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文化】诗词里初冬美丽的别称:小春月、良月……让人忘记早冬的寒冷

 老沔城人 2023-11-17 发布于湖北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诗词文化】

诗词里初冬美丽的别称:
小春月、良月……让人忘记早冬的寒冷

文/初衣胜雪


  来看看诗词里的初冬农历十月,有哪些美丽的别称,你还知道哪些?

  节气立冬在公历的十一月,农历的十月,是传统冬季的开始。

  但是立冬是以天文划分为标准,以太阳到达黄经225度为标志,虽然具有高屋建瓴的概括性,涵盖了太阳在地面一年最后的三个月的运行开始,但是真正温度和气候的变化是个渐变的过程。

  比如立冬所在的农历十月,是秋冬的交界,从黄河以北来讲,刚刚出现冰凌和飘雪,而长江以南广袤的地方,实际还宛如渐渐深浓的秋天,岭南很多地方终年无雪,四季如春。

  说起冬,给人们直观的感触就是天气极寒,风雪飘飘,以至于人们看到这个词时,就会感到和严寒霜雪联系在一起。但是初冬十月虽然气温下降,但是未必到天天霜雪的地步,所以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反而沿袭和提炼了关于初冬美好的别称,让人忘记冬天的寒冷。


  一,孟冬

  这是传统的对于农历十月的说法。孟是排列的第一位。

江南孟冬天,荻穗软如绵。
绿绢芭蕉裂,黄金橘柚悬。

——唐·谢良辅《状(忆)江南·孟冬》

  虽然古诗十九首有“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的诗句,表达初冬是冷空气寒潮来临的时候,夜晚尤其会感觉秋冬转换那种冷,但是这首诗强调的是冷空气来时的那种令人不适的降温,加上写诗的人,写的是一位苦守家园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而时段是在汉朝萧条的末世。

  所以它表达了一种冬夜凄冷中的相思,但并非能够涵盖初冬的整体。

  那么唐朝诗人他眼中江南的孟冬,是怎样的景象呢?

  那水边的芦苇芦花还没有干枯,正是青青蓬勃,抽着柔软雪白花絮的时段,青色的叶子,虽然有霜露,正是最美的芦叶青芦花美的时候。

  就算是那种白色的花穗,被无数人吟咏成白头,但是江南的景色并不萧条,正是枝枝摇浪花的那种美,如美人,如思美人。

  此时芭蕉叶子虽然因为空气中水汽下降,而裂开,但是还像绿色的丝绢一样光洁。

  最可爱的是盛产江南四季常青的橘树橙树袖子树上,挂着金色成熟的累累果实。

  实际黄河流域很多地方,也有晚秋初冬的树木和草本,一直延续着晚秋的那种青翠,芦苇也许枯黄了,但是比如野菊,草地小花,还在繁荣。


  二,早冬和初冬

桐下空阶叠绿钱,貂裘初绽拥高眠。
小炉低幌还遮掩,酒滴灰香似去年。

——唐·陆龟蒙《和袭美初冬偶作》

  虽然此时梧桐树叶落了,但是它落在如钱的绿苔上。冬天的棉袄做好,我在家里安稳睡觉。

  这是北方的初冬,但是庭院里还有绿色的青苔。而青苔所需要的恰恰潮湿温润背阳的环境。

  秋天往往人们用红叶青苔来形容那种静美,实际初冬,这种美一直延续。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唐·白居易《早冬》

  那么唐朝长江中下游,江南的广大地区,初冬简直和春天类似,草依然是绿色的,树上的黄叶还没有完全凋谢,枝头明黄,阳光下新嫩如同春天的嫩叶,居然春天开放的樱花也在此时开放。


  三,小春,小阳春,小春月

  小阳春应该是民间农业耕作和民间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说法, 南方地区初冬十月,只要没有风雨,往往会有一个阶段,白天,风和日丽、温暖舒适,适合秋冬草木的生长,早梅开放,有些树木会反季节发芽开花。而宋朝之后广泛用于初冬的诗词。

十月到盘洲,小小阳春节。
晚菊自争妍,谁管人心别。
木末簇芙蓉,禁得霜如雪。
心赏四时同,不与痴人说。

——宋·洪适《生查子》

  说盘洲的十月,正是小阳春的气候之美。迟开的菊花争奇斗艳,哪里管我有漂泊到此的悲伤。

  那木芙蓉开花正艳,霜雪都不怕,一种蓬勃美好。

  我寥落的心情顿时改观,在这里可以看到四季的花草都在一起开放,我要是说出来,那些没见过世面的人肯定不相信,算了,我也懒得解释,就让我安心在这里吧。

  小春花信日边来,未上江楼先坼。
  今岁东君消息,还自南枝得。
  素衣染尽天香,玉酒添成国色。
  一自故溪疏隔,肠断长相忆。

  ——宋·晏几道《望仙楼·小春花信日边来》

  当代人肯定以为这是写的早春,但实际,小春就是指的的农历十月。小春花信,是指的早梅花。

  在最早的冬天看到最早的梅花,那是什么感觉,你会觉得就算是有寒冷到来,也会有梅花倾心相伴,共着你冬日风雪,一米阳光。

  况且十月并非极寒天气,早梅,甚至晴日冬烘,反季节的樱花海棠会开花,连南方的杨柳枝头也有新叶子。北方的草原,就算是雪下仍旧有青色的小草和草根。

  农历十月,叫做小春,小阳春,小春月一点都不错。


  四,良月

  这个良月怎么来的,十月的十有数字的吉利,是一种数字循环中的满和盈。

  《左传·庄公十六年》:“公父定叔出奔卫,三年而复之……使以十月入,曰:'良月也,就盈数焉。’”

  十月这个数字吉利美好,自然十月就是良月。

  不单是数字吉利,这月份的气候也宛如春天啊。

  梅蕊小春天气,橘林良月风光。
  五云边近九霞觞。美景初无尽藏。
  老矣相逢湖海,年来游遍潇湘。
  诗情满眼兴何长。赢得烟霄直上。

  ——宋·韩淲《西江月》

  梅花开在十月小春,橘林成熟,那是最美的十月风光。

  虽然是初冬,按照道理冬藏不是,可是这里美丽的风光哪里藏得住?

  我这老骨头,也忍不住诗情豪放,只想高歌吟咏啊!

  所以初冬之美,不能停留在冬的字面上,要多出去走走,多出去看看,冬天是来了,可是十月风景赛春光啊。


  五,阳月,阴月

  居然农历十月初冬,叫阳月又叫阴月,这什么东东?

  汉·董仲舒《雨雹对》:“十月,阴虽用事,而阴不孤立。此月纯阴,疑于无阳,故谓之阳月。”这就是农历十月叫阳月和阴月的典故。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唐·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这是早唐武则天时代的诗。十月南飞的雁子,听说,从遥远北方飞到这里过冬,只是我不清楚自己,是否还会重新回到这里。

  不过用阳月看起来比十月和初冬,都明显有阳光气。更对应此时小春节气的太阳和暖,和表达宋之问所在的梅岭温暖如春,是大雁的归宿吧。

  “阴月”很少见于诗词,或者感觉阴森不明丽。


  农历十月还有露月,梅月的美称,这些美丽的别称彰显了物候和气候之美,淡化了冬天带给人心理的寒冷,让你主动拥抱季节。你还知道农历十月哪些别称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