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11月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答案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11-17 发布于甘肃

【WORD版本及答案请登录我的知识星球60840346下载。本星球号可以下载丰富优质语文教学、班主任管理、心理辅导、家庭教育等资源】

参考答案

1.B“城市实体书店能否突破被线上书店挤压的困境”错。从原文第二段可知,实体书店的空间改造已经为其找到解决生存发展的门路,有待讨论的是“实现人文关怀”。

2.C“打破了空间区域的门槛限制”错。由第六段内容推知,书店对每个功能区设置了准入门槛。

3.A A项“来自博物馆、研究所的客户来消费、交流”体现了将经济消费转化为考古文化、社会资源,“形成庞大的考古文博圈”体现了资源转化对这一群体文化、社会交际等的再生产。B项体现了实体书店的空间流动性,且顾客只是将经济消费转化为文化资源,不能完全支撑横线句观点。C项体现了实体书店空间给人的审美体验。D项体现了社会资源对书店的帮助支持,不能论证横线句观点。

4.①多地外文书店为外来人口提供无障碍阅读

②空间平等性

③诚品书店发起“艺术家驻店计划”行动

④空间公平性

⑤城市之光书店支持少数族裔群体

评分标准:共5分。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第1、2空也可填“城市实体书店使人们实现资源转化(互动性)”“城市实体书店功能分区更加多元(多样性)”。

5.①梅溪书院是具有文化传播、消费等功能的城市商业文化空间

②梅溪书院追求空间的异质化(独特性),是城市居民的复合型生活空间

③梅溪书院与城市文化共生发展(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具有人文关怀

④梅溪书院的空间功能区多元,陈列标准多样,实现了空间正义

评分标准:共5分。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意思相近即可。

6.C(“雪花膏”隐喻美好生活为无中生有)

7.D(“跌宕起伏”错)

8.①发觉炊烟不见,渔夫惊惶失措

②寻找消失的炊烟,渔夫着急焦虑

③炊烟寻找未果,渔夫闷闷不乐

④认为炊烟消失,渔夫隐隐担忧

⑤发现炊烟回归,渔夫欣喜心安

评分标准:共4分。一点1分,任写四点即得满分,意思相近即可。

9.评点一

参考示例①:作者善于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的手法,将炊烟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我们怎么不被这样的写法所感染呢?

参考示例②:运用整句将不同人家的炊烟一一呈现,炊烟跃然纸上;而短句的使用也让炊烟滑稽一览无遗;灵活的句式,让炊烟“形”可见,“神”可感。

参考示例③:一“长一短”,一“瘦”一“圆”,具体可感而又两两相对词语的使用,将炊烟写“活”了,使得炊烟有了“形状”,也有了“生命”。

评点二

参考示例①:人间烟火,最抚凡人之心;平凡的生活,诉说着蓝天下最温暖的柔情;和美的家庭,传达着人世间最厚重的情感!

参考示例②:没有激情澎湃的“豪言”,也没有催人泪下的“状语”,有的只是一幅和谐的图画,它却是人情温暖最好的告白!

参考示例③:炊烟、吊床、星星……远离的是城市的喧嚣,享受的是乡村的宁静;诗意的生活,描绘出田园牧歌美好画卷!

评分标准:共6分。一点3分,点评的形式1分;内容2分。小说情感可作多种解读,言之有理就可以酌情给分。

10.BDF

11.D(选文中的“微”为“卑下、卑微”之意,与《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微”词义不同)

12.B(“乡人迂之”是因为淮浦先生“世俗巫觋祷祝,一切禁不行”)

13.(1)郡里推举德才兼备之人,官吏拿官方文书让其就职,(淮浦先生)说:“(这)和参加科举考试有什么区别?”

评分标准:①举,推举,举荐。②怀才抱德,德才兼备之人。③从事,任职,就职。④何以异于:和……有什么区别(不同)。各1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

(2)我的志向(不过)如此罢了,希望(但愿)效仿古代的隐士。

评分标准:①所志:志向。②庶几:希望,但愿。③效:效仿。④逸民:隐士。各1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

14.①精通儒学,不事科考;②隐居乡间,拒绝举荐;③短衣敝履,吟诵如常;④三餐不继,脸色不变;⑤时规人过,不慕富贵。

评分标准:共3分。一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15.C(“对杀害志士的清王朝的蔑视”过度解读。这两个动作是诗人内心沉重悲哀和惋惜景仰之情的外在体现。)

16.①失(思)友之痛。“空诉”“凄迷”“清苦”“新雪涕”等一系列的词反映出作者因对逝者的怀念而产生的内心痛苦。

②敬仰友人。在政治高压下诗人仍然来拜访友人故居,“故鸥”意指友人曾与高洁的白鸥为伴,“侧帽”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庄重动作,“红萸白菊”色彩依旧鲜艳,暗示友人为事业献身的历史不会被抹去。

③怀想往日。“又一时”开篇就表达了作者抚今追昔、物是人非的伤感,“旧弦诗”直接回忆往日美好生活,“愔愔”一句从反面写出作者对以往弦歌赋诗、知交相得的日子的怀念。

④国事之忧。结合注释我们可以知道友人是为国事而死,“愁心”是无人倾述之愁也是国事之愁,“凄迷南郭”暗指时局凄凉。

评分标准:共6分。一点2分,情感概括1分,分析1分,分析自圆其说即可。写出任意三点得6分。

17.(1)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2)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3)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评分标准:共6分,一句1分。

18.A:石油、煤炭就没用了吗

评分标准:共2分。答出关键词“石油”或“煤炭”1分,语句通顺1分;如果写“煤就没用了吗”“化石能源就没用了吗”给1分。

B:半焦要如何处理(利用)

评分标准:共2分。答出关键词“半焦”1分,语句通顺1分;如果写“碳要如何处理”给1分。

19.语句①改为:一氧化碳在制作乙醇上具有一定优势

语句③改为:中国要生产乙醇

语句⑤改为:我们如果可以用一氧化碳做发酵原料

语句⑥改为:就不再需要用粮食制造乙醇

评分标准:指出一处病句并修改正确2分,四处病句答出其中任意三处均可。

20.三个“各”字连用,突出“差不多先生”现象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具有普遍性。

评分标准:共2分。①答到该现象“具有普遍性”给1分;②结合三个“各”内容分析1分,例如分析到“数量多”“范围广”“随处可见”等。

21.选择A:

①转折复句,突出其“不讲究”的语意;

②复句形式,语意上侧重“不讲究”这一行为,语言更带讽刺意味;

③“有……,但……”句式与前文对称,形式统一,强调内容,强化情感,增强语势;

选择B:

①句子成分上突出“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作为定语的修饰作用;

②单句形式,语意表达更为简洁明了;

评分标准:

选择A:①“转折”关系1分,突出“不讲究”语意1分;②“复句形式”1分,“行为”1分;③句式对称1分,“强化情感、增强语势”1分。(一点2分,写出任意两点得4分)

选择B:“定语修饰作用”1分,“单句形式,表达简洁”1分。(最高不超过2分)

22.①本处未用引号,显示出他回答的随意,表现了人物的不讲究;

②避免文本陷入一问一答(对话)的形式,使语言表达形式更具多样性;

评分标准:共4分。一点2分,两点4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参考译文:

张公避某讳,字廷言,自称为淮浦钓者,无为桐城乡人。张公生来聪颖秀异异于常人,才开始读书,就能够通晓大义。长大后,专心研究儒学,通读五经,尤其精通《春秋》,及至诸子百家没有不深入钻研的,和其兄长载道在当时都凭借研习经学而闻名,但不修习科考文章。曾经跟随葵菴公到京城,游历山川名胜以及考察风俗民情。常常因感慨而深深叹息,大概是有济世之志。等到回乡,不得志,人们没有机会了解他,张公就隐居在泥汊河,以打鱼为生,没有别的谋生方式。郡里举荐德才兼备之人,官吏拿官方文书让其就职,张公说:“这和参加科举考试有什么区别?”(张公)推辞,没有赴任。府守宋公鉴、郡守赵公璧听说后都很敬重他,多次邀请张公,(张公)都没有去。后来经历了火灾,更加难以自谋生计,于是就进城,租赁在刘氏私塾。不久承担起教授乡学的责任,先父开始送我前去学习。没过多久,郡里发生大瘟疫,家中人口大多病死,张公悲伤之余,神态安祥平和,日常生活照常,最终没有染病。生性不喜欢道家和佛家,不遗余力地批判它们。像世俗中的巫师向鬼神祈祷之事,一概禁止不做。乡人(一直)认为他迂腐,到这时候才开始在心里敬服他。

张公为人耿直方正,超过世俗,性格又严峻刚正,经常当面规劝他人的过错而不宽容,乡人中略微做了点不好的事情,只怕被张公知道。(张公)家里非常贫穷,没有一点产业,又不喜欢为谋求禄位而拜见富贵之人,家产又无祖业可承袭。地方长官(原先)地位卑下时,与先生交好,后来地位显贵,多次想要拜访他,张公终究不与其来往。方伯的儿子石池先生恩也敬重张公,但是没有拿过一点钱财资助他。我孩童时曾偷偷地看到张公整日端坐,(即使)穿着短衣破鞋,小桌上满是尘土,也是一副恬淡的样子。常常三餐不继,家里等米下锅,有家人的叹气声,张公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时常从我家拿一点米煮粥,但也仅限于当天,至于第二天(的生计)则不再考虑。家里有人苦不堪言(无法忍受这样贫穷的生活),却从未曾看见张公脸色有变。(张公)常常高声吟诵,如同玉磬之声,声音清朗,听到的人没有不肃然起敬的,并不知道他家境贫穷。(张公)曾经自我评价:“言语不足以使世人震惊,容貌不足以打动世人,以吃粥来勉强维持生活,穿着旧衣来遮蔽身体,并非故意违反常情来追求名誉,姑且安于贫困,以坚守圣贤之道为乐。文章收束华丽而追求朴实,在学问上温习旧知而获得新知,凝神专一于远古宇宙之表征,自在快意于孤寂清静的世界。我的志向不过如此罢了,希望效仿古代的隐士。”我曾经在旧纸中看到这些话,是张公亲手所写的。张公志向如此,可是世人却正沉迷于研习求取功业的诗文,有谁能够探察其中的深意呢!

评分标准

一、作文原题

同一片大海和天空/同迎着黎明和繁星/同样的向往和憧憬/同圆我们一个梦/我们同拥有一个家/心相融、爱相加/纵天涯,隔不开牵挂/亿万个骄傲的声音/汇聚成一句话/你和我同住亚细亚……生命温暖生命/力量激发力量,绽放。

——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主题曲《同爱同在》歌词

“同爱”“同在”互为基础,相融相生。同爱同在,同在同爱,共向美好。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微信公众号:陌上风尘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写作说明

1.命题意图

2023年的高考作文题,从时代的主流叙事中找到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我们当下和历史中那些积极和向上向善的力量。这次的作文题也是同样的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当下,远离戾气,共向美好,当然学生的视野可以不限于现在,也可以回溯历史和过去,“同爱”“同在”的理念本就属于人类文明永恒的母题。

这个作文题又是一个二元关系作文题,学生作文必须围绕二者关系展开,好的作文应当展现一定的思辨色彩。

2.材料解读

材料第一段节选的是亚运会主题曲《同爱同在》的歌词,歌词并不难,但因为意象的含蓄和歌词本身特定的分节形式,学生的理解会比较多元,但只要是在“同爱同在”的主题下的解读,言之成理即可。

材料第二段是对第一段的“同爱”“同在”关系的进一步明确,两句话的表述无不在阐释“同爱”“同在”是一体相融的。第二段揭示了第一段歌词中蕴含的理念,把原来“同爱”“同在”的关系显豁化,但又不限制学生的发挥。“互为基础,相融相生”是比较抽象的表达,学生完全有写作空间去具体化这些抽象关系。“同爱同在,同在同爱,共向美好”隐含了主语“我们”,表达了我们正因为同爱才同在,同在才能同爱,我们在“同爱同在”的交融中铸就美好生活。

“同爱”“同在”的核心是“同”,“同”有相同、同样、一起、共同之意,所以“同爱”是彼此之爱,也是共通之爱,“同在”是彼此生活的相同相通之世界,是背景之“共在”,也是彼此看到和证明对方之“在”,携手共前之“在”,是主体之间的充分理解和尊重。共通之爱本就蕴含着“同在”,而主体之间的充分理解和尊重又蕴含着“同爱”。学生对这两者关系的讨论可以是丰富的、多元的,只要不脱离这两者是一体的,是共融共生的来写作就可以。

3.打分提醒

①作文必须围绕“同爱”“同在”这两个要素展开。两个要素完全没有涉及视为离题,15分以下;只涉及一个要素,视为偏题,36分以下;只重点阐述其中一个要素另一要素草草带过,42分以下。

②学生只是简单并列这两个概念,没有对这两者关系进行阐述,最高不超过43分。

③学生能简单分析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对两者相融相生关系有适当涉及,但重心没放在这种关系的讨论上,最高不超过45分。

④学生能分析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并且重心是放在对这两者相融相生关系的阐述上,只要有一定的内容、语言通顺、结构完整,原则上打45分以上;

⑤学生能就这两者概念及其相融相生关系做出较为深刻的分析,逻辑自洽,内容、语言、结构都不错,原则上打50分以上。

⑥材料第一段是亚运歌词,第二段提炼出第一段歌词的关键信息,实际上是给出了写作限制,因此写作话题是“同爱同在”,写作内容最好能结合亚运会歌词展开。如果学生完全抛开亚运会歌词来分析“同爱同在”,最高不超过49分;如果完全围绕亚运会歌词或者相关体育内容来谈“同爱同在”的,最高不超过49分。

⑦其他不能归类的,请大家自行判断放在哪一个分数段。如果文章总体表现为悲观、失望等明显消极情绪的,最高不超过36分,价值观错误、负面情绪极严重的不超过20分。

⑧文体明确,如果写成诗歌,字数达到要求,按标准正常赋分。文体不清的文章,赋分视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超过44分。

⑨高分大胆打,低分要谨慎,平均分争取打到43分左右。

三、具体评分标准

第一档(55-60)切合题意,文体鲜明,论述类文章要求能结合亚运会歌词清晰准确地分析“同爱”“同在”的内涵,并能对两者的相融相生关系做出合理深刻的阐述(两者为什么能相融相生,两者是怎么相融相生的,两者为什么能互相成就,我们该怎样走向这两者的相融相生等等),而且能体现当代青年向上向善的大格局大追求,能层层深入,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考。如果是记叙、抒情类散文则要求紧扣题意,所叙故事有真实感和亲近感,情感真挚,构思精巧,细节生动传神,语言富有文采,感染力强。

第二档(50-54)切合题意,文体鲜明,论述类文章要求能结合亚运会歌词比较准确地分析“同爱”“同在”的内涵,并能对两者的相融相生关系做出合理而又到位的阐述,而且能体现“共向美好”的追求,文章要有一定深度,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考。如果是记叙、抒情类散文则要求紧扣题意,故事真实,有构思,有细节,语言表达有一定文采和感染力。

第三档(45-49)符合题意,能围绕主题写作,文体较明确,论述类文章要求能围绕“同爱”“同在”两个要素展开,并能结合亚运会歌词分析两者内涵,并把写作重心放在对两者相融相生关系的讨论上。如果是记叙、抒情类散文则要求符合题意,故事真实,有一定的细节描写,语言表达通顺。

第四档(40-44)基本符合题意,能围绕主题写,论述类文章有一定的体验和认识,能结合亚运会歌词对这两者做简单分析,但对两者相融相生的关系阐述不够充分,偏向于用个例证明观点,逻辑不够严谨。记叙、抒情类散文则要求有一定的写人叙事,语言表达尚可。第五档(35-39)大体围绕主题来写,但只是简单地用事例讨论这两者概念,几乎没有涉及这两者关系的分析,没有写出联想和思考,仅以罗列事例为主,文体模糊,语言风格不统一,内容相对单薄。

第六档(0-34)套题、离题、较严重的偏题,酌情可得0—34分。对主题、材料不了解,离题较为严重,但仍能够部分扣住主题写作,字数符合要求的,可打25-34分。对于完全离题或者明显全文套题抄袭(包括抄本试卷上的素材)的,要严格打压,打分在15分以下。(第六档很难制定更为详细的参照区间,请大家根据以上大体的区间设定,并综合考量文章各方面情况打分。没那么严重的,不要轻易打15分以下。已经很严重的,也请千万不要打35分以上。低分作文是仲裁卷的一个重要来源,打分务必谨慎。)

注:①无题目扣2分;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标点错3-5处扣1分,6处以上扣2分,最多扣2分。②字数严重不足评分标准:600字至800字,缺50扣1分;500-600字,25-35分;400-500字,15-25分;300字以下,10分以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