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珠联璧合话元曲

 llssmm44 2015-03-21

    

邮文撷英:珠联璧合话元曲
图1
邮文撷英:珠联璧合话元曲
图2
邮文撷英:珠联璧合话元曲
图3
邮文撷英:珠联璧合话元曲 
图4
邮文撷英:珠联璧合话元曲
图5
邮文撷英:珠联璧合话元曲 
图6
邮文撷英:珠联璧合话元曲 
图7
邮文撷英:珠联璧合话元曲 
图8
邮文撷英:珠联璧合话元曲 
图9
邮文撷英:珠联璧合话元曲
邮文撷英:珠联璧合话元曲
邮文撷英:珠联璧合话元曲
邮文撷英:珠联璧合话元曲
图10

人们把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比作是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标志,实际上元代的历史并不长,尽管它的版图辽阔,但也仅存世96年,昔日历史的辉煌早已灰飞烟灭,但元代的文学却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永久的地位。我们先要分清元代最高的文学成就主要是戏曲,而不是诗词、文学作品或其他类型,因此后人常把元曲与唐诗、宋词放在同一地位上。

唐诗、宋词、元曲都有相同的特点:1.都是全面表现一个时代的风范,深入到一个社会的方方面面;2.它所产生的作者都不是单体出现的,而是一个群星荟萃的作者群,前赴后继,绵绵不断;3.三个时代都拥有属于自己的领军人物,无可匹敌唐有李()、杜();宋有苏()、辛(弃疾);元曲的杂剧当为关汉卿、散曲的代表是马致远。

元曲的诞生

元曲发展分为前期(元世祖至元初至成宗大德末年),后期(武宗至大年间至元末)。四大家中关汉卿、马致远、白朴为前期的领袖,创作中心在大都(今北京);郑光祖是后期的代表,创作中心在临安(今浙江杭州)。 

笔者曾经想过元曲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为什么没有诞生在大家叠出、文化空前繁荣的唐宋,而单单出现在一个少数民族创立的元代呢?究其原因,之所以元代会产生出辉煌灿烂的文化,是因为元曲植根于盛唐、两宋高度发展的文化土壤中,从正面看:由于本来与词为同源的敦煌曲子词,即民间流传的长短句,历经了北方少数民族在血雨腥风、金戈铁马征战:金灭辽、北宋;蒙古灭金、南宋,长期轮番统治北方地区,不可避免地同时也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融进了汉地文化的元素。从反面来看:南宋末年发展了几百年的宋词由于逐渐远离社会现实、一味追求音律的形式美,已经走到了尽头,于是元曲正逢其时诞生了。

像民间小曲的曲牌都来自市民阶层。如:《山坡羊》、《豆叶黄》都是与唐宋词同出一源,能登上中国文坛顶峰的宋词是源自唐诗的沃土发展起来的,从唐代的坊间小曲(令曲)而产生的。到了宋代已经完全成熟,有柳永、周邦彦等一干文人,他们本身具有的修养,懂音律、善文学而创造出了多达百数十字的词(俗称慢词),也为元曲的诞生培育了丰厚的基础,周楞伽评价元曲是“汉魏风骨、气可凌云”、“江左齐梁,职竞新丽”,居豪放之祖、开婉约之宗也。

二、杂剧时代的强音

我们称作的元曲,实际上是分为杂剧和散曲(小令、套曲(套数))二类。是从民间“俗谣俚曲”进入文学殿堂的,带有外来文化、音乐、艺术的影响,也带着北方民歌的率直、质朴的情致。宋元之际,长期战乱,它所形成的南北差异所导致的二种诗歌形式有着明显的区别,分为南曲、北曲二种。今天我们定义为元曲中的散曲,是指北曲,因为南曲要晚到元中叶才出现,而北曲比杂剧的出现还要早一些。明代学者徐渭认为,“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王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逐味民间之日用,宋词即不可被之弦管,南人亦逐尚北,上下风靡。”道出了蒙古人是以胜利者的身份一统天下,吹起了一股赳赳昂扬的时代之风,它以不可阻挡的新生力量取代了生命已经衰微了的词,取而代之的当然是充满着昂扬生命力的元曲了。

散曲与杂剧统称为元曲,其作者有的是杂剧作者,有的是散曲大家,也有的两者兼而有之,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张可久、贯云石等,盘点元曲为我们今人留下了多少宝贵的遗产:元散曲今存4300余首,其中小令为3800余首、套数450多套,知道名姓的作者有200多人。杂剧见于记载的有737种,仅存本子218种。

关汉卿被称为“人民戏曲家”,他的作品《窦娥冤》家喻户晓,但遗憾的是他的名字无考,籍贯不清,只知是大都(今北京)人,生卒年也搞不清,生平事迹更是一片模糊,仅元人熊自得《析津志》说他是“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据元代钟嗣成专门记载杂剧、散曲家生平的《录鬼簿》记载:他一生作有63部剧本,目前流传下来的仅有原本18种,曾在邮票上出现的有《望江亭中秋切鲙鱼》、《包待制三勘蝴蝶梦》(3)以及即将发行的《元曲》邮票中的《感天动地窦娥冤》(4)

元代杂剧的故事很多来源于历史故事和传奇故事,如王实甫《西厢记》源自唐代元稹小说《莺莺传》。他打破了一本四折的传统,创造出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唱词优美华丽,尤其是四本三折中“长亭送别”感人至深:〖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5)

《赵氏孤儿》是中国古代戏曲中极为罕见的悲剧形式,也是元杂剧中第一大悲剧,取材于春秋时期晋国的故事,早在18世纪就已经蜚声国内外了,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义薄云天”的忠烈群像;具有高度成功的戏剧性和严谨的逻辑性;歌颂的是一种自觉的奉献精神,由此产生了悲壮、崇高的悲剧美(6)。郑光祖《倩女离魂》取自唐人陈玄佑传奇小说《离魂记》(7),《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

三、散曲——开百代之宗

古人推崇唐诗、宋词、元曲,有蘅塘退士所辑《唐诗三百首》,取了唐诗310首,成为了旧时家塾的经典课本,《宋词三百首》以朱孝臧选本为底本再加有明代毛晋及清末江顺治所辑补入朱选所遗名家词百首;《元曲三百首》选辑自元代杨朝英的《朝野新声太平乐府》和《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本。在已经发行的10位元曲作家中,有6位是散曲大家,他们所写的6首散曲中有4首收入在《元曲三百首》中。元曲的各种曲牌属于不同的宫调,如般涉调、黄钟、南吕、双调、仙吕、越调、正宫、中吕等以及众多的曲牌。

说到散曲,其领袖当是马致远。马致远的故乡一说在京西王平古道上的西落坡村(今北京门头沟王平镇韭园村),另一说在河北沧州市东光县于桥乡马祠堂村。他的作品中以小令最多,“《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短短五句28字,被传为天下绝唱。用词独到、结构巧妙,故元人周德清称其是“秋思之祖”,而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极为推崇之“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为此也。” 曲牌《天净沙》属于越调(8)。再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属于中吕。张养浩于天历二年(1329年)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在赴任途中登潼关古塞(今潼关县北)有感,作《天净沙》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9),能够像张养浩一样直抒对时政鞭辟入里论断的,在古代诗歌中实属罕见,表现出他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台湾选用的是4位作家的散曲,分别取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白朴的《天净沙·夏》是他天净沙四季小令之一,《元曲三百首》取其“秋”入编,《天净沙·夏》描摹的是夏日的景色,其文词优美,有“绿树阴垂画檐。纱橱藤簟,玉人罗扇轻缣”之句。除白朴外尚有贯云石、张可久及商正叔三人,贯云石是维吾尔族人,善散曲,勤于书法,他的《小梁州·秋》为正宫调。贯云石作的《小梁州》本有春、夏、秋、冬四首小令,台湾发行的《元曲》邮票选用的是“春”,词句清丽,写春日景致,令人仿佛置身于春晖之中,“春风花草满园香”、“桃红柳绿映池塘”。而《元曲三百首》取的是“秋”。张可久《双调·清江引》以西风、雁啼、红叶、黄花、秋雨来渲染深深的秋意。商正叔《天净沙·冬》以“寒梅清秀谁知”、“潇洒寒塘月淡”写出冬季雪天之景(图10)。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又一套以古代文学作品为题材的运用了微缩文字工艺的邮票,它必定会给新中国邮票留下亮丽的一笔。 

[转载]古朴清新赏元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