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湾省发现一部《兰亭序》,经鉴定为墨品真迹,已有1400年历史!

 墨品书法网 2023-11-18 发布于北京

“书圣”王羲之的大名无人不知,而他最经典的作品莫过于《兰亭序》了,它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如果有朝一日真迹重现,必定会成为“镇国之宝”。一直以来,关于《兰亭序》的故事和争论非常多,甚至有传言王羲之当时书写时得到了“神助”。

故事和传说越多,这件作品就越发令人着迷,想达到他的人多如牛毛。相传此作曾被桓玄、南朝宋刘裕、刘义隆、南齐萧道成、南梁萧衍等君王收藏,但是这些王朝国祚短,都没能长久保存。最终,《兰亭序》原作又回到了王羲之后人智永手中。

智永临终前将此作传给了弟子辩才,此时唐太宗便命萧翼用计谋将它“骗”了过来。于是,《兰亭序》便进入了宫廷内,李世民对它倍加珍惜,让崇文馆名家都临摹拓刻,“兰亭八柱”中最经典的几件就是此时完成的。

论还原度,冯承素“神龙本”的确最高,但是冯的书法水平无法与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相比,因此“神龙本”中也出现了瑕疵,在补笔、填墨时出现了失误。而褚遂亮的“黄绢本”和欧阳询的“定武本”成了水平最高的两件仿作。

尤其是褚遂良“黄绢本”,墨迹天然比拓刻具有优势,尤其是笔画、用笔细节上,一些细微的动作都能保留,而碑刻很难做到,再加上自然和人为的侵蚀破坏,碑刻就更加斑驳不清了,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说“碑不如帖”了。

褚遂良“黄绢本”自完成以来递藏有序,据说曾先后有超过200位名家珍藏过它,清亡以后,此帖一度下落不明,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在台湾省被重新发现。经过现代科技手段测试和鉴定专家的研究,发现它已有1400年历史,正是“黄绢本”真迹,目前它被寄存于兰千山馆。

褚遂良是后世所有书家中,学王羲之最得精髓者,他长期担任李世民的“专业临摹师”,宫内数以千计的羲之真迹他都认真学习过,我们平时学习的《黄庭经》《乐毅论》《道德经》《枯树赋》等,用的都是褚遂良摹本。

这部《兰亭序》用笔精微细腻,尖锋入纸,笔画动作丰富,调锋、绞转顺畅自然,不论是内擫体势,还是一搨直下的处理,都具有魏晋风采。结字上纵长飘逸,字与字呼应、避让得宜,字势的欹侧、险绝、端庄变化明显。章法上纵有行、横无列,笔势衔接自然,行气贯通,洋洋洒洒。

褚遂良此作深谙羲之法度,用笔自然灵动,非常严谨,同时每一个字都胸有成竹,无丝毫败笔和怠惰之处,是我们学习魏晋和初唐行书笔法的上佳法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