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画家眼中的清雅山水,仿古出新

 昵称28795736 2023-11-18 发布于山东

仿古,是学习山水画的捷径。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清代画家受四王影响,尝试在仿古中攀上艺术高峰。清代山水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写美术史的专家提到清代绘画往往一笔带过。实际上,清代山水画存世量多,重视笔墨技法,对于学习、了解传统技法益处颇多。

清代早期的山水画,有正统、野逸两个派系,正统派风头更盛。随着扬州画派、京江画派的兴起,人们更喜欢在画中看到自由洒脱。乾嘉年间,江南文人纷纷研究金石学问,画家受此影响吸收古画中的清雅意趣,尝试仿古出新。

清代画家眼中的清雅山水,仿古出新

金心兰 溪山无尽

金心兰是苏州人,他和吴大澂、陆恢、胡公寿等人并称为“萍花九友”。这是一个由文人画家组成的艺术团体,他们有经世之志,也有文雅之心,在创作上赋予画作清新之气。《溪山无尽》采用披麻皴描绘山水,一看就是学习五代董源和元代黄公望。这两位画坛前辈是很多清代画家的榜样,若想画出平淡天真、云雾显晦的山水景致,就要临摹他们的作品。

王学浩生活在乾隆年间,他承袭王原祁的风格,重笔墨重气势,他扭转了人们对正统派山水的认知。他吸收石涛的理念,揣摩笔墨当随时代的道理。技法与风格形成一幅山水画的面貌,就像诗词文章一样可以华丽,可以大气,也可以神奇莫测。要在创作中找到时代风格。

清代画家眼中的清雅山水,仿古出新

王学浩 秋山幽居

将金心兰和王学浩的画作一同欣赏,会发现他们的作品有个共同特点,学习元人笔意,描绘文人的平和心境。画中的清雅韵味,让人想要走入山中,领悟天人合一的奥妙。这两位清代画家都明白一个道理,合乎时宜才不会被时代淘汰,他们找到的契合点就是描绘清雅山水。

色墨并重的手法,让画面具有装饰性美感。山石、杂树用笔不同,表现出空间远近。王学浩一脚站在传统之上,另一脚站在时代特征之上,让传统画风有了新意。重墨与淡彩交相辉映,画面有了明丽光彩。

清代画家眼中的清雅山水,仿古出新

王学浩 秋山幽居 局部

画树石是山水画的基本功,从树石的笔墨、布局可以看出画家的能力。树石确定空间,远处和近处的树石笔墨色彩差别很大。近景用笔相对夸张,远景用色更加明丽,好像有一道光照在山巅,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很多画家爱画远山、远树,有很多章法规矩可以效仿。近景相对写实,必须要观察自然山水面貌。王学浩画水岸坡石突出浑厚,画远山突出苍润。集古之大成,而后独抒机杼,不忘自成一家。

清代画家眼中的清雅山水,仿古出新

王学浩 秋山幽居 局部

金心兰的《溪山无尽》​无论远近都用披麻皴勾画山石,线条交替柔中带刚。如果说王学浩画的山是土石结构,那么金心兰画的山就是一块大石头。笔墨不同,带来不同的质感。金心兰从气势入手,没有过分强调形式感,旨在突出自然之美。

所谓清雅,有多层含义,可清秀、可清新、可以端庄、可简淡。用笔细密,用墨清淡,营造出峰峦出没山岚间的美好浪漫。古人画山有“骨法”,先画出山的“骨架”。金心兰也从骨架入手,在层峦叠嶂间构建起平远幽深的逸趣。

清代画家眼中的清雅山水,仿古出新

金心兰 溪山无尽 局部

金心兰弱化了山石轮廓,反而让笔下山石的结构肌理显得更加复杂。常说,石分三面,金心兰笔下的山石八面玲珑。他把《溪山无尽》这样的宏大主题,浓缩为山村景色,淡墨渲染让人思绪飘散。

清劲的山石,让山水灵气十足。自然山水,才能让人感受到无尽生机。山水有了生命力,就会以鲜活生动的面貌出现在世人眼前。

清代画家眼中的清雅山水,仿古出新

金心兰 溪山无尽 局部

欣赏完两位清代画家的作品,是不是对清代画家有了好感。他们尊重传统,却不会生硬接受。他们在尝试借古出新,让作品具有时代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