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内科:感冒的辨证论治

 嚨駘頭 2023-11-18 发布于黑龙江

根据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感冒的要点为概述、病因病机、诊断、类证鉴别、辨证论治和预防调护。上接感冒的类证鉴别,让我们看看感冒的辨证论治。

知识点:感冒的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偏实偏虚

一般而言,发热、无汗、恶寒、身痛者属表实,发热、汗出、恶风者属表虚。至于虚体感冒,往往反复发作,缠绵不愈。

2.辨风寒风热

风寒感冒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疼,鼻塞流清涕为特征;

风热感冒以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口渴,鼻塞流涕黄稠,咽痛或红肿为特征。

咽部肿痛与否,常为风寒风热辨证主要依据。

亦有初起属风寒感冒,数日后出现咽喉疼痛,流涕清涕转为黄稠,此为寒邪郁而化热。

3.辨不同兼夹

夹湿者多见于梅雨季节,以身热不扬,头胀如裹,骨节疼重,胸闷,口淡或甜等为特征;

夹暑者多见于炎夏,以身热有汗,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等为特征;

夹燥者多见于秋季,以身热头痛,鼻燥咽干,咳嗽无痰或少痰,口渴,舌红等为特征。

二、治疗原则

感冒的病位在肺系卫表,治疗上应因势利导,从表而解,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义,宜采用解表达邪的治疗原则。风寒证治以辛温发汗,风热证治以辛凉清解,暑湿夹杂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

三、证治分类

1.气虚感冒

症状: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证机概要:素体气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袭。

治法:益气解表。

代表有:参苏饮加减。

本方益气解表,化痰止咳,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憎寒发热,无汗,头痛,咳嗽,气短,脉弱等症。

常用药:党参、甘草、茯苓补气扶正以祛邪;

苏叶、葛根、前胡疏风解表;

半夏、陈皮、枳壳、桔梗宣肺化痰止咳。

若表虚自汗,易伤风邪者,可常服玉屏风散以益气固表,以防感冒。若见恶寒重发热轻,四肢欠温,语音低微,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为阳虚外感,当助阳解表,用再造散加减。

2.阴虚感冒

症状: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

治法:滋阴解表。

代表方:加减葳蕤汤化裁。

本方滋阴解表,适用于体虚感冒,头痛身热,微恶寒,汗少,咳嗽咽干,舌红脉数等症。

常用药:玉竹滋阴,以资汗源;

甘草、大枣甘润和中;

豆豉、薄荷、葱白、桔梗疏表散邪;

白薇清热和阴。

若阴伤较重,口渴咽干明显者,加沙参、麦冬;血虚,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脉细,加地黄、当归。

3.风寒束表证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内闭,肺气不宣。

治法:辛温解表。

代表方: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两方均为辛温解表剂,前方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轻证;

后方辛温发汗,疏风祛湿,用于时行感冒,风寒夹湿证。

常用药:荆芥、防风、苏叶、豆玻、葱白、生姜等解表散寒;

杏仁、前胡、桔梗、甘草、橘红宣通肺气。

若表寒重,头痛身痛,憎寒发热,无汗者:配麻黄、桂枝以增强发表散寒之功用;

表湿较重,肢体酸痛,头重头胀,身热不扬者:加羌活、独活;

湿邪蕴中,脘瘤食少或有便溏、苔白腻者,加苍术、厚朴、半夏;头痛甚,配白芷、川芎散寒止痛;

身热较著者,加柴胡、薄荷疏表解肌。

4.风热犯表证

症状;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证机概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治法:辛凉解表。

代表方: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两方均有辛凉解表,轻宣肺气功能。

前方长于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表证热毒重者。

后方重在清宣解表,适用于风热袭表,肺气不宣者。

常用药:银花、连翘、黑山栀、豆豉、薄荷、荆芥辛凉解表,疏风清热;

竹叶、芦根清热生津;

牛蒡子、桔梗、甘草宣利肺气,化痰利咽。

若风热上壅,头胀痛较甚,加桑叶、菊花;

痰阻于肺,咳嗽痰多者,加贝母、前胡、杏仁;

痰热较盛,咳痰黄稠者,加黄芩、知母、瓜萎皮;

气分热盛,身热较著,恶风不显,口渴多饮,尿黄者,加石膏、鸭跖草;

热毒壅阻咽喉,乳蛾红肿疼痛,加一枝黄花、土牛膝、玄参清热解毒利咽;

时行感冒热毒较盛,壮热恶寒,头痛身疼,咽喉肿痛,咳嗽气粗者,配大青叶、蒲公英、草河车等;

若肺热素盛,风寒外束,热为寒遏,烦热恶寒,少汗,咳嗽气急,痰稠,声哑者,可用石膏合麻黄内清肺热,外散表寒;

风热化燥伤津,或秋令感受温燥之邪,伴有呛咳痰少,口、咽、唇、鼻干燥,苔薄舌红少津等燥象者,可酌配南沙参、天花粉、梨皮。

5.暑湿伤表证

症状: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证机概要: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代表方:新加香薷饮加减。

本方功能清暑化湿,用于夏月暑湿感冒,身热心烦,有汗不畅,胸闷等症。

常用药:银花、连翘、鲜荷叶、鲜芦根清暑解热;

香薷发汗解表;

厚朴、扁豆化温和中。

若暑热偏盛者,加黄连、山栀、黄芩、青蒿;

湿困卫表,肢体酸重疼痛较甚者,加豆卷、藿香、佩兰等;

里湿偏盛,口中黏腻,胸闷脘痞,泛恶,腹胀,便溏者,加苍术、白蔻仁、半夏、陈皮;

小便短赤者,加滑石、甘草、赤茯苓清热利湿。

虚体感冒

体虚之人,卫外不固,感受外邪,常缠绵难愈,或反复不已。

其病邪属性仍不外四时六淫。

但阳气虚者,感邪多从寒化,且易感受风寒之邪;

阴血虚者,感邪多从热化、燥化,且易感受燥热之邪。

临床表现肺卫不和与正虚症状并见。

治疗不可过于辛散,单纯祛邪,强发其汗,重伤正气,当扶正达邪,在疏散药中酌加补正之品。

以上就是感冒辨证论治的全部内容,由医学编辑网小编编辑整理。欢迎大家来医学教育网医学社区评论发帖,分享自己的经验心得。更多医考资料详见医学教育网官网。

推荐阅读:

1、中医内科:感冒的类证鉴别

2中医内科:感冒的诊断

3、中医内科:感冒的概念和病因病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