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锡铭正确翻译河北大名县西夏文

 陇西锡铭 2023-11-16 发布于广东

  

河北省大名县出土一方元代西夏文与汉文合璧墓志铭。此碑的一面为两行并列共11个字之西夏文。

从新闻报道来看,地方政府专门组织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宁夏社会科学院、河北省社科院、河北师大以及河北邯郸文史界的数十位专家召开一次研讨会。专家们一致认为,这11个西夏文翻译过来为汉字:“小李统军大”“田氏,夫也,阿母”。

报道还指出:这些专家就墓志中提到的“钤部”是否是“统军”的别称,“阿母”代表的是“母亲”还是“祖母”,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这些专家不懂西夏文,不怪。难道语句不通也不懂。一个个没读过小学语文的一样。

啥叫“小李统军大”“田氏,夫也,阿母”。

清明放假,陇西锡铭把这几个西夏文抄录下来,经过反复确认,这11个西夏文翻译为汉字:田氏府儿阿妈 小李军将魁

田氏府儿:《宣差大名路达鲁花赤小李钤部公墓志》中明确写有“夫人田氏,六十五岁”。即此碑以撰志的“长孙教化”的“祖父”和田氏儿子之名刊立。

阿妈:元朝有的民族对父亲的称呼。

魁:为首的,居第一位的。即此碑尊父亲为将魁。

陇西锡铭强调一下:立碑背景为“长孙教化以父之出仕未还,念祖之权厝未葬,是以改卜新茔,仍刻贞石以志其后。”,即“长孙教化"因为父亲外面做官未还,而祖——爷爷还没有安葬,因此另外找个地方安葬,就以父亲的名义,给爷爷立碑。因此西夏文就写成“田氏府儿”、“阿妈——父亲”、“小李军将魁”(立碑)。

都是些啥专家吗?怎么混进社科院、大学的,看看翻译的啥: “小李统军大”“田氏,夫也,阿母”。

句不顺,意不明。

附录: 宣差大名路达鲁花赤小李钤部公墓志

公钤部其先河西肃州之世系,祖茔在焉。公生而通敏,长有才略。丙戌间遭家不造,归附上国。遂命公征闢西,既囬,复辅阿答赤忽都帖木儿取沙洲,彼恃衆坚守,战斗不一。时忽都马乏不克前进,以己马负之而出,公独进攘敌,俱免其难。后蒙上顾问:“向之临阵以己之马济人之危,何其自轻耶?”公伏奏曰:“彼则有功于国,信任已久,臣则新附,未有寸効,故尔”。上奇之。沙洲既平,赐人口一百有六。后征阿思克千户,随行未几城陷,皆公之佐欤。遂命公同合答行断事官事,丙午复命公同牙鲁花赤行天下断事官,辛亥改授大名路都达鲁花赤。

戊午秌七月廿有八日以病卒年六十九岁。夫人田氏六十五岁,男三人,孙三人。长爱鲁,袭父爵,宠授虎符。至元四年十月间改授云南安抚使。次子罗合,中统三年宣授大名等路行军万户。至元元年八月十二日卒。次子小钤部,以兄爱鲁出仕南国,袭爵如前,加昭勇大将军。至元十三年二月内卒。长孙教化是年四月有四日祗授宣命虎符,袭爵,加嘉议大夫兼大名路诸军奥鲁达鲁花赤。次孙帖木儿,次孙万奴。噫,一门之中,袭爵承宣,枝叶不替,非公之积德累功,焉能至此耶。长孙教化以父之出仕未还,念祖之权厝未葬,是以改卜新茔,仍刻贞石以志其后。
至元十五年二月有五日,嘉议大夫、大名路达鲁花赤兼诸军奥鲁达鲁花赤孝长孙教化志

锡铭附识:2013年9月,河北邯郸大名县陈庄村出土。志铭高60厘米,宽35厘米,一面为西夏文,两行并列共11个字,陇西锡铭经过反复确认,右六字翻译为汉字是“田氏府儿阿妈”,左五字翻译汉字为“小李军将魁”。一面为汉文,顶部篆书“小李钤部公墓志詺”8字,正文为《小李钤部公墓志》,全文共21行,500余字。这块墓志记述的是小李钤部从甘肃武威发展——公钤部其先河西肃州之世系,祖茔在焉。随后征沙州、云南等事,最后一支落户河北大名县的过程。此碑说明,西夏之党项族后裔,随军迁徙的一种途径。元至元十五年,即1278年。

——附录之后文字,摘自石锡铭编著《甘肃金石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