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摩梭人的“猪膘肉”

 泰佳李 2023-11-18 发布于辽宁
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
2023-9-29 16:39新民晚报官方账号
摩梭人的“猪膘肉”

那天参观了阿七尼玛次尔创办的“非遗工坊”,晚上,阿翕打史次尔(丽江市人社局干部)和他的妹妹阿七独支玛把我请到祖母屋,享受了一桌地道的摩梭人家的晚餐。

猪膘肉,是摩梭人传统食物中不可撼动的一道硬菜,在摩梭人的饮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说起猪膘肉,阿翕打史次尔的叙述像是一部摩梭人的生活史。经过千百年的农耕生活,摩梭人对畜牧饲养及对猪牛羊宰杀后的加工、储存很有经验。在摩梭人小年(农历十一月十二日)这天,几乎家家户户会杀猪宰羊祭拜祖先,制作猪膘肉也是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家丰人福。

凉山州《盐源县志》记载,猪膘肉及其制作技艺有“百个猪膘千翁酒”“猪膘百个柴千背”之说。如今摩梭猪膘肉制作技艺被列入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猪膘肉,摩梭人称之为“波铲”,“波”为猪,“铲”为“缝合”,是可以长期存放,随时拆解取用的猪肉之意。摩梭匠人,用一支锋利的竹片,在成年猪腹部剖开一尺五寸,把猪身内脏摘除、支撑骨拆除、排骨剔除;煺毛并洗净,猪身上蘸上土酿的烈酒,抹上食盐、花椒,撒上樟木子等佐料,再用麻绳进行猪腹的缝合,然后放置在风凉干燥的地方平放晾干。几日后当可以任意搬动时,再选择通风冰冷之处存放。猪膘肉因风干后形似琵琶,所以雅称“琵琶肉”。一般情况下猪膘肉可保存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而不腐不朽。阿翕打史次尔说,存放五年以上味道更佳,还可“生食”,保存十年二十年的甚至可以入药。

眼前这盘储藏了八年的猪膘肉,晶莹透亮、肉气四溢,味甘旨肥浓而不油腻。如果说我们喜食火腿是因为它质感细嫩、口感鲜美,那么口中的猪膘肉,似乎多了陈化过程赋予的浓郁口感。

中华民族生存中的智慧,在食物的制作和加工过程中可见一斑,非遗的传承,则反映了摩梭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摩梭儿女13岁举行成人礼仪式时,会穿着传统服饰站在猪膘肉上,叩拜祖先、祖母火神以及家中长辈等。在摩梭人眼里,猪膘肉既是衡量一个家族丰衣足食的标准,也是财富与幸福的象征。

如今,阿七尼玛次尔在创办的“非遗工坊”内,正以沪滇协作项目形式在阿翕打史次尔的推动下,对包括猪膘肉在内的非遗项目进行技能技术标准化的流程再造,相信今后,摩梭人的美味也会端上你我的餐桌。我们分享的不仅是美好的食物,也包括摩梭人族群在振兴家乡的建设中,高品质的创业带动的高质量就业机会的好消息。(陈甬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