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节 几种常见新生儿的护理

 紫5551光8189GE 2023-11-18 发布于山东

一、新生儿窒息

(一)新生儿窒息概念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

(二)新生儿窒息护理评估

1.健康史

孕母因素

分娩因素

胎儿因素

2.临床表现

8-10分:无窒息 4-7分:轻度窒息 0-3分:重度窒息

5分钟<6分——神经、脑损伤不可逆

3.辅助检查

血气分析-酸中毒表现:PaCO2↑、PaO2↓、pH↓

血清电解质及血糖降低

(三)治疗要点

预防及治疗孕母疾病

早期预测

及时复苏

复苏后处理

(四)常见护理诊断

气道交换受损 与呼吸道梗阻、肺透明膜形成有关

潜在并发症 心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

感染危险 与免疫功能低下、污染的羊水吸入有关

焦虑、恐惧(家长) 与病情危重、预后不良有关

(五)护理措施

1、复苏

A——(air way)清洁气道—根本

B——(breathing)建立呼吸—关键

C——(circulation)维持循环—保障

D——(drug)药物治疗

E——(evaluation)评价

2.保温

3.预防感染

二、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一)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概念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和脑学龄的减少后暂停而导致的胎儿及新生儿的脑损伤。

(二)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护理评估

1.健康史

缺氧

缺血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头颅B超、CT检查

室管膜下病变

脑室内出血

脑组织软化

(三)治疗要点

支持疗法

控制惊厥

治疗脑水肿

(四)常见护理诊断

潜在并发症 颅内高压症

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五)护理措施

1.加强监护,控制惊厥

给氧

严密监护患儿的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

遵医嘱给予镇静剂、脱水剂

2.早期康复干预

三、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一)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概念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以早产儿多见。

(二)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评估

1.健康史

早产

剖腹产

窒息

母亲糖尿病病史

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

2.临床表现

症状:出生12h内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呼气时呻吟、鼻翼扇动、三凹症、呼吸不规则或暂停、紫绀。

体征:呼吸音减弱、捻发音(肺水肿)、湿罗音(肺感染)。重者多数3天内死亡。

3.辅助检查

胸部X线特征:肺透明度下降,内有均匀的细小颗粒网状阴影;“支气管充气征” “白肺”。

实验室检查:PaO2降低 、PaCO2升高、pH降低

(三)治疗要点

纠正缺氧

应用表面活性物质

维持酸碱平衡

支持治疗

预防肺内感染

(四)常见护理诊断

体温调节无效 与感染、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伤有关

不能维持自主呼吸 与缺乏PS导致肺不张,呼吸困难有关。

有感染危险 与免疫力下降有关。

营养失调 与摄入量不足有关。

(五)护理措施

1.维持有效呼吸,保持呼吸

密切观察病情

维持环境温度

吸净呼吸道分泌物

合理用氧

遵医嘱气管内滴入表面活性物质

2.预防感染

3.保证营养及水分供应

4.健康教育

四、 新生儿颅内出血

(一)新生儿颅内出血概念

新生儿时期因缺氧或产伤而导致脑损伤。

(二)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评估

1.健康史

缺氧缺血

产伤

快速高渗液体输入

2.临床表现(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有关)

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的时间大于20秒,并有心率小于 100次/分和紫绀。

意识改变:激惹→兴奋→淡漠→嗜睡→昏迷

眼症状:凝视、斜视、震颤,视乳头水肿。

瞳孔:不对称、对光反射消失、固定、散大

颅内压增高:脑性尖叫、前囟隆起、惊厥

呼吸改变:呼吸增快→呼吸减慢、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

肌张力:增高→降低

黄疸及贫血

后遗症发生率高,脑积水、脑瘫、癫痫、智力低下

3.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血性、红细胞皱缩

影像学检查

头颅B超、CT检查: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小脑出血

(三)治疗要点

主要对症处理

镇静、止惊

降低颅内压

止血

应用脑代谢激活剂

(四)常见护理诊断

潜在并发症 颅内压增高

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呼吸中枢受抑制有关

有窒息危险 与惊厥、昏迷有关

体温调节无效 与感染、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伤有关

(五)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降低颅内压

绝对静卧、减少刺激、注意保温,注意口、鼻、眼、耳和皮肤的护理

注意生命体征变化

2.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呼吸型态

彻底吸净呼吸道分泌物

合理用氧

3.保持体温稳定

4.健康教育

五、 新生儿黄疸

(一)新生儿黄疸概念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发生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巩膜、皮肤、黏膜和组织被黄染的症状。

(二)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胆红素生成较多 (胎儿红细胞多、寿命短)

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差(Y、Z蛋白少、酶少、排出少)

肠肝循环增加

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能力较低(为成人的1%—2%),所以极易出现黄疸。

(三)新生儿黄疸分类 表6-4

六、 新生儿败血症

(一)新生儿败血症概念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其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

(二)新生儿败血症护理评估

1.健康史

产前—羊膜早破、母亲妊娠晚期感染

产时—胎膜早破、无菌操作不规范↑

产后—脐部、呼吸道、消化道

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更易患病

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

大肠杆菌、肺炎球菌次之

2.临床表现

产前、产时感染发生在出生后3天内,产后感染发生在出生后3天以上,表现无特征性,与致病菌素有关。精神欠佳、哭声减弱、体温异常—精神萎靡、嗜睡、拒乳、不哭、不动—惊厥、昏迷、出血倾向、休克、呼吸异常、病理性黄疸—循环衰竭、DIC、中毒性肠麻痹、酸碱平衡紊乱和核黄疸

3.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增高、核左移、中毒颗粒

血培养—细菌阳性

(三)治疗要点

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控制感染,早期、足量、敏感、联合、足疗程

支持治疗:保温、供养、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四)常见护理诊断

体温调节无效 与感染有关。

营养失调 与拒乳、吸吮无力,摄入量不足有关。

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脐炎有关。

潜在的并发症 化脓性脑膜炎、休克。

(五)护理措施

1.维持体温稳定:用物理的方法,30分钟测体温1次

2.清除局部感染灶:脐炎、鹅口疮、脓疱疮

3.保证营养及水分供应

4.密切观察病情:面色、体温、呼吸、心率(律)、记录出入液量

5.健康教育,心理安慰

七、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

(一)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概念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是指新生儿期内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常伴低体温及多功能损伤的一种疾病。早产儿发病率最高。

(二)新生儿败血症护理评估

1.健康史

寒冷

早产:早产儿体温中枢调节差、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少、皮肤薄使散热增加;棕色脂肪少,产热减少。

感染

缺氧:血流缓慢、肾衰、肺出血、 DIC

2.临床表现

生后1周内新生儿和未成熟儿多见。拒乳,反应差,哭声低,心音低钝,心率减慢,尿少,体温常低于35℃,重者低于30℃皮肤发凉、颜色暗红,不易捏起,按之硬如橡皮样,硬肿部位发生的顺序为小腿→大腿外侧→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多脏器损害—肺出血、循环、呼吸、肾脏衰竭,DIC。

表6-6 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分度

新生儿硬肿的面积计算方法见图

3.辅助检查

(三)治疗要点

复温

支持治疗

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合理用药

(四)常见护理诊断

体温过低 与早产、寒冷、感染、窒息等因素有关。

营养不足 与吸吮无力,热量摄入不足有关。

皮肤的完整性受损 与环境温度过低有关。

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潜在并发症 肺出血。

知识缺乏 家长缺乏有关新生儿保暖等护理知识。

(五)护理措施

1.复温(关键),原则-循序渐进,恢复正常体温。

2.合理喂养:经口、滴管喂养、鼻饲喂养,静脉营养。

3.预防感染 消毒隔离,操作规范。

4.密切观察病情

体温变化腋

肛温差值

监测、暖箱温度

生命体征

出入量

硬肿范围

详细记录护理单。

5.健康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