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子不护短,太监白挨揍

 赶场子的程逛客 2023-11-19 发布于江苏

某个冬日,初即位的雍正皇帝因事出巡,途经河北某县。这天夜里忽然天降大雪,清晨时到处已是一片皑皑之色。

过去皇帝临时下榻的地方,被叫作行宫。这场大雪一下,行宫外也就积雪遍地了。依照惯例,行官内外的积雪应该由侍御的太监们进行清扫。

再说当地的知县孙诏成因为皇上临时住在了本地,一大早就赶往行宫门口,以随时听候差遣。他虽说是一县之主,但在宫廷的太监们看来,这小小的七品官,实在如同一粒不起眼的芥子。太监们狗仗人势,竟明目张胆地向他勒索起钱财来。他们本以为孙诏成一定唯唯喏喏,不敢违抗,索一能赠十。谁知孙诏成十分刚直,认为民脂民膏点滴乱花不得,佯装不懂他们的意思,硬是不买他们的账。

太监们恼羞成怒,一个个借口太忙,硬逼着孙诏成去扫雪,还不许他人替代。

旧时凡是当官的人,干什么事都得讲究身份。太监们强迫县太爷在当地扫雪,不是故意要丢他的面子吗?可孙诏成偏不怕有失身份,他拿起扫帚,笑着对太监们说:“我这小小的知县,能替天子扫雪,真是荣兴之至响!”于是故意大扫特扫,格外卖力。

太监们见他越扫越起劲,生怕这事传扬开来,于自己不利,但又咽不下这口气,就一起出动,想狠狠地揍孙诏成一顿,让他来个哑巴吃黄连,有苦无处诉。

谁知孙诏成这下子较起真来了,他喝道:“我孙某好歹也是个地方的父母官,吃的是朝廷的俸禄。我若犯了法,自有官府处置。今天你们无辜打我,就是藐视国法!来人啊,替我将领头闹事者捆起来,重重杖打!”

当地的差役们正在一旁替自己的知县暗鸣不平,一听这话,如狼似虎,猛扑过来,狠狠教训了几个恶太监一顿。

守在行宫外的一班大臣见事情闹大了,生怕皇帝要出来责骂自己“纵容部属行凶”,连忙上前阻止,并进宫奏告雍正皇帝,请求处分知县孙诏成。

不料雍正皇帝听后,不但不怒,反而十分高兴,说:“那个知县不错嘛,比你们有胆子!这些太监寻衅闹事,不但该打,还该从重惩治!来人啊,替朕先将他们押起来,再交刑部处置;另将那个知县召来见朕!”

孙诏成奉诏入了行宫后,雍正皇帝对他再三慰勉,回京后就晋升他为宁波知府,后来又升他为两浙盐运使。

从来不知道将来的世界上还会有照像机的雍正皇帝,特别喜欢让画家们给他画像。画家们见他并不古板,遂将他画得五花八门,或巡猎、或修仙、或垂钓、或抚琴……此画选自《雍正行乐图》。而孙诏成乃历史上“天下耿直三县令”之一,使他成名的,恰也是雍正皇帝手下的几个恶太监。

乾隆年间,滦阳(今河北承德)有一个微不足道的“科级干部”,名叫张若瀛。他只相当于现在的乡镇长,在所有的品官中,只居正九品,是最低的一等,比起“七品芝麻官”的知县,还差四个等级。

一次,乾隆皇帝出巡滦阳,随行者除了侍卫,还有几个太监。其中有一个太监到处敲诈勒索,欺压百姓,一时间搅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使滦阳百姓敢怒不敢言。

当时负责维持社会秩序的巡检张若瀛闻知此事后,决定捅捅这个蚂蜂窝。很多人劝他不要多管闲事,因为闹不好要触犯皇上的。但张若瀛却说:“这是我这巡检的责任,我怎能不管呢?”于是他派人把那太监请了来,开始用好言相劝,希望他收敛一点,不要再给皇上的脸上抹黑了。

不料那个太监根本听不进去,反而依仗自己是皇上身边的人,破口大骂张若瀛,并指着张的鼻子说:“你一个小小的巡检也敢管我?我看你小子敢把我怎么样?!”

面对这个太监的嚣张气焰,张若瀛毫不示弱,心想,看我敢管不敢管。于是呼了一声:“来人,给我拿下!”

张的手下人早就恨透了这个坏太监,听到张巡检的命令,立即上来四五个年轻小伙子,把太监摁倒在地,捆了个结实。接着就听张巡检说:“给他施杖刑!”

这一来,这个四处横行的太监无计可施了,直被打得皮开肉绽。

张巡检杖打太监的事,惊动了直隶(今河北)总督(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方观承。当他听说一个小小的巡检竟敢惩罚朝中的太监,惊呼:“张某人疯了!”

这位方总督是个胆小怕事的大官,他为了开脱自己的责任,立刻上疏乾隆皇帝,要求对张若瀛的犯上行为给以严惩。

乾隆皇帝接到方观承的奏折后,半信半疑,决定详察此案。

圣旨下后,滦阳官员和直隶官员经多方调查印证,将实情上奏乾隆帝。乾隆读罢奏折,对左右侍臣说:“如果不是太监恣行不法,张若瀛怎敢如此大胆?可见此人恪守职责,品德甚佳!”于是他亲自裁决此案:将张若瀛破格越七级,升为正五品府同知(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将那个不法的太监遣戍边区。

消息传出后,大快人心,滦阳的百姓欢声笑语,个个称赞张巡检的胆识超过了方总督。

方观承在直隶总督任上长达二十年之久,他清正廉明,并以"办事周详"为乾隆皇帝所赏识。张巡检怒打太监之事,被方总督特地上疏乾隆,是他胆小怕事,还是特地提醒乾隆予以重视?如今思忖起来,应属后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