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课文:70后初中课本里的《井冈翠竹》记住了一种手法叫顶真

 月下叮咛 2023-11-17 发布于江西

今天,我们继续来聊聊那些年一起学过的课文。

老课文:70后初中课本里的《井冈翠竹》记住了一种手法叫顶真

《井冈翠竹》1988年版节选

“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的竹子头一名”,在《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四册》(1988年版)的第二课,收录了著名作家袁鹰的作品《井冈翠竹》。前几天在写《夜走灵官峡》的时候,很多朋友也提到了这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重读经典,走进《井冈翠竹》。

老课文:70后初中课本里的《井冈翠竹》记住了一种手法叫顶真

《井冈翠竹》插画

1960年10月,当时在人民日报文艺部工作的袁鹰有机会第一次来到井冈山。他和同事从茨坪出发穿过密密层层的毛竹林,重走红军路去探寻历史的足迹。当时,正值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但井冈山的人民胼手胝足地创造新的生活。井冈山时代的老赤卫队员、转业军人、支援山区建设的下放干部、基层负责人和从大城市来建设山区知识青年,不怕苦,不怕累,在艰苦的条件下开发井冈山,建设井冈山,那种艰辛创业的精神着实叫人感动。那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毛竹,正体现了井冈山人的革命品格。回去以后,袁鹰陆续写了一组散文《井冈山记》和一首二百行左右的诗《初谒井冈山》。1961年2月12日,《井冈山记》在《人民文学》1961年1、2月号正式刊发。

老课文:70后初中课本里的《井冈翠竹》记住了一种手法叫顶真

《人民文学》1961年1、2月号

《井冈山记》包括四个短篇,分别是《茨坪灯火》、《红军路》、《青山翠竹》和《风雨狮子岩》。其中一篇《青山翠竹》,用井冈山的毛竹作为象征,歌颂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一经面世,便深受欢迎。1962年1月,《北京市高级中学试用课本语文第二册》中,正式收录了这篇《青山翠竹》。这是目前所见最早收录这篇散文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在同期出版使用的人教版各版本教材中,这篇散文均未见收录。地方教材中,目前仅见1973年版《江西省高级中学试用课本语文第一册》第16课进行了收录,标题仍为《青山翠竹》。

老课文:70后初中课本里的《井冈翠竹》记住了一种手法叫顶真

《青山翠竹》1961年版

1977年,人教社重新组织编写全国统编版中小学语文教材,《青山翠竹》再一次被选中入选教材。1978年7月,《青山翠竹》被收录到《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六册》,题目被修订为《井冈翠竹》。1980年5月,《井冈翠竹》被改录入《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试用本语文第四册》(第二版)。1980年版本是在袁鹰对文章进行了多次修改后成形的,此后的1982年版和1988年版教材均以此版本为母本。

老课文:70后初中课本里的《井冈翠竹》记住了一种手法叫顶真

1994年版

1994年,《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出版时,《井冈翠竹》被移出初中语文教材。此后,在2007年的鄂教版和2011年的长春版两个地方版本的小学六年级下册中,《井冈翠竹》再次被收录。直到2019年,部编版教材的全面使用,《井冈翠竹》暂时从各版本的教材中消失。

老课文:70后初中课本里的《井冈翠竹》记住了一种手法叫顶真

《青山翠竹》1961年版

《井冈翠竹》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它既叙事,又抒情;既绘景绘色,又发表议论;通过描绘井冈山的青翠毛竹,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我上初中的时候,用得是1994年版教材,没有机会在课堂上学这篇课文。后来,我在读袁鹰1963年出版的散文集《风帆》(《小站》也收录于此)时,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便被它惊住了。这是我第一次在一篇散文里如此集中地看到这么多的修辞手法,在这篇散文中袁鹰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比喻、反问、排比、对偶、呼告、顶真等众多修辞手法,用得新奇,用得巧妙。

老课文:70后初中课本里的《井冈翠竹》记住了一种手法叫顶真

井冈山竹滑道

最后,考考各位伙伴,在这篇文章中,有一段话连用了拟人、排比、顶真等众多手法,你能记得是哪一段吗?

老课文:70后初中课本里的《井冈翠竹》记住了一种手法叫顶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