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外淘玉实录(一)

 积祥轩 2023-11-17 发布于山东

对于大多数高古玉爱好者而言,想要入手一件高古玉是比较困难的事。目前高古玉、中古玉是不得进入国内拍卖市场的,除非是有明确的传承记录。虽然近年国内几家头部拍卖公司偶有上拍几件元代玉器,但多以标注文物店旧藏,而能上拍的高古玉更是凤毛麟角,其价格也是高不可攀。

民藏的高古玉95%的来源是民间私下交易,如:古玩店、地摊、“夹包袱”等传统渠道,也有现在比较流行的直播间,还有前几年的微商。从民间购买的高古玉是无法考究其来源,更无传承可言,这就使大量作伪古玉被人包装冒充到代真品以卖得高价。

另外5%则来自国外的拍卖市场竞拍。近些年香港高古玉拍卖行情一直水涨船高,有相当一部分大陆买家通过委托人电话报价竞拍。以香港嘉德、保利、佳士得、苏富比等拍行为首的头部拍行,所拍高古玉动辄百万甚至千万成交,甚至带动了内陆作伪古玉市场。如何能保证个人所竞拍古玉的真伪呢?首先还是要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这点是毋庸置疑的。虽然拍卖公司所上拍的古玉并不能保证100%的准确,但其传承文件也可以为其真伪提供印证。这就是为什么上述香港的头部拍行所上拍的精品高古玉介绍中,一定会详细列出此件上拍高古玉被何人于何时在何地收购并藏之,又于何时何地转手。虽然这些传承文件最多只有百年时间,但却有效地避开了目前电动工具出现的年代。也就是说,比如某拍行所拍的一件标注为汉代的玉器为卢芹斋旧藏,那么无论这件汉代玉器是否到代,其年代下限最晚也要在民国时期,完全不可能是现代电动工具做制作的。这就是我个人认为目前古玉传承记录对于古玉鉴别真伪方面最有效的鉴别方式。

为何要写《海外淘玉实录》系列?

一直以来我都是以国有博物馆藏古代玉器作为准确器为大家分享如何通过馆藏古玉观察其细节并应用于传世玉器的鉴别中。后期通过微信群的反馈,发现在个别情况下,无法将馆藏玉器类比分析得出的条件在鉴别古玉真伪中灵活运用。加之前段时间,我曾以香港嘉德2023年秋拍高古玉图录为大家直播讲解古玉鉴别知识理论的反响很好,怎奈被人不断举报干扰导致直播被封,无法正常直播。

就在此时,一位旅居国外的中国藏家,也是我特别敬重的老大哥看出我的窘境。找到并告诉我,你不能说别人的古玉是真是假,但你可以说我的。我相信你的眼力,更相信你的为人,无论我多少钱拍下的古玉,你都可以畅所欲言的说,需要什么资料尽管找我,我传给你。

于是,我准备将近几年这位旅居国外的中国藏家在欧美拍卖市场中所竞拍到古玉的过程详细记录并分享给诸位,一是让大家能够了解如何在海外拍行购买古玉,二是让大家能够更深入、直观的了解如何用科学方法对古玉鉴别。

本篇给大家分享一件在欧洲一家专以亚洲艺术品拍卖为主的拍卖行所竞拍到的西周白玉龙凤纹柄形饰。

拍行提供的电子图录

传承文件,此件柄形饰的拥有者。

图录中介绍了此人在20世纪初的中国之旅中,购买了许多玉石,其中包括这件柄形饰。

通过传承记录可以明确得知,这件龙凤纹柄形饰的年代下限为20世纪初,也就是完全排除了现代电动工具所仿制的可能。

下面,开始详细分析这件龙凤纹柄形饰。在已知有明确传承记录并且跳过了电动工具时期的情况下,对于此件玉柄形饰我们需要进行科学的断代,通过对器形、纹饰、玉料、沁色、工痕特征等条件与馆藏西周时期的同类玉器进行对比分析。找到相符及不符之处,客观的分析判断此件玉柄形饰的年代。

我个人认为柄形饰源于夏代的柄形器,其造型为商和西周同类器的先规。作为一种礼仪器,夏代玉柄形器的具体用途尚不得知。刻兽面纹的柄形器,在商玉中被继承下来。

通长 17.1厘米 柄部宽1.8 厘米厚1.5 厘米至1.8厘米。1975年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遗址4号坑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乳白色。外形似鞭,共分六节。节有粗、中、细。三者相互交替。粗节雕有单线或双线的兽面纹;中节及柄部琢成花瓣纹;细节有二至三周凸弦纹;末端用线刻和浮雕法琢成兽头形,其侧面有一穿孔。柄的顶端及其正背面各穿一孔,三孔相通。

尤仁德先生认为:“商代玉柄形饰常出于尸骨的胸、腹、肘等重要部位,其造型统一为长条形扁玉柱等特点,初步认为可能是商人为纪念祖先亡灵所琢制的一种高级祭祀性礼仪玉器(如近代的木制灵牌)。”

蝉纹柄形玉器  商代  江西省博物馆  长20,宽2.2,厚1.8(cm)  柄端四周突出,柄部饰凹弦纹四组,每组二道。器身以三道细凹弦纹分成三节,每节又以宽浅凹槽将其分成二组,每组以四角为中轴线饰浅浮雕蝉纹。组间蝉首相对,大头圆眼,宽翼尖尾。下端收缩成方形榫状,底沿亦有一周凸起。自顶端至末端器身中心对钻穿孔。

自西周起,柄形饰出现分化,其中一部分承袭商代造型统一为长条形扁玉柱等特点,它们似不是装饰品,而是礼仪器。

玉柄形器  西周  陕历博藏 长10.2 cm,宽2.1 cm

另一部分柄形饰出现精美的纹饰、扉棱、穿孔等特点。其用法与商代迥然不同,属组佩中的饰件,或单独利用。出土的情况主要是:在人骨的胸或腰部。可见柄形饰是墓主人生前所用的重要器物;从它与各式玉饰的组合看,不排除属特殊用途的装饰品的可能性。

西周凤鸟纹柄形饰  长8.6cm,宽3.6cm,厚0.3-0.05cm。1974年宝鸡市茹家庄国墓地一号墓乙室出土。青玉,因受沁,呈褐色。器为长方形片状,边饰扉棱,下端为隼。两面饰相同的双阴线凤鸟纹,凤鸟作昂首站立状,尖勾喙,大圆眼,羽冠高竖,长尾上翘。该柄形器玉质温润、工艺精湛,为西周柄形饰中的精品。

由此可证,带有精美纹饰及扉棱的柄形饰应始于西周时期,此件玉柄形饰的器形特征也与馆藏西周时期同类器物相符。

西周时期的凤鸟,圆眼勾喙,以弧线为主来塑造凤鸟形象,线条流畅。

龙凤纹圭形玉饰、西周、长10.3厘米,宽3.8厘米,厚0.4厘米、1992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31出土、西周典型的柄形器,仅存手握之段,佚前段。出土于墓主的腹部。表面玉质因土沁变为黄褐色。尖端为钝角形,有穿孔,一面孔较小,另一面孔较大;平端也有穿孔。两侧与平端有棱脊。双面均刻有形制相同的凤鸟纹和龙纹。风鸟有冠,弯喙,圆眼,双翅蟠曲回旋至风喙,风爪置于龙身;龙身蟠曲,卷鼻,臣字目,吻前有一穿孔,内嵌绿松石,色艳华贵。

玉龙凤纹饰、西周中期、长9.2厘米 宽3.7厘米 厚0.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青玉有浅褐色沁,片状,长方形,两面雕,底部一角原有伤缺。两面纹饰相同,龙在上,凤在中部。以阴雕双勾法,将龙凤身躯连为一体。

玉双鸟纹柄形饰、西周、长17.1厘米 宽3.7厘米、厚0.7厘米、故宫博物院藏、青玉泛绿色。孔壁及上部两侧有土斑。器呈片状,长条形。两面雕纹饰相同。上部微敛如柄状。上端,中间一上宽下窄凹槽,上部两外侧有粗细对称凸戟线纹,中央有上下大小两个心形孔,孔两侧勾相对鸟纹,尾下垂,尾尖呈勾状,其下琢展翅夔凤单足踏夔龙首纹。刀法有力,纹饰清晰,下端一宽凸槿。此番为柄形器之珍品。

综合对比分析后,与上述馆藏西周时期凤鸟纹柄形饰纹饰特征相符。

虽然有文字记载商王武丁打通新疆和田玉进入中原的通道,但严格地说,和田玉在玉器材质中能占到相当比例者,大约要从西周开始。妇好墓共出土755件玉器,经过科学仪器鉴定后只有寥寥几件为新疆和田玉可证。
此件玉柄形饰为新疆和田玉。

沁色通过裂隙侵入到玉质内部,导致裂隙两侧颜色截然不同,这就是我之前提出的“天地色”,而判定是否为“天地色”的主要条件就是沁色与工痕的先后关系。如果没有工痕,只有单纯的“天地色”出现,那么此种现象为玉料自然产生的,不能作为古玉鉴别条件使用。仔细观察标记处,沁色覆盖在阴线上,这就是之前文章里提出的“沁在工上”的现象。通常出现这种现象一定是玉器表现先碾琢的阴线,而后在墓葬或其他环境中通过外界的侵蚀,玉质表面出现裂隙并产生沁色。

通过“沁在工上”可以辅助判断玉器大概的年代,而且是以沁色出现年代为主。如民间所说的“水银沁”,清人刘大同所著《古玉辨》:“三代古玉因入土年久,水银结成大片或大块,干老异常……秦汉古玉,水银亦有接成大片,或大块者,其色鲜亮,特少干老之气……两晋六朝之物,水银明滉,若有浮光,且成薄片者多,而深透者少……若唐宋之物,水银吸入未久,色易变动,其气质不厚,最易盘出。”通过此文可以得知,在清代人们就已经知道哪怕是唐宋时期古玉的水银沁也是可以轻易盘掉的。而唐宋至清代晚期已近千年,由此可证古玉“水银沁”的形成至少要近千年的时间。当然,对于玉质较差,且墓葬环境干湿交替频繁、且温差较大的情况下,玉器形成沁色的时间一定会缩短,但无论如何缩短也不会缩短到一两百年的时间,而且和田玉由于是纤维交织状结构,玉质越好越缜密,更不易被侵蚀。
我想弱弱地问一下,有没有人把所谓的明清水银沁的古玉用高价买回来呢?
通过放大观察沁色与工痕的先后关系,得出“沁在工上”的结论,由于沁色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周期,而此周期基本跨过了明清及民国出现的高古玉仿造的高峰期。

单面钻孔,符合商周时期片雕玉器钻孔工艺特征。第二张图标记处的崩口,是由于钻透后一刹那,钻头阻力消失下压力突然增大或人为故意敲击钻杆造成的。

该拍行给出的拍卖比较:2017年11月29日,香港佳士得拍卖行养德堂收藏的中国古代青玉器中的一件与之相似的,也可追溯到西周,股价500000~700000港币,成交价2375000港币。
这是目前国际主流拍行常用的一种营销手段,在开拍前会找到与之相同并已高价成交的器物作为对比,为了让买家在拍卖中能够喊出高价。
通过对这件白玉龙凤纹柄形饰的器形、纹饰、玉料、沁色及工痕特征分析,并参考传承记录后,我个人判断其年代应为西周时期。
现在大家是不是很好奇最后的成交价是多少?

没想到吧?5000欧元,加上30%的服务费及运费、保险费,最后6500欧元成交。其实在开拍前,我也预估了两种可能发生的情况,第一种是竞价激烈,毕竟有一件相似的在2017就拍到200多万港币;第二种则是无人问津,当然这种概率出现极低,但没想到真的会出现了第二种情况。
以这种几乎白捡的价格拍得此件西周时期白玉龙凤纹柄形饰,不光对于藏家,甚至我个人都有点觉得不可思议。经过等待半个月后,藏品终于到了藏家手中,然后拍下大量细节图片传给我观察分析其特征后,得出的结论与开拍前一致,再次确认为西周时期。
对于这种情况,我与老大哥一起耐心地用了几天的时间复盘整个过程,找出如下几个原因:
一、此拍卖行为家族式经营,名气不及邦瀚斯等拍行;
二、由于近几年欧洲经济下滑,且香港高古玉拍卖市场以国人参拍居多,而欧洲拍卖市场对于国人参拍没有优惠政策及服务,导致国人较少;
三、起拍价过低,导致关注度不够;
四、此件玉柄形饰虽为“双阴挤阳”工艺,但其特征非西周晚期的一宽一窄阴线,故即使有人看到也不会认为是西周时期,多认为是民国时期仿制品。
其实西周早期至中期时,也就是“一面坡”式的宽斜线尚未出现前,“双阴挤阳”工艺还延续着商代晚期特征,并且单阴线依然可以看到晚商时期的特征。西周早期(周穆王之前)玉器纹饰以单阴线和双阴线为主。单阴线线条简练,刀法刚劲有力;双阴线线条繁复,刀法刚柔并济。

通过对此次竞拍的整个过程包括拍品的复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捡漏儿了。而这种情况真的只有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的情况下才能发生。况且真的遇到了,也是心惊肉跳的,经过仔细复盘后才得以确认。这就如同一个人突然中了千万大奖,一定要仔仔细细多看几遍手里的彩票号码和开奖号码,再三确认无误后才能相信自己中了千万大奖。


码字不易,还请多多点赞、转发文章,谢谢诸位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