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且说刘氏五忠八贤

 孺佛道 2023-11-17 发布于广东

五忠堂是以祖先名号为堂号。宋朝时期,福建建州、建阳刘氏一门忠烈,有5人死后被朝廷赐谥为忠,世人号称刘氏五忠;:建阳五夫里的忠显公刘韐、忠定公刘子羽、忠肃公刘珙,建州麻沙里的忠简公刘颌、忠烈公刘纯。

五忠堂刘氏宗谱


后人为了纪念刘氏祖先这一光荣的历史,鼓励族人精忠报国,就以五忠堂为堂号,五忠堂的堂号,主要在福建刘氏及其分迁到各地的刘氏支派后裔中使用。另据传五忠堂乃汉楚元王刘交后代,刘交后代名声最响亮的当属南朝宋武帝刘裕。
“五忠堂”的堂号,主要在福建刘氏及其分迁到各地的刘氏支派后裔中使用。但在“五忠”后裔中也还有使用其他堂号的,如典故堂号:藜照堂、青藜堂、藜阁堂等等。如教化堂号:永思堂、佩三堂、守三堂、睦堂等等。也有以地名为堂号的。“五忠堂”为典故堂号。

刘氏入闽显祖暨五忠八贤像


《五忠》简况:
忠显公 讳k。字仲偃。忠简公九世孙。绍圣元年进士。官真定宣抚使。
晋资政殿大学士。靖康元年冬。奉使金营。金人谕降。公不屈。死之。赠太师。封魏国公。谥忠显。
忠定公 讳子羽。字彦修。忠显公长子。历仕关陕宣抚。使参议军事承制。晋直徽猷阁待制。右谏议大夫。赠少傅。卫国公。谥忠定。
忠肃公 讳珙。字共父。又字共甫。忠定公长子。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第。历仕监察御史。迁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建康府事兼江南东路安抚使。行宫留守。晋观文殿大学士。大中大夫。赠光禄大夫。太师。封鲁国公。谥忠肃。
忠简公 讳颌。字子诚。忠简公九世孙。官淮东提刑。金主亮入寇。死之。谥忠简。
忠烈公 讳纯。字君锡。忠简公十三世孙。文忠公子。官邵武县令。土寇作乱。公出讨。被寇获。死之。赠太尉。谥义壮。庙号忠烈。

     南强先生以“石无语”为题,谈南宗名臣刘珙遗事,我也凑点热闹谈谈宋代刘氏家族这个道学世家、官宦望族盛况。



      芝城紫芝街有座《宋大贤刘氏五忠公暨屏山先生祠》,正门上额有“奉旨崇祀”四字,两旁石刻对联:“功勋光北宋;道学启南闽。”联文气派之大全省少见。这五忠公指的是:忠显公刘韐(gé音蛤)(宋靖康间(1126)任资政殿学士,出使金营,金国欲留大任,韐坚辞不受,相逼,上吊死在金营,以示忠君不二。宋钦宗时,封韐为太师,谥“忠显”,追封魏国公);忠定公刘子羽,(韐之长子,宣和间(1125)任徽猷阁待制,与张浚协力抗金,保全了蜀地,死后赠封少傅,谥“忠定”,也追封魏国公);忠肃公刘珙,(韐之孙,子羽之长子,南宋孝宗时拜同知枢密院事(副相),主朝临镇,忘身忧国,死后赠封太师,谥“忠肃”,追封鲁国公。)以上三公是居崇安五夫里始祖刘翔的后裔。第四位是忠简公刘颔,(宋绍兴时(1101-1161)任淮东提刑,金兵入淮,率兵民奋战,战死于战场,谥“忠简”);第五位是忠烈公刘纯,(颔之五世孙,南宋绍定时(1228-1233)任邵武知县,带兵破贼,战败被俘,不屈而死,百姓立届祭祀,朝廷封太尉,赠朝散郎,谥“义壮”)刘颔为迁入建阳麻沙的刘翱的后裔,刘翔、刘翱系亲兄弟,相传他们是汉代楚元王的后代,由京兆迁入建州,分别在崇安、建阳落籍,后来族人称翔之后裔为东族,刘翱之后裔为西族。

      祠奉五忠公,又另列“屏山先生”,这是因为五忠属朝廷封号,屏山未有封号,但系亚圣朱熹的老师,所以奉旨也一并祭祀。屏山即刘子翚(huī音辉),字彦冲号屏山,刘韐的次子,以荫补承务郎,在真定府为幕属时,父韐死于靖康之难,回故里守墓,三年服除,委令到兴化军任通判,他不愿做此官,以病辞退,与胡宪、刘勉之相交,设馆教学,先后达十七年。这中间在(建瓯)府城筑室梅岩设馆施教,至今还留有“屏山书院”遗跡。绍兴十四年(1144)受朱松所托携朱熹回五夫教抚,同时接受教抚的有长兄子羽之子刘珙。正是朱熹、刘珙的成就垫高了刘子翚声望,因此刘氏五忠祠,增辟屏山先生神位。

      除“五忠”御封褒号外,刘氏还有不同时期御封的“八贤”褒号,这八贤是:刘彝、刘康夫、刘藻、刘嘉誉、刘世南、刘砥、刘砺、刘子玠。八贤在祠堂里也竖有牌位。

      其实刘氏不论东族西族,在两宋时期人才辈出,登进士者就有刘韐、刘牧、刘淮、刘珙、刘如愚、刘褒(以上东族)、刘爚、刘崇之、刘炳、刘垌、刘铨、刘子寰(以上西族)等十余人,以举荐或荫补入官者近百人。如刘韐累迁中大夫,长子子羽、次子子翚、季子子翼(知府),第三代的珙、玠、珣、玶、瑾,第四代的学雅、学裘、学古、学箕……等皆为官,官阶低者为八品。韐之弟名韫,为官至朝散大夫(从五品上),子子翔浏阳丞,孙琪亦县丞。西族这边刘爚、刘炳兄弟俩的子孙后代,为官者也累见不鲜,难能可贵的是刘炳的长孙刘钦也做到“同知枢密院事”(副相)。刘氏在两宗时期还出了许多知名诗人,如建阳的刘清夫、刘子寰、刘懋、刘淮、刘鉴、崇安的刘亵、刘褒、刘济等。这么多才人差不多都在建宁府府学唸过书镀过金走出去的,有的是迁家搬进府城寓居,成就了事业;有的在府城为官,家眷居府城,有的便在府城落籍发展。刘氏东西二族共有的宗祠不设崇安、建阳而筑于府城也就可以理解了。同时,刘珙死后葬于建瓯丰乐,正东西二族进府城必经之地,也是靠近季父刘子翚的梅岩精舍的近处,可互为增光耀祖。

      “石无语”通史飞声,是文史爱好者夙愿予求的。只可惜作者把“季父”认作生父,刘珙之父是刘子羽,而不是刘子翼,子翼实是刘珙三叔父,这在宋史或地方志上皆无异说。是笔误或是校对致误,则不可知了。

      读史启迪遐思。本阜所以能成为全国十八个千名进士县之一,其根源在教育,按旧志:“兴庠办学,始自常衮,其后便代代建有学校之制。宋宝元十一年建州立学有田五顷;元丰时增至十顷;崇宁、大观间,行舍法,生徒众盛,学舍增至三百余间。建炎时毁于兵,郡守刘子翼重建学舍,并立文庙于学。……”说明自唐以来建州教育的普及和重视,正因为有了这个大气候,所以开科取士以来,福建第一个状元(叶齐)在建安;第二个状元(徐奭)也在建安。建州一些明智氏族以教育为首事,兴学育才,于是代有才人出,像刘氏几代人井喷式地出现一大批学子才人,成就了一番事业,为国家作出贡献,也光耀了氏族门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