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曲里的冬天,短短28字的白朴《天净沙·冬》,写尽一生悲欢,不输唐诗宋词!

 qiangk4kzk8us4 2023-11-17 发布于云南
文 | 向小园 · 图 | 网络

中华文化浩如烟海,其中唐诗宋词更是广为流传,而相比之下元曲似乎稍显冷门,想来最为出名的当属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看似简单的几种景物的选取与组合,却拥有着极致的画面描摹。秋日黄昏,游子漂泊,寥寥几笔,便勾勒出萧瑟荒凉的羁旅之感,极易引发共鸣,因而备受后人称赞,马致远更被誉为“秋思之祖”。

然而鲜少人知的是,早在马致远之前,同为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就曾写下一组包含四季的《天净沙》,恰逢冬日时节,今日分享其中一首,邀君共赏绝美冬景。

《天净沙·冬》

元·白朴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

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此曲描绘的是黄昏时的一处城郊冬景。起笔便生苍凉之感:落日余晖中,城墙内传来悠远哀婉的号角声,待到夜幕降临,新月升起,庭院内落满银辉。

随后由近及远,再说山水村落:山上白雪皑皑,山前水流潺潺,有座孤村临水而建,内有竹篱茅舍,又升几缕炊烟,四散弥漫,缥缈缭绕。

初读时,已觉荒凉凄清,冷月、黄昏、雪山、水滨、茅舍、淡烟、衰草、孤村、无不令人倍感孤寂,渐生清寒。

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白朴之所以有如此描摹,其实与他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

白朴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金朝官员,按理说,在家学的熏陶下,这样的少年郎本该读书向学,以便将来博取功名。

可惜他年幼时便遭逢战乱,在蒙古大军的重重包围中,金朝都城已岌岌可危。

他的父亲作为朝中重臣,一直忙于国事,无暇顾及妻儿老小,以致于在蒙古攻城时,父亲无奈跟随皇帝北上逃亡,徒留家人四处躲避,最终使得白朴母子分散,若非与白家交情匪浅的元好问收留白朴和他的姐姐,想来白家人皆要命丧黄泉。

说起元好问,在此多提一句,此人乃当时名士,那句家喻户晓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就出自他手。

彼时战乱,作为亡国之臣的元好问虽自顾不暇,但在收留了白朴姐弟后,一直视如己出,关怀备至。当时白朴感染瘟疫,元好问将其抱在怀中六个日夜,方才痊愈。

而在元好问的悉心教导下,白朴不仅熟读经史,更深谙为人处世之理。

在此期间,白朴的父亲则先投南宋,又作元官,因而当白朴再度见到父亲时,心中百感交集。他虽欣喜于父子团聚,但战争带来的伤痕却始终难以消除。

他时常想起蒙古铁蹄下,母子离散、百姓流离的场面,更有感于战火纷飞时的山河动荡满目疮痍。因而尽管他按照父亲要求积极进取写文作赋,成长为颇富才学之辈,但对元朝官场却是深恶痛绝,不愿涉入分毫。

最终,他放弃仕途,以亡国遗民自居,专注于文赋创作中,借诗词歌曲抒发心中郁结。而随着他佳作频出,名声大噪,免不了引来朝廷征召,但他次次拒绝,甚至弃家南游,隐匿遁世。

然而羁旅漂泊的生活又令他思乡心切,再加上亡国之恨,失母之痛、父亲的接连归降,使得白朴心中五味杂陈,最终留下这首《天净沙·冬》,以抒心绪。

白朴此生可谓饱经风霜,更是尝遍了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以致于笔下冬日自然多出几分萧瑟肃杀。

然而他并非一直处于消沉之中,春日时,也曾写下“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这样明媚的句子,而他的晚年也算恣意,游山玩水,笑看人间。

可见,人生的风景从不固定,它如四季般,有生机蓬勃,也有衰颓萧瑟,只看身临其中之人如何选择。

不论风雨,只要从容而活,便能撕碎苦寒,重燃星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