保存完好的青石砚台很难得。

图片
图片

北燕冯素弗墓是草原丝绸之路文化的缩影,印证了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对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其独特的文化与技术推进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