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柴窑的传说说起(2)

 Bao5685 2023-11-17 发布于浙江

陈逸民 陈莺

和浩瀚的中国古籍相比,尽管关于陶瓷研究的文献廖若晨星,但还是留下了柴窑的片言只语。

“柴窑”的称谓,从现有资料来看,并不见于五代或宋代的文献,它最早出现于明人的记载。

书成于洪武20年(公元1387年)的《格古要论》为松江人曹昭所撰,其中的《古窑器论》中说:柴窑“出北地,世传柴世宗姓时烧者,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腻,有细纹,多足粗黄土,近世少见。” 曹昭在中国陶瓷史上第一次把柴窑推到世人面前,他把柴窑的地望、年代、釉色、胎土和开片及其珍贵程度,用短短数语作了介绍。这个介绍,让国人知道了世间有柴窑瓷器这种艺术瑰宝,却又因为廖廖数语,又让国人对柴窑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疑团。曹昭对柴窑的描述,成了后世研究者寻找柴窑的最基本的依据,但是,这个距传说中的柴窑400多年后的记载,是否符合后周时期的柴窑的实际情况呢?在共和国成立前的500多年的探索中,基本无人怀疑曹昭的结论。在相关的记述中,只要介绍有柴窑,基本不离曹昭的窠臼。

说起柴窑和柴窑瓷器,不得不提一下柴荣其人。周世宗柴荣绝对是一个能够改变中国版图,能够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有为青年,可惜的是,因为健康问题,他留下了孤儿寡母,也留给了赵匡胤一片大好河山。

更为奇特的是,这个应该以政治家和军事家资格留名于史册的帝皇,却和中国陶瓷史扯上了长达千年的关系,在一个迄今为止还不能找出答案的瓷器及其窑址中,柴世宗总会被人提及,这就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柴窑,中国陶瓷的千古之谜。

在中国数不清的陶瓷器皿中,在中国数不清的陶瓷窑口中,以帝皇姓氏命名的窑口和瓷器唯此一家,至今还没有找到被认可的柴窑瓷器和窑口的也是唯此一家,柴窑留下的这些谜团,已经成为中国陶瓷界的心头之痛,成为中国陶瓷界的斯芬克斯之谜!

世间有柴窑吗?

在无数处寻觅和无数处探索之后,相当多的陶瓷研究者和爱好者都会产生这样的疑惑。

有人断言,在中国传统的避讳文化中,帝皇的名字是臣子必须违避的大忌,哪有以帝皇姓氏命名瓷器的道理。和后周同时的北汉,其开国之主为神武皇帝刘崇,当时还在北汉效命的杨崇贵为表示对北汉的忠诚,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杨业,这就是演义小说中赫赫有名的杨老令公。这一事件足见避讳在当时的必然性。因此,以柴荣之姓来命名当时生产的一种瓷器及其窑口是完全不可能的,柴窑及其瓷器只能是一种传说,尽管它流传千年,也只能是一种美丽的传说。

“哥”是不是一种传说呢?后周皇帝柴荣的姓氏会不会成为一个瓷器窑口的名称呢?

前面已经说明,柴窑称谓最早出之于曹昭的《格古要论》,明代人把这种瓷器和窑口称之为“柴窑”,并不说明在五代时就把这种瓷器和窑口就被称为柴窑,因为明代人没有必要为400多年前的帝皇避讳,明人甚至可能直呼柴荣的名讳。因此,被明代人士称作的“柴窑”,在后周时期,这种瓷器和这个窑口,也许并不叫“柴窑”。如果,此说能成立,柴窑被叫做柴窑,就不会因避讳问题而受到质疑者的非议了。

其实,古人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成书于清嘉庆年间的《景德镇陶录·古窑考》中,蓝浦先生说柴窑“五代周显德初所烧,……然当时亦称御窑,入宋始以柴窑别之”。此说为柴窑的避讳问题作出了一个较为科学的答案。如果这种说法能被接受,那么,在五代后周时期,并无“柴窑”的称谓,而是把这种官方烧制的专供帝皇使用的瓷器窑口称为“御窑”,犹如后世所称的“官窑”。这是在后周经改朝换代变成宋之后,才被称为“柴窑”,此时,就无所谓避讳的问题了。

图片

柴窑瓷器的检测

而成书于民国初年的《景德镇陶业记事》中,也记载:柴窑“五代周显德时所烧造。……原为当时之御窑,入宋之后,始以柴窑名之也。”虽然这种说法明显来自于稍早的《景德镇陶录》,但也说明近人也赞同清人的说法。由此可见,从文献来看,五代时并没有“柴窑”的称谓,只是入宋以后,这种五代的“御窑”才被后人称为“柴窑”。

综上所述,“柴窑”的称谓,并非是周世宗在世时的命名,而是后人对这种瓷器及其生产窑口的称谓,所以,用避讳的规矩来否定柴窑的存在,恐怕不能成为一个可靠的铁证。

问题是,谁见过柴窑和柴窑瓷器?

汝窑因为王留现的捐献,才导致汪庆正的发掘,从而让清凉寺名誉天下,为我国陶瓷史的汝窑之谜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哥窑我们虽然看到了实物,不管它们是宋代还是元代的遗物,它们都被承认,但它们的出生之地还是个谜,虽然有关的会议得出了龙泉窑黑胎瓷器的产地是哥窑的窑址,但没有得到学界普遍的认可;尽管两岸故宫存世有北宋和南宋的官窑瓷器,我们也找到了南宋官窑的窑址,但是北宋官窑的窑址究竟是圧在开封地下还是另存别处,至今还不能告白于天下!不管这些名窑的窑址是否找到,但它们的实物存在都得到了普遍的承认!

图片

柴窑仿品

最大的谜还就是这个柴窑,它是既没有可被认可的实物更没有找到窑址的中国陶瓷史的斯芬克斯之谜!

柴窑,你究竟在哪里?

柴窑瓷器,你还留在人世吗!

众多的学者、研究者和收藏爱好者,孜孜不倦地寻找着柴窑瓷器和柴窑遗址,而洛阳柴窑团队的执着,也许为柴窑的发现注入了一股全新的力量。

他们能成功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