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是苏轼、沈括都欣赏的女子

 菊斋 2023-11-09 发布于江苏

北宋才女很多,但苏轼、沈括都欣赏,士林圈中享有美誉的,那只有一个人——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妻子胡淑修。   

李之仪与沈括、苏轼交往甚密,胡淑修也因此获得沈括与苏轼的认可与欣赏。她不仅仅是一个会写诗词、参禅悟道的才女,还是仗义的豪门侠女。李之仪遭人陷害之际,妻子胡淑修找出证据,为其夫申冤。李之仪遭贬之后,胡氏与丈夫形影相携,互相勉励,共经风雨。


北宋 李公麟 仕女图

她的一生充满传奇,人生格局之大,令人钦佩。但她的诗词没有留下来,这是个憾事。         



古代女性姓名字号都齐备的并不多,胡淑修却都齐备。她字文柔,号法喜上人,别名守慧,是常州晋陵著姓大族家里的小姐。

在当时的士林圈子中,胡小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祖父是大儒胡宿,曾任枢密副使。其父胡宗质,是翰林院大学士。家族人才辈出,她天生聪慧,自幼工诗善文,遍读六经,十一岁时,便因宫中的曹皇后也听说了她的才名,她曾跟随祖母进宫拜见曹皇后。       

清 李廷薰 仕女图册局部

这样的女子自然是豪门贵族争相下聘的对象,但她有主见,一个贵公子没有看中,家中居然也没有干涉。          

她和李之仪的婚事颇有点传奇色彩,当时李之仪和父亲在京城游学,李家只是一般的基层官员,经济条件也一般。

一日李之仪的父亲听一位算命先生讲,李之仪和胡淑修八字相合,命中注定要结为夫妻。          

李之仪的父亲觉得不可能,但还是想试一下,没想到胡小姐居然同意了。          

十八岁的胡小姐嫁与李之仪为妻,夫妻琴瑟相和,感情极好,第二年李之仪就金榜题名了,说明胡小姐眼光极好。

胡淑修结婚后,没有像李清照那样,每日和丈夫吟诗作画、饮酒作乐的,而是变身为全职太太,她侍奉公婆,抚育两位年幼的小姑,为公婆送终,将小姑子风光嫁出去,绝对是合格的贤惠女金刚。         

但如果她只有贤惠,估计士林圈中也就没有她的一席之地了。


宋 佚名 浴婴仕女图局部

李之仪曾夸耀妻子的才学:“上自六经,司马氏史及诸篡修,多所综织。于修学则终一大藏。作小歌词禅讼,皆有师法,而尤精于算数。

发明了悬式指南针的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比胡淑修大十六岁,都曾向胡淑修请教算术之道,他碰到的很多问题,都从她那里得到过启发,且感慨:“得为男子,吾益友也。”

苏轼对胡淑修的才学也非常欣赏,他选择李之仪做幕僚,很有一拖二的嫌疑。              

李之仪原本是范纯仁的弟子,在妻子的鼓励下,又拜了苏东坡为师。


南宋 李嵩 画阑游赏图局部

一日,苏轼至李之仪家中拜访。胡淑修亦学苏轼原配夫人王弗的“屏后听声”,躲起来偷偷观察苏大胡子谈笑,事后感叹:我尝谓苏子瞻未能脱书生谈士空文游说之蔽,今见其所临事不苟,信为一代豪杰也!

此时苏轼夫人王闰之已故,只有王朝云随行,王朝云与胡淑修均喜诵读佛经,关系相处得很是融洽。苏轼甚至命其子妇向胡氏学习,胡氏也常常往来于苏轼家           

常州有许多人因为受到苏轼牵连被披枷挂牌示众时,胡淑修激于义愤,竟然抛头露面,自愿加入游行者的队伍,以苏轼的粉丝自居,大声鸣冤。

苏轼被贬离定州时,胡淑修亲自缝制棉衣送别,且说身为女子,得以结识苏大学士这样的英豪,此生无憾。          

这些事迹,都是其夫李之仪亲笔所记。

在千年前礼法森严的大宋,有这样一位旷世豪杰和这样一个巾帼奇女子,相知相敬,惺惺相惜,其知己之情真让人肃然起敬,心向往之。



胡淑修仗义有男子气,对丈夫的恩师是如此,对丈夫自然更是如此。她人生中最传奇的,就是“盗书救夫”的壮举。         

1101年,范纯仁病重,令李之仪整理其遗言奏与皇帝,并进言陈表“惟宣仁之诬谤未明,致保佑之忧勤不显”、“未解疆场之严,几空帑藏之积。有城必守,得地难耕”等八事。           

范纯仁过世后,李之仪依恩师所命呈表献上,并为其撰写《故宰相范忠宣公行状》。
然而,在蔡京看来,褒范纯仁之德,即是述新党之非。蔡京岂能容许此等人独专盛誉?但范纯仁已死,且朝廷明文表彰,即便表中有悖逆之言,亦不能出尔反尔,掘墓鞭尸。蔡京无法找死人的麻烦,就干脆诬陷李之仪杜撰遗表,借先师之表,抒个人之愤,辱骂新党,攻击变法,并将李之仪入狱,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胡淑修此时正在常州家中,闻知消息,当即典当衣物首饰,星夜兼程赶往汴京,动用了所有的关系四处打点,但因蔡京权重,无人敢于相助,就连胡氏的娘家也害怕受到牵连,闭门不见。          

功夫不负有心人,胡淑修终于打听到丈夫原本有一份遗表的记录手稿,保存在一位官员家中,若拿出手稿,必能证明这确为范氏遗表,为丈夫洗脱罪名。只是,这位官员怕受牵累,死活不肯拿出手稿。胡淑修于是花巨资买通了官员的家仆,打探到手稿藏匿位置。谁也没有想到,胡氏竟亲自扮作蒙面大盗,只身前往,从官员家中盗出了手稿,入宫求助光献皇太后曹氏,为夫申冤。              

胡淑修侠女般的行为震动朝野,太后深为感动,并亲自出面安抚,盛赞其“有学能文”,且赐凤冠霞帔。

蔡京只好免了李之仪的死罪,仍然将他撤职,贬到太平州(今天安徽当涂)。

李之仪死里逃生,胡淑修喜极而泣,到御史府迎接丈夫出狱时,却发现李之仪非但没有因为曾遭受鞭笞、杖脊之刑而变得憔悴,反而因为在牢中三餐有时,倒胖了许多,面色红润,有如度假,不禁又是笑又是怜:夫君可真是心大啊!

李之仪则将妻子比作自己的观世音菩萨,作诗曰:

熬熬内火战骄阳,鹤唳风声便着忙。
波浪翻天谁与渡,却应甘井是慈航。
——李之仪《柏台自述四首 其四》   
      

但真实的历史故事,不是影视剧中的大团圆,结局都是残忍的。



李之仪《与祝提举无党》中自述:“某到太平州四周年,第一年丧子妇,第二年病悴,涉春很夏,劣然脱死。第三年亡妻,子女相继见舍。第四年初,则癣疮被体,已而寒疾为苦。”

儿女相继过世,胡淑修不堪打击,于1105年撒手人寰,终年五十八岁。 

李之仪将妻子安葬在太平藏云山的致雨峰下,亲自书写《姑溪居士妻文柔墓志铭》。

胡淑修陪伴李之仪走过四十年,俩人从青春岁月开始,一路陪伴。她参与丈夫的事业理想,心胸格局,也许要高于只能和赵明诚谈论诗词古玩的李清照。

梦断难寻,酒醒犹困,那堪春暮。香阁深沈,红窗翠暗,莫羡颠狂絮。
绿满当时携手路,懒见同欢处。何时却得,低帏昵枕,尽诉情千缕。
——李之仪《留春令》

这是李之仪早年为妻子所作的,后来翻看,依稀看到暮春时节,正当青春的俩人手牵手走进园林深处窃窃私语的样子。  


元 佚名 游园仕女图局部

生活在北宋的女子胡淑修是幸运的,北宋没有过多理教的束缚。她不追求权力财富,而是知道自己要什么,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她一生都掌控着自己的生活方向,不屈从于他人,包括婚姻、交友、兴趣....古代女性中侠女寥寥无几,女科学家更是寥落星辰,胡淑修居然能两者兼而有之,这样的智慧、胸襟、仁爱、勇气千年少见。          

人是不能决定命运的,但能决定过怎样的生活,譬如胡淑修。

作者:焱燚

本文为菊斋原创文章。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开白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