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拜啸霖 图//网络/友情提供 ![]() 哈萨克斯坦版图 (一)哈萨克的玉兹及其分布 今哈萨克斯坦的札剌亦儿后裔,隶属于大玉兹,人口约50万,自称是蒙古“缀里班曲律”(四杰)之一、成吉思汗的金肯巴特尔、左万户、国王木华黎的后裔。 “玉兹”的组织概念,源于历史上哈萨克汗国时期的国家政治治理模式,当时的社会分为七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汗国的最高统治者可汗;第二个等级是“玉兹”,分为大、中、小三玉兹,每玉兹下有若干部落,玉兹的汗是可汗的近亲;第三个等级是苏丹,即王子,兀鲁思的长官;第四个等级是伯克;第五个等级是巴图鲁(勇士);第六个等级是部落首领与牧主;第七个等级是奴隶,也是社会地位最低者。 哈萨克汗国时期,家伍(阿吾勒)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由有血缘关系的多户组成。家伍隶隶属于氏族,氏族隶属于部落,部落隶属于兀鲁思,兀鲁思隶属于玉兹。 玉兹,突厥语意为“一百”,阿拉伯语意为“方面”。玉兹组织,出现于哈萨克汗国哈斯木汗去世后的1698—1718年之间,当时汗国陷入势力割据,遂按部落谱系划分为大、中、小三个玉兹。也有资料说,大、中、小玉兹的分法,源于哈萨克族的祖先阿拉什,阿拉什生哈萨克,哈萨克生三子,长子江阿尔斯、次子别克阿尔斯、三子阿克阿尔斯,后来三子分家分为三帐,即三玉兹。 大玉兹部,又称大帐,主要分布在七河地区,今巴尔喀什湖流域的五河加上以南的楚河、塔拉斯河流域。 中玉兹部,又称中帐,主要分布在大玉兹以北的哈萨克丘陵地区,冬季牧场在托博尔河、伊希姆河、努腊河、萨雷苏诸河流域,夏季牧场主要在锡尔河中游及卡拉套山一带。 小玉兹部,又称小帐,领地是里海-咸海沿岸低洼地区,包括今哈萨克斯坦的曼吉斯套州、阿特劳州、西哈萨克斯坦州、阿克托别州和克孜勒奥尔达州的西半部,冬季牧场位于伊列克河、乌拉尔河一带,夏季则迁往阿克托别地区的草原。 (二)历史上的哈萨克汗国 ![]() 历史上的哈萨克位置 哈萨克汗国,是1456-1465年之间,由克列汗与贾尼别克汗在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的七河流域创建的,其脱胎于15世纪前期称霸中亚的帖木儿帝国。帖木儿帝国的大汗帖木儿去世后,帝国陷入内乱,继而衰落,居于金帐汗国故地的游牧部落族趁机南侵。到15世纪下半叶,一部分部族占据了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绿洲地带河中地区,建立了乌兹别克汗国;另一部分部族在首领克烈汗与贾尼别克汗统领下,离开乌兹别克汗国,东迁至蒙兀尔汗国。 蒙兀尔汗国,脱胎于东察合台汗国。1321年后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为蒙兀儿汗国,西部称为马维兰纳儿。 克烈汗与贾尼别克汗东迁至锡尔河以北的草原地带,包括今楚河、巴尔喀什湖流域),建立了哈萨克汗国,成为白帐汗国(术赤长子斡儿答创立,金帐汗国的一部分)的继承者。至15世纪末,哈萨克汗国拥有钦察草原(今咸海至乌克兰以北)和中亚的突厥斯坦(今锡尔河以北及毗连的东部地区)、玉龙赤杰(阿姆河下游至咸海)等地;16世纪20年代,哈萨克汗国的领地,南部包括锡尔河流域,东南部包括七河地区,东北部包括巴尔喀什湖东部,西部包括玉邪克河流域等地。 克烈汗与贾尼别克汗所部的哈萨克人的东迁,并不是主动所为,而是遭到乌兹别克汗国阿布勒海尔汗征伐所致。1456年,克烈汗与贾尼别克汗在面对乌兹别克汗国的追击和窘困之际,向东投奔了“同宗亲缘”的蒙兀儿汗国。时任蒙兀儿可汗也先不花,挽救了两位同宗汗王,并将所属的蒙兀儿汗国西境楚河与塔拉斯河流域给了两位汗王。 哈萨克可汗与蒙兀儿可汗的“同宗亲缘”,源于其谱系都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分支。 1462年蒙兀儿汗国也先不花可汗去世后,年仅17岁的笃思忒·马黑麻(又译达斯特·穆罕默德)继承汗位后,内讧不断,战乱四起。本属蒙兀儿汗国部族,居住于今七河流域的乌孙、杜拉特、康里、札剌亦儿部人为逃避祸乱,西迁到与蒙兀儿汗国“同宗亲缘”的克烈汗与贾尼别克汗所部居住地。 (三)哈萨克汗国的札剌亦儿 ![]() 历史上哈萨克汗国的区域位置 关于哈萨克汗国的札剌亦儿部人的来历,有四个源头,一是1206年成吉思汗分赐给其子的札剌亦儿部人;二是追随成吉思汗参加第一次西征的札剌亦儿部人,三是追随长子西征进入金帐汗国的札剌亦儿部人,四是追随旭烈兀西征的札剌亦儿部人。 拉施特《史集》记载:“在成吉思汗时,曾任(成吉思汗)近侍的所有右翼军千夫长之中,有一位巴剌的那颜,曾驻于起儿漫边境的千夫长,兀罕和现任侍从的那邻马夫两人,都是他的亲属。他有个哥哥,名叫合儿孩-合撒儿那颜,也是右翼千夫长。”此处的“合儿孩-合撒儿”,即阿儿孩-合撒儿,巴剌那颜之兄。《蒙古秘史》记载,“合儿孩-合撒儿”与巴剌的亲属,名为兀罕。 《史集》又记载“千夫长札兀忽儿和他的兄弟兀木黑,是他们(札剌亦儿)部落的人。”札兀忽儿是千户长,兀罕也是千户长,均出自札剌亦儿部。 《史集》多次提到,蒙哥汗时期的札剌亦儿札惕部的忙哥撒儿,任大异密和断事官之长。 ![]() 《史集》还记载:“在我国(伊尔汗国),他的儿子有罕都忽儿那颜,蒙哥合汗曾下令派罕都忽儿编成一支万人队。”这一支由若干千户组成的万户,其组成方法是“十抽二”组成:“成吉思汗分诸子、诸弟和诸侄军中,每十人抽两人,作为额外人员,交旭烈兀为媵哲(分民),随他出征,服役于此方。”关于统领这支部队的万户长罕都忽儿,邱轶皓认为,此人即札剌亦儿部札惕部的忻都忽儿。 此外有史料记载,察合台汗国境内的忽牙思、巴鲁剌思、札剌亦儿和克烈亦惕部,是汗国蒙古族的主体。察合台汗国的斡尔朵(宫帐),位于阿力麻里(意为苹果城,遗址位于今新疆伊犁霍城阿力麻里境内东北端),汗国最盛时的疆域东至吐鲁番、罗布泊、西及阿姆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南越兴都库什山,包括阿尔泰至河中地区(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大片地区)。 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中亚和伊朗时,军中有许多札剌亦儿部落属民及将领,这些札剌亦儿人后来可能留在中亚,成为组成哈萨克族的部落之一;察合台汗国境内的札剌亦儿人,后来很多成为蒙兀儿汗国的部落,继而西进成为哈萨克汗国的部落;跟随旭烈兀西征的札剌亦儿人,大量定居于伊利汗国,在汗国建立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汗国建立后掌管千户,统领万户,担任要职,成为荣显人物。 (四)哈萨克玉兹的历史部落源头 ![]() 札剌亦儿部在哈萨克的聚居区 哈萨克汗国时期的大、中、小三玉兹,每玉兹下属若干部落。 小玉兹下的部落有喀剌塞克、阿达依、铁勒吾、阿拉什、艾里木乌勒、喀剌克色克、克特,拜乌勒小玉兹的阿尔钦联盟即是奄蔡,其中有契丹与克契丹等等,哲德乌尔(七个部落)小玉兹在伏尔加河与乌拉尔河下游。 中玉兹下的部落有乃蛮、钦察、弘吉剌、克烈、阿儿浑、瓦克、蔑儿乞与克烈一起生活。 大玉兹下的部落有札剌亦儿、杜格拉特、康里,与乌孙部的遗民阿尔班、素宛、钖尔克烈、千希克勒、契莫尔(处密)、乌沙克特、恰甫拉什特。 历史上的哈萨克汗国人,分黑骨头与白骨头,黑骨头是平民,白骨头是皇族与和卓、托热。小玉兹和中玉兹人大部分偏近于白种人,而大玉兹人则多为突厥语、蒙古族族部落后裔。 虽经数百年的历史变迁,如今的哈萨克斯坦政治格局、部落后裔和人口分布,依然保留着哈萨克汗国时期的格局。 历史研究者认为,中亚的五个斯坦国家,大部分是历史上蒙古三次“西征”军队的后裔,在构成哈萨克族的32个蒙古历史部落,钦察、康乐、阿尔浑以及突厥部落中,有研究者认为,哈萨克人的源头包括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的9千户军队、察合台的8千户军队、窝阔台的5千户军队,以及元代朝廷征讨“海都之乱”时随海都西遁的蒙古部落;现今1800万的哈萨克人中,1206-1209年成吉思汗所统一的蒙古高原部落后裔超过1400万人。 ![]() 金肯敖包合影 ![]() 金肯敖包合影 ![]() 金肯敖包合影 ![]() 满含真情的话语 今札剌亦儿部后裔,现在仍旧是构成哈萨克斯坦大玉兹的诸部落之一,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七里河地区的伊犁河下游、塔拉斯、奇姆肯特、塔什干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现任总统托克耶夫、总检察长别热克·阿斯洛等很多哈萨克人,都自称是札剌亦儿部后裔,是成吉思汗的“金肯巴特尔”——国王木华黎的后裔。 (五)与哈萨克札剌亦儿有关的历史人物 ![]() 蒙古帝国强盛时期的版图 关于哈萨克斯坦札剌亦儿部后裔的根脉渊源,与《蒙古秘史》和《史集》中记载的以下8个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1、亦鲁该,1206年成吉思汗封第5千户,窝阔台系札剌亦儿部人。《蒙古秘史》记载:“斡哥歹处委付了亦鲁等二人。”即1206年成吉思汗分封时,将亦鲁该分给了窝阔台。对于此事,拉施特《史集》中“札剌亦儿部落”载:“(成吉思汗)将这个亦鲁该连同军队一起给了自己的儿子窝阔台合罕。”又载:“(蒙古汗即位时,亦鲁该之子曾说),帝国应该归窝阔台合罕的兀鲁黑所有。”此处的亦鲁该之子,是与窝阔台兄弟相称,反对蒙哥汗即位,维护窝阔台系利益的札剌亦儿部人额勒只吉歹,蒙哥汗即位后因为政治立场问题被作为异己诛杀。忽必烈时期,亦鲁该的另一个儿子被察合台系诸王海都派往阿八哈处。 2、木格,1206年成吉思汗封第37千户,察合台系札剌亦儿部人。《史集》记载,元代中页,海都死后不久,木格之子也速儿那颜作为察合台的曾孙八剌军中的异密,率领过八剌之子都哇的军队。同书中记载八剌监国时的世仆札剌儿台,亦出自此千户。1266年察合台汗国由七河地区迁徙河中地区时,“某些蒙古部落,包括札剌亦儿部和八鲁剌思部”随迁,木格千户也在其内。 3、朵罗阿歹,1206年成吉思汗封第40千户,先属拖雷系,后属窝阔台系。《史集·部族志》记载:“亦勒该(亦鲁该)那颜的亲属中,异密朵剌带为司膳(宝儿赤、昔宝赤),窝阔台合罕曾将他连同一个千户此给自己的儿子阔端,曾任守护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的长官。”此处记载的“朵剌带”,即朵罗阿歹,该千户原属拖雷系“两翼”军,拖雷早逝后,窝阔台擅自将朵罗阿歹千户的属民划给了儿子阔端。蒙哥汗虽肢解了隶属于窝阔台系的军队,但因阔端一直与蒙哥汗保持良好的关系,故保留了其军队,这一支系的札剌亦儿部人一直归属阔端系。 ![]() 以蒙古族典仪祭祀先祖木华黎 ![]() 蒙古族敖包祭祀 ![]() 在金肯敖包朝拜先祖木华黎 4、巴剌那颜,千户,《蒙古秘史》一二○记载:“一种札剌亦儿的人薛扯朵抹黑、阿儿孩合撒儿、巴剌,更带有两个儿子也来了。”即兄弟、父子五人投奔了成吉思汗,这一支札剌亦儿千户,归隶属于博尔术所属的右翼万户。《蒙古秘史》二四三记载,成吉思汗分封时,将这一支系的巴剌与哲歹一同分给了四子拖雷。 5、阿儿孩·合撒儿,千户,巴剌那颜之兄,其事迹《蒙古秘史》一二四、一二七、一八一、一八五节屡次提及,早在成吉思汗为乞颜部汗之初,阿儿孩·合撒儿为执事官,《蒙古秘史》记载:“又吩咐阿儿孩·合撒儿、塔孩、速客孩、察兀儿罕四人如远箭近箭般做着。”又记载,阿儿孩·合撒儿充当“阿勒斤赤剌兀勒周连夜前行围攻了王罕”,“阿勒斤赤剌兀勒周”意为教头哨者,即头哨、探马,1201年铁木真设怯薛护卫时,又令其选一千护卫掌领,喻曰:“如厮杀则教在前,平时则做护卫。”1206年建立大蒙古兀鲁思后,阿儿孩·合撒儿仍执怯薛之职,其所领一千勇士被誉为“老勇士者”。《圣武亲征录》中,阿儿孩·合撒儿被记作阿里海。 6、兀孩、巴儿术兄弟,合掌一千户。《史集》记载:“他的出生地在斡难河畔下游的不鲁克-孛勒答黑地方……守着那片土地”“还有札剌亦儿部人章吉古列坚,也是个千夫长,他的千人队就是以前兀海当千夫长时所统领的那个千人队。他奉旨率领一千斡亦剌惕人守卫藏有宗王们之骨的大禁地不答温都儿。” 此处记载的“兀海”即兀孩,可知兀孩、巴儿术兄弟的千户领地在不儿罕山不远处的不鲁克-孛勒答黑温都儿之地,他们的职能就是守护成吉思汗家族的帑藏墓地。关于这一千户最初的职责,《史集》记载,他们世为成吉思汗家族奴隶,甘愿做牧人,看管牧羊群。 由于地缘关系,忽必烈与阿里不哥汗位之争中,这一支系倾向于阿里不哥方,成为阿里不哥的异密,后来这一支系归属阿里不哥后裔所属。《元史》记载,至元十二年(1275年),宗王昔里吉叛乱,这一支系的札剌亦儿人大部分并入海都的军队,其余部分继续留在不答温都儿由兀孩的后裔统领。 7、札剌亦儿台·也速儿,千户。《史集》记载,也速儿千户,其后人古鲁惕曾由伊利汗国出使元廷,可知此千户归属旭烈兀所有。这一支系的札剌亦儿人比较兴盛,《札剌亦儿王朝》记载,1336-1411年间,在原来旭烈兀王朝的废墟上,“蒙古札剌亦儿部首领,母亲为成吉思汗后裔的哈撒·不祖儿黑”创建了札剌亦儿王朝,1356-1374年最为兴盛。 (六)哈萨克札剌亦儿源脉 ![]() 哈萨克斯坦总检察长 别热克.阿斯洛夫在金肯敖包 根据贺德尔哈里·札剌亦儿的《史话》(jameyol-At-Tawariyh,1592年,出身于西伯利亚汗国,札剌亦儿部落人,哈萨克头克汗侄子、哈萨克苏勒坦乌拉孜穆罕默德的导师和顾问),以及哈萨克系谱记载,哈萨克的世系源脉如下: 哈萨克札剌亦儿先祖的母亲叫卓帕尔。 哈萨克札剌亦儿先祖有一个兄弟,名为乌恰克特。 哈萨克札剌亦儿先祖生二子,长子楚吾马那克(Xuwmanak),次子锡尔马那克(Sermanak)。 长子系:楚吾马那克生七子,长子安达斯(Andas )、次子米尔札(Merza)、三子哈拉沙藩(Karaxapan)、四子乌拉克特(Orakte)、五子、阿克比英木(Akbiyim)、六子卡勒波(Kelpe)、七子苏帕泰(Supaatay)。 次子系:锡尔马那克生六子,长子阿热克特尼木(Arektenem)、次子巴依什厄尔(Bayxaoler)、三子锡依尔契(Seyerxe)、四子巴勒戛勒(Balotale)、五子海什勒(Kayxele )、六子库什克(Kuxik)。 两个支系繁衍生息,开枝散叶,分成许多小部落:安达斯的后代有柯尔克孜(Kerojez)、霍什喀尔(Koxkar)和塔那提(Tanat ),苏帕泰的后代有阿克马尔卡(Akmarka)和哈拉马尔卡(Karamarka)、巴勒戛勒的后代有乌古斯(Oojuz)、恰厄尔(Xaojer)和库勒木(Kulem)。 (七)哈萨克族的古代部落源脉
参考资料: 额尔登泰、乌云达赉校勘:《蒙古秘史》(校勘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8 【波斯】拉施特编,余大钧、周建奇译:《史集》,商务印书馆,1983.1 贾敬颜校勘:《圣武亲征录》(校勘本),中华书局,2020.1 A·И·法利娜著:《札剌亦儿王朝》,《蒙古学研究参考资料》新编第29辑,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编印,1983 邱轶皓:《伊利汗国的成立:异密·部族·集团——以〈五族谱〉为中心》,《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2014年第二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