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北宋头痛不已的“契丹”,是现在的哪个民族,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激扬文字 2023-11-17 发布于四川

文/扶苏秘史

编辑/扶苏秘史

在中国历史上,契丹人建立的辽国曾在历史上盛极一时,其军事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在跟宋朝对峙的几十年间,北宋多次征伐辽国最后都无功而返。[如花]

在1004年,宋辽签订了“澶渊之盟”,他甚至能让宋朝每年向他上交30万银帛。

可饶是这么强悍的民族最后还是倒在了忽必烈的铁蹄之下,那么王朝灭亡的他们究竟去了哪里,为什么历史上找不到他们了?

01

契丹人的“发家史”

契丹的起源是一个历史谜题,虽然这个民族的名字很早就出现在史书中,但其血脉渊源至今无法考证。

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汉朝后,北方游牧民族受到打击北迁,其中就包含契丹的祖先。东汉光武帝时期,北匈奴灭亡后,鲜卑人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

于是数十万北匈奴人与鲜卑族杂居,其中就包括契丹的先民。

起初,契丹只是一个小部落,他们游荡在草原上,牲畜寥寥,生存艰苦。但是远离中原的契丹保留着野性和爆发力,在草原的淬炼中,他们变得强悍而狡猾。

契丹先民进入历史视野时,正值民族大融合的南北朝时期,契丹趁机不断向南发展,到隋朝时已经形成“契丹八部”,开始在北方崛起。

契丹想要在草原立足,必须经受住强敌的检验。公元612年,隋将军裴仁基击溃契丹,三年后,突厥再次袭击契丹,生擒契丹可汗。

这些挫败让契丹认识到要立足草原必须强大起来,于是他们便决定开始向南发展觊觎中原的力量。

这一时期的契丹,已经从单纯的游牧民族向“一半游牧文明,一半农耕文明”的过渡阶段发展,既保留北狄的战斗力,又开始学习中原的先进文明。

唐朝中晚期的内乱,让契丹走上兴盛之路,安史之乱和黄巢之乱消耗了唐朝国力,而契丹在乱世中茁壮成长。

一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耶律阿保机,最终将契丹推向辉煌巅峰。他废除了“可汗”称号,改用汉制即帝位,建立辽国,后来这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竟然成为了北方第一大国。

02

燕云十六州之争

在当时的契丹人心目中,中原就是天下的粮仓。在辽国成立的这几十年里,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原的征战,其中和北宋几十年的交战更是被人们所熟知。

其中燕云十六州就是两方争夺的主要地方。

燕云十六州,自古为中原固若金汤之地,五代十国时,由于石敬瑭的出卖,这块肥沃的良田落入契丹手中。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赵匡胤曾有意收复,但创业未半而死在了弟弟手里,这事儿也就暂时放在那儿了。等到其弟宋太宗登基后,决心北伐光复燕云。

公元979年宋太宗亲率大军北上,以收复幽州为首要目标。此役宋军大举出动,兵力达30万。

契丹对此惊恐万分,他们商议待宋军到来之时放弃燕云潜回草原。辽国皇帝力排众议,派耶律休哥率3万精锐应战。

因为双方兵力悬殊,耶律休哥决定以夜袭制造恐慌,但宋军经验丰富,并未乱阵脚。天亮时,契丹军陷入重围,形势危急。

就在这时,宋太宗亲自赶到前线,本可定于一战,但他却与手下争功,非要上前线亲自指挥。结果面对辽国的猛将耶律休哥,宋太宗害怕了,抢了一辆驴车逃离。

眼看着皇帝逃跑了,宋军士气大为受挫。契丹军趁机反败为胜,竟然大破宋军。就因为此事,宋太宗激起了舆论的强烈不满,高粱河一役成为他征战生涯的污点。

宋太宗本人在这场战役中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他再也不敢轻易用兵北伐,尽管国力日盛,但对契丹始终采取守势,导致主动权渐渐被夺去。

另一方面耶律休哥的夜袭战术引起了宋军高层的重视,促使宋朝加强军队的夜战训练,使军队战力略有提高。但守势思维的根深蒂固,让宋军整体上仍然缺乏进攻的意志。

此后百余年间宋辽多次交战,宋军屡屡失利,直至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南下,一度兵临开封。

当时的宋军虽然打退辽军,但真宗仍然信奉守势和姑息政策。在权相寇准的强力反对下,真宗最终选择回避战争,与辽国订立澶渊之盟,宋辽维持近百年的表面和平。

03

辽与宋,究竟谁是正统

战争打赢了,辽就想着怎样让自己的地位名正言顺,这关系到以后自己的国家是否能够稳固,得到老百姓的拥戴。

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那个时候开始就想着如何筹划这件事儿,他自认与汉朝刘邦同宗,定“刘”为皇族姓,“萧”为妃子姓,模仿汉制推行汉化,积极树立辽朝的正统性。

辽国吸收大量汉族儒生参政,在上京设立国子监、太学,各州县也创办学校,推行教育普及,培养契丹族与汉族人才。

佛教在辽朝也得到提倡,成为辽朝凝聚各族民心的工具,随着汉化的深入,不少契丹人通晓汉文,诗词文章不亚于汉人。

到了兴宗时期,辽朝汉化基本完成其他少数民族也尊辽为正统。辽朝在灭掉后晋后,取得传国玉玺,声称继承唐朝衣钵,其正统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

当时的宋朝军力弱小,多次北伐又都失败,连个传国玉玺都没有,仅剩个文化优势,不得不在正统问题上与辽国对抗以维护仅存的尊严。

澶渊之盟后,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更加频繁往来,关系也日益亲密。宋辽在河北设立互市,茶马贸易兴盛。

随后,两国谁也没整出来高低,干脆把辽称作“北朝”,宋称作了“南朝”,在正统上不分贵贱。

04

从兴盛走向衰败

契丹是一个融合了汉族、奚族等多民族的国家,在建国初期,契丹统治者采用了开明的政策,重用各民族贤才,国力日盛。汉族的优秀文化为契丹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但是好景不长到了辽兴宗时代,由于政权落在无能的法天太后手中,契丹开始走向衰落,法天太后重用奸佞,百姓苦不堪言。

又多次发动征讨西夏的战争,导致国力大损。当时的西夏军队战斗激烈,辽军屡战屡败,死伤惨重,法天太后却仍然一意孤行,不顾国力已渐衰竭。

到了辽道宗时期,政治更加腐败黑暗,官员贪赃枉法,朝野都是一片混乱。等到辽朝末代天祚帝继位时,国家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天祚帝昏庸无道,终日沉迷酒色。他甚至强令女真酋长到京城为他跳舞取乐,引起女真人的愤怒。

当时的女真酋长完颜阿骨打勇武好战,早就对辽朝暴政不满,随后他便发动了攻打契丹的战争。

在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女真人发动起义,很快攻占了辽朝大片领土。天祚帝仓促应战,却大败而归。

此时北宋趁机出兵夹攻,辽朝军民士气全无。最终,辽在金朝和北宋的夹击下灭亡。

辽朝灭亡后,许多契丹贵族被迫投降金朝统治沦为奴隶,金人迁徙分割契丹百姓,进行同化政策。

还有一部分契丹人在耶律大石的带领下,迁移到新疆地区建立了西辽,西辽国力强盛,曾一度成为中亚的强国。后来,西辽被成吉思汗所带领的蒙古军队所灭。

05

契丹人都去哪儿里了

契丹族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民族,他们崇尚武功善于骑射。契丹人崇拜萨满教,信奉多神,善于制造弓箭。

金朝灭辽后,契丹族血脉并未就此中断,大部分契丹人融入金朝逐渐被汉化,一小部分契丹贵族西迁中亚建立西辽,后被蒙古消灭。此后,契丹人四散各地,难觅踪影。

其实,契丹人并没有真的消失,只是融入了其他民族,经过科学证实,今天生活在东北和内蒙古的达斡尔族,就是契丹族的主要后裔。

达斡尔族一直流传着他们是契丹军队后裔的传说,在2004年科学家通过DNA检测证实了达斡尔族是契丹人近亲。

蒙古帝国时期,不少契丹人参加蒙古军开拓欧亚,后来留在了当地,如今已难找寻踪迹。但部分较大的契丹族群繁衍至今,比如达斡尔族就保留了契丹血脉。

今天的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他们使用契丹语,信仰萨满教与契丹人习俗十分相似。

DNA检测进一步证实了两族血缘关系最近。虽然达斡尔族已不能称为纯粹的契丹族后裔,但他们保留了最多契丹传统,可见作为契丹族的延续。

云南施甸县也有自称契丹后裔的“本人”族群,他们语言中保存蒙古语词汇,甚至有碑文记载他们是耶律阿保机后人。

在历史的长河中,契丹人并没有消失,如今他们都同属于中华民族,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闪耀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光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