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节 脊柱骨折及脊椎损伤病人的护理

 紫5551光8189GE 2023-11-19 发布于山东

 一、脊椎骨折

    病因和病理(一般了解)

    间接暴力如自高处坠落头、肩或足、臀着地,身体猛烈屈曲,垂直分力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水平分力发生脊椎脱位。弯腰时重物打击头、肩或背有同样伤。直接暴力多见战伤和爆炸伤。

    分类(一般了解)

    (一)受伤时暴力作用方向分

    1、屈曲型损伤

    2、伸直型损伤

    3、屈曲旋转型损伤

    4、垂直压缩型

    (二)损伤程度和部位分

    1、胸、腰椎骨折与脱位:椎体单纯压缩骨折;椎体粉碎骨折;椎体骨折脱位。

    2、颈椎骨折与脱位:颈椎半脱位;椎体骨折;椎体骨折脱位;环枢椎骨折与脱位。

    3、附件骨折:如关节突骨折、椎弓根、横突、棘突骨折。

    (三)骨折的稳定程度分

    1、稳定型骨折:单纯压缩骨折

    2、不稳定型骨折:压缩超原高度1/3以上,椎体粉碎骨折,椎体骨折合并脱位。

    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重点掌握)

    (一)外伤史

    (二)受伤局部疼痛、活动受限

    (三)伤部棘突压痛,胸腰椎伤局部肿胀和后突畸形

    (四)有脊髓伤相应症状

    (五)X线片有助诊断

    处理原则(重点掌握)

    (一)严重多发伤如颅脑、胸腹腔脏器伤或休克,优先处理

    (二)胸腰椎骨折

    1、单纯压缩性骨折

    (1)椎体压缩不到1/3或年老体弱,仰卧硬板床,骨折部垫厚枕,三日后腰背肌锻炼,3个月稍下地活动渐增加活动时间。

    (2)椎体压缩超过1/3青少年和中年采用两桌法或双踝悬吊法复位,复位后包石膏背心3个月。

    2、爆破型骨折

    (1)无神经症状且无骨折片挤入椎管,用双踝悬吊法复位。

    (2)有神经症状有骨折片挤入椎管,需手术去除突入椎管的骨片及椎间盘组织,作植骨和内固定。

    (三)颈椎骨折

    1、稳定型骨折:轻者用枕颌吊带牵引复位;明显压缩脱位用持续颅牵引复位2-3周后用头颈胸石膏固定3个月。

    2、爆破型骨折有神经症状者早期手术,重者病情稳定后手术。

    二、脊髓损伤

    病因(一般了解)

    椎体骨折脱位或附件骨折,移位椎体向后或骨片突入椎管压迫脊髓或马尾神经。受伤平面下感觉、运动、反射、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为完全性截瘫,部分丧失为不完全截瘫病理。

    (一)脊髓休克:暂时性功能抑制,弛缓性瘫痪数小时或数日内渐恢复。

    (二)脊髓损伤:部分挫裂或完全横断。早期弛缓性瘫痪,平面下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或部分丧失。脊髓受压及时解除使脊髓功能部分或完全恢复。胸10至腰1伤可有神经根损伤。

    (三)马尾损伤:腰2以下椎体骨折脱位致马尾伤。

    临床表现、诊断(重点掌握)

    (一)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单或双侧感觉、运动、反射全部或部分丧失,尿潴留,尿失禁。

    (二)脊髓半切征:平面下同侧肢体运动、深感觉消失,对侧肢体痛觉和温觉消失。

    (三)颈髓损伤:四肢瘫痪,肋间肌瘫而腹式呼吸。

    (四)早期表现为弛缓性瘫痪,胸及颈髓伤在伤后3-6周变为痉挛性瘫痪。

    处理原则(重点掌握)

    (一)尽早解除脊髓压迫:手术复位、解除压迫。

    (二)稳定脊柱:复位减压后固定。

    (三)加强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

    三、创伤性高位截瘫病人护理(重点掌握)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二)身体状况

    1、局部(1)痛、温、触觉及位置觉丧失平面及程度(2)躯体、肢体麻痹平面变化,肢体感觉、运动恢复(3)肛门扩约肌自主收缩、尿潴留 、尿失禁情况。

    2、全身:高热、大便失禁尿失禁、便秘、压疮、坠积性肺炎。

    3、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

    (三)心理及社会支持状态

    护理诊断

    (一)低效性呼吸型态

    (二)清理呼吸道无效

    (三)躯体移动障碍

    (四)体温调节无效

    (五)有皮肤完整性受损危险

    (六)自理能力缺陷综合症

    预期目标

    (一)病人在呼吸机辅助下能维持正常呼吸型态

    (二)能表现出有效咳嗽

    (三)在他人协助下能变换体位

    (四)经有效治疗后体温维持正常

    (五)皮肤保持完整

    (六)生活自理能力恢复

    护理措施

    (一)心理护理:心理支持,关心病人,掌握自我护理方法 ,健康宣传,家属协助病人提高适应力。

    (二)生活护理:“四到床边”皮肤口腔护理,营养丰富,防便秘,功能练习。

    (三)预防呼吸道并发症:深呼吸、咳嗽、叩背促进肺膨胀和排痰、雾化吸入,肺不张时导管或气管镜吸痰,呼吸困难者气管切开。

    (四)气管切开护理:气道通畅,气管切开护理。

    (五)体温异常护理

    1、高热(1)观察体温(2)物理降温(3)药物(4)适宜温湿度、通风(5)口腔护理(6)皮肤清洁(7)能量摄入(8)心理护理。

    2、低温护理:保温、调节室温。

    (六)预防泌尿系并发症

    留置导尿2-3周后每4-6小时放尿1次,多饮水必要时冲洗膀胱,每周换尿管一次,有感染持续引流,输液,多饮水。

    (七)预防压疮:2-3小时翻身一次,床单位清洁,气垫等使骨突处悬空。

    护理评价

    (一)在机器辅助下维持正常呼吸形态,血气分析结果正常。

    (二)能否自主咳嗽和有效咳嗽。

    (三)在他人协助下变换体位和移动肢体。

    (四)体温正常范围。

    (五)皮肤保持完整。

    (六)生活自理能力有否渐恢复。

    健康教育

    (一)对高空及井下作业人员宣传,注意安全,操作规范。

    (二)现场急救及搬运时注意局部保护,固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