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业选择是人社会性人格的完善

 熙桓心理 2023-11-16 发布于北京

从家庭、学校到工作岗位,是人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这种过程在最终的职业选择上,会达到一个小高峰。这个时候,人开始全面接触社会,思考未来,人格会得到不断丰富。

在小学左右,孩子更多是对未来职业的幻想。这种幻想,通常受限于他们所得到的信息。因为,这个时候的信息往往来自父母和老师;

如果你问一个孩子长大了以后想做什么?他们可能会说想当医生、想当科学家、想当艺术家,心理学实验追踪调查的数据显示,人在幼年时期说的长大要做什么和今后从事的实际职业,几乎没关系。

到了1116岁左右,人进入青少年期,因为接触到的信息更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人的心智慢慢成熟,开始思考今后的人生方向。这个时候,对职业的考察就开始融入了兴趣因素。比如有的人说今后想做医生,那他几年以后,还真可能就做了医生。

20岁前后,人基本上全面进入社会,获取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思考也更趋于平衡。他们会逐渐缩小职业的选择范围,把兴趣、性格和现实经济因素进行权衡。

因为人的性格有不同类型,在考虑今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时,很多人会基于性格对一些职业产生偏好。

比如对一些进取型人格,勇于冒险,相对强势,你让他非常安逸地在一个地方做机械、重复的工作,他可能真就坐不住。反过来,对安定型的人,从事那种波动性较大的行业,比如销售,他也会觉得压力太大而最终选择更换职业。

从早期的初步就业,到中期离职再重新调整方向,同样是对人格的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行业不断涌现,年轻人可选的更多了,这种“磨合”也就越来越频繁地出现。

统计调查,工作两到三年时,往往是人职业发展最不稳定的一个阶段

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年轻人基本能够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个行业、这份工作。

无论是继续坚持下去,还是换下一份工作,这都是对自身的探索。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调整以后,人就会慢慢安顿下来,继续完善自身的社会性人格。这个时候才逐渐习得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如何和同事相处,如何跟领导打交道。

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增加,成年人开始形成更全面的自我评估。

比如在一些组织里,怀有很高抱负的年轻人必须经常下调自己的期望。因为他们会逐步认识到职场的结构,金字塔形状的,高层管理的岗位毕竟只占少数。必须平衡最终诉求和现实的关系,才能保证心理上安定,也能让目标感更强。

所以说职业选择是对人的社会性人格的完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