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3版《马原》 | 第五章——简答题

 龙书意 2023-11-17 发布于广东
图片

简答题

图片

1.为什么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

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激烈。这是因为: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垄断产生以后,不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且又促进商品经济继续发展,所以不可能消除竞争。

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各个垄断组织通过竞争发展壮大起来。

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实际上,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这些非垄断的企业之间也存在竞争。即使是垄断程度极高的部门,也不可能只存在一个垄断组织。

总之,在垄断条件下,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存在广泛而激烈的竞争。

图片

2.垄断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同自由竞争相比,具有一些新特点:

第一,在竞争目的上,自由竞争主要是为获得更多的利润或超额利润,不断扩大资本的积累,而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则是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

第二,在竞争手段上,自由竞争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如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等,以战胜对手,而垄断条件下的竞争除了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手段外,还采取非经济的手段,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激烈;

第三,在竞争范围上,自由竞争时期,竞争主要是在经济领域,而且主要是在国内市场上进行的,而在垄断时期,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经济领域的竞争多种多样,而且还扩大到经济领域以外进行竞争。总之,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不仅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激烈,而且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图片

3.垄断利润的来源

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利润的形成,关键在于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了决定作用,从而阻碍了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限制了利润平均化的趋势。这样一来,垄断资本家有可能长期地获得垄断利润。垄断资本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归根到底来自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具体说,垄断利润的来源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强获得更多利润;

第二,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第三,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从国外获取利润;第四,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图片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就开始形成,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一定的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广泛而迅速的发展。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分工迅速扩大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私有制无法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客观上要求通过国家的力量来建设基础设施,为私人垄断资本提供服务。

②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经济危机的加深,靠私人资本的力量已经很难应付,这就要求借助国家的力量,消除危机带来的影响。

③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收入分配和财产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阶级矛盾不断尖锐化,这势必引起社会的不安定,进而危及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稳固。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资本主义,它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是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利益服务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却加大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更好地保证了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更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图片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与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

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运用掌握的巨额资本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兴办那些私人资本无力兴办的适应新科技发展要求的巨大新兴工业企业,从而部分克服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

其次,资产阶级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在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促进社会经济较为协调地发展。

再次,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最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工业、商业、通信业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无产阶级被雇佣受剥削的地位,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主要表现在: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干预不可能解决生产盲目扩大和劳动人民消费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

②国家调节不可能根本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消除经济结构的失衡。

③国家对分配、工资的调节及福利政策等不可能解决失业、贫富悬殊等问题。

④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也不能保证经济稳定增长,不能消除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资本主义,它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是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利益服务的。

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结果。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发展,但是由于没有从本质上解决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性质,它对经济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历史局限。

图片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五种:

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企业,包括满足国家机构自身需要的国有企业,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高科技、高风险的新兴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和一般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

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将一部分股份出售给私人,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开办合营企业,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合并,国有企业参股私人企业和国有企业转由私人租赁或承包经营。

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作为商品和劳务的采购者,向私人垄断企业大量订货,为私人垄断企业提供有保证的国家市场;国家通过各种形式的津贴和补助,直接、间接地资助私人垄断企业;国家通过社会福利开支,提高社会购买力,扩大消费需求,为私人垄断企业创造市场条件。

第四种是宏观调节,主要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标。

第五种是微观规制,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微观规制主要有三种类型:

其一,反托拉斯法。即政府通过立法的方式确立一整套规范性的法令,以禁止竞争性行业的垄断,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和促进市场竞争。其二,公共事业规制。这类规制主要针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产业,包括电力、通信、交通、天然气、自来水等一些公用事业。为了防止自然垄断行业的经济组织凭借垄断地位获取垄断利润,损害公众利益,资本主义国家运用立法手段对该类行业进行规制,主要的规制内容有服务收费、收益率、价格等。其三,社会经济规制。这类规制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竞争秩序和行为、消费者权益、知识产权、劳工权益、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这些规制旨在克服垄断资本主义自身发展所固有的矛盾和消极后果,促进经济和社会稳定、健康和持续发展。

图片

7.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及其后果

一、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经济动因

(1)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

(2)将部分非要害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3)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4)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这些经济上的动因与垄断资本主义政治上、文化上、外交上的利益交织发挥作用,共同促进了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

二、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三种:一是借贷资本输出;二是生产资本输出;三是商品资本输出。从输出资本的来源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私人资本输出;另一类是国家资本输出。

三、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后果

(1)对于资本输出国来讲,资本输出为其带来了巨额利润,带动和扩大了商品输出,大大改善了国际收支状况,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控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垄断优势地位。

(2)对于资本输入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来讲资本输入对其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定的积极作用:吸收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引进了比较先进的机器设备和工艺技术,培训了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利用外资和技术办厂,促进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扩大了外贸等。资本输入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付出了较大的经济代价以及环境污染、能源资源消耗的代价;冲击本国的民族工业;债务负担加重,影响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对国际资本依赖性增强,容易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等等。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社会经济后果。

图片

8.经济全球化的动因与表现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某一国家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1)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从本质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点: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20世纪7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加快了信息传送的速度,极大降低了信息传送的成本,打破了地域乃至国家的种种限制,把整个世界空前的联系到一起,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②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大大地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和国际分工,并由此极大的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③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在国际范围内,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其成员对本国或本地区市场的控制大大放松了,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①生产全球化。随着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生产某些高新技术产品不再由某个国家单独完成,而是多个国家协作完成。这种分工以资本、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为前提,以跨国界组织生产为核心,以全球化生产体系的形成和建立为标志,它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地进行,而是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贸易全球化。指商品和劳务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贸易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对外贸易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和最重要的增长源。国际贸易机制和规则更为规范,对全球贸易活动进行规制和调节的范围和作用趋于扩大,有力地推动了贸易的全球化进程。

③金融全球化。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政策等方面相互协调、相互渗透、相互竞争不断加强,使全球金融市场更加开放、金融体系更加融合、金融交易更加自由的过程。

图片

9.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1)积极影响

①提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经济全球化使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合理优化,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②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通过吸引外资在本国投资,为本国创造更多就业条件,扩大劳动者就业,发挥发展中国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③推动贸易发展。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深化扩张,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国内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拉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④促进跨国公司发展。发展中国家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增强经济竞争力,以从中获取更大利益。

(2)负面影响

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收益不平等、不平衡,使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恶化。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由于产业链优化升级会把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而加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出现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③一定程度上增加经济风险。经济全球化加深了世界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在有效的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世界上的某一国家或地区爆发的危机将会迅速传导至全球,增加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经济风险。

(3)正确看待经济全球化

①必须看到,当今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

②必须认识到,经济全球化不是一部分国家的独角戏,而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实现发展的大舞台。

③面对不同国家在生产方式、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要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

图片

10.二战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不断演进和变化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演进,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个体资本所有制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个体资本所有制是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在这种所有制形式中,生产资料的经济上的所有权与法律上的所有权是一致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统一于资本家自身。

(2)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占主导地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取代个体资本所有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是一种私人资本家联合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生产资料经济上的所有权与法律上的所有权发生分离,所有权与控制权不再统一。

(3)法人资本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国家资本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并服务于垄断资本的所有制形式,法人资本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式,法人资本所有制是法人股东化的产物,法人资本所有制在性质上是一种基于资本雇佣劳动的垄断资本集体所有制,它体现了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经过这些形式的演变,资本占有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

图片

11.二战后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资本家指挥下的劳动只是形式上隶属于资本,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体系的建立,生产工具使用的社会化程度提高,劳动者个人的技能不再对生产过程和结果具有决定意义,劳动对资本的隶属就成为实质上的隶属。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些制度主要有:

其一,职工参与决策。这一制度旨在协调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按照这种制度,有的国家在企业的监事会中,劳资双方各占一半席位,对企业重大问题共同进行决策。

其二,终身雇佣。这是一种用工制度,按照该制度,工人一旦进入公司工作,只要不违反公司纪律,就会终身被雇佣。实行这个制度的目的是增强工人对企业的归属意识,从而更加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统治。

其三,职工持股。该制度旨在通过使职工持有一部分本公司的股份来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使工人产生归属感,在生产中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剩余价值生产。

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矛盾,避免社会剧烈冲突和动荡,保持社会的稳定,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劳动者的安全和保障需求,保证他们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改善其生活状况,劳动者工资水平也有所提高。

当代西方国家在分配领域的这些变化,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对于分配关系的新调整,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由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图片

12.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是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公司内部的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发生分离,拥有所有权的资本家一般不再直接经营和管理企业,而是靠手中拥有和掌握的企业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利息收人为生,最终成为以剪息票为生的食利者。

二是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通常享有优厚的薪金和职务津贴等,与企业的资本所有者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他们在企业中控制企业决策、组织和指挥生产、控制人事调动、处理劳资纠纷,因而具有控制企业的实际权力。

三是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深人,工人阶级的受教育程度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在工业和农业等物质生产部门就业的人数相对减少,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运输、通信、贸易、金融、教育、保健等各类服务业就业的人数大幅度上升。随着工业中现代化、自动化服务和新工艺的广泛采用,新的生产管理方法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广泛实行,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越来越少,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从事监者、调节者和操作者的工作,实现了从传统劳动方式向现代劳动方式的转变。

图片

13.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尽快恢复国民经济,在继续发挥市场机制主导性作用的同时,开始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国家承担起了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维护市场秩序等重要职能。它与市场机制相辅相成,共同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陷人滞胀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泛滥,西方国家普遍走上强化市场调节、弱化政府干预的道路。随着政府干预经济能力的弱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即难以化解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越来越尖锐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一步步陷入衰退和停滞,经济危机呈现新的特点:去工业化和产业空心化日趋严重,产业竞争力下降;经济高度金融化,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财政严重债务化,债务危机频繁爆发;两极分化和社会对立加剧;经济增长乏力,发展活力不足,周期性危机与结构性危机交织在一起;金融危机频发,全球经济屡受打击。

图片

14.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又呈现出一些新变化新特征,具体表现在:

第一,科技创新加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化。

一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一般制造业占比逐渐下降,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业所占比重日趋上升。二是生产组织和劳动形式的变化。数据成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数据的生产、管理、服务等在线化和智能化为主的数字劳动在生产中的地位愈加突出。三是新经济形态的出现。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的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共享经济等,已成为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形态。

第二,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影响日益显现。

国际金融资本的垄断成为当代资本主义最突出、最鲜明、最主要的特征。一是金融垄断寡头化。二是金融垄断国际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金融、技术、军事优势和在各种国际组织中的主导地位,成为垄断世界市场的关键力量。三是经济虚拟化、产业空心化。垄断资本金融化、国际化的过程是经济虚拟化、产业空心化的过程,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相分离的过程。

第三,社会阶级层级结构呈现复杂性、多样化。

生产资料更加集中于少数大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手中,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贫富差距悬殊、社会阶层固化等现象日益严重。资产阶级内部层级结构日趋复杂。

第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经济、科技、文化传播等超级优势,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一是利用强大的金融资本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最大限度的经济盘剥和压榨,获得金融资本对于社会生产甚至社会生活的绝对统治地位;二是利用强大的世界文化产业体系和传播媒介垄断权,推行文化市场化和商业化运作,渗透资本主义价值观和“西式民主文化”,直接严重威胁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和文化主权,撕裂价值观的共同基础;三是利用知识产权和信息技术垄断;四是利用集团政治操纵国际组织、干涉国际事务,把自己的意志和所谓规则强加于人,对他国进行政治、经济、科技等全方位制裁,逆历史潮流而动,破坏全球和平与稳定。

图片

15.世界大变局下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资本主义社会问题加速积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日益明显。

第一,经济发展失调。具体表现为:一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失衡。二是福利风险增加。三是债务负担沉重。

第二,政治体制失灵。长期以来,西方国家标榜民主并不遗余力地向外输出民主,但近年来移植西式民主的国家陷入动荡,西方国家本身也出现了某些治理危机,暴露出西式民主的弊端和局限。一是西式选举往往难以选贤。二是政党利益可能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三是“民主陷阱”会阻碍国家治理。四是传统精英政治走向衰落。

第三,社会融合机制失效。近年来,西方社会不断出现不同群体、阶层的矛盾与冲突,甚至社会动荡。一是社会极端思潮抬头。二是社会流动性退化。三是社会矛盾激化。

以上种种情况显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乱象。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根源,归根结底还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图片

16.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社会,同历史上的一切其他社会经济制度一样,其产生、发展以及最终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经济制度所代替,都是由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1)资本主义的进步性

第一,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资本主义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为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利用提供了基础和空间。科学技术不断应用于生产实践,生产实践又反过来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第二,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以价值作为追求目标,对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追求不受财富的使用价值形态的限制,而可以无限制地扩大。正是资本无限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资本家之间激烈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第三,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与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相比,无疑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上的一大进步。

(2)资本主义的局限性

第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使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资本家私人占有,服从于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的需要,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存在阻碍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引发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本质上是不平等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分配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此引发广大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远远赶不上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张趋势的矛盾。这一矛盾的激化必然引发经济危机,严重影响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资产阶级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和运行,不断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在经济上,导致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引起社会生产比例关系的失调,导致世界经济发展的失衡;在政治上,使国家机器成为资本家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为资本家的利益服务,而置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于不顾,使各种社会矛盾不断积累和尖锐化。

上述局限性决定了在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以及全球范围内必然产生冲突、动荡和危机。这些局限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是不可能根本消除的,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最近有很多学弟学妹问我买资料的事,在这里统一回复一下大家:三本都是100,一起买的话是280,这个完全是自愿的哈,需要的可以在后台私信。但是大家需要什么书籍读本可以私信我,我这里有资源的话会无偿分享给大家的~如果觉得文章有用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