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论襄樊战役曹魏阵营于禁和曹仁的地位

 历史最美 2023-11-20 发布于重庆

导读:襄樊战役是三国鼎立前夕刘曹孙三大阵营一场风云际会的大战,三家均派出顶级武将甚至全明星阵容,调动重兵集团。关于曹魏阵营于禁等武将,不同于网络三国历史讨论对官位、节钺的常见解读,笔者将从本文开始,考察探究襄樊战役于禁和曹仁的地位,并以此为线索论及三国鼎立前夕和初期武将权位、官职位次、节钺权限等方面问题。

于禁和曹仁

引言

在三国历史网络讨论中,于禁是曹操阵营知名度很高的武将。据《三国志》记载,于禁屡建战功,“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有威重”、“最号毅重”,很受欣赏。于禁官拜左将军曹操阵营中独一份的假节钺督七军的统帅经历,更使有些声音把于禁推崇为“外姓第一将”、“曹操第一将”、“曹魏第一将”。

于禁(新三国剧照)

于禁所有履历中,“假节钺”特别引人注意

一者,同时代“假节钺”的文臣武将极为稀缺,曹操麾下仅于禁一人;刘备麾下仅关羽一人;统御江东52年的孙权麾下,也仅陆逊、朱然、全琮三人。

二者,“假节钺”似乎权柄极重,《宋书·百官志》记述“假黄钺,则专戮节将,非人臣常器矣”,节将指的是假节/持节/使持节的将军。而于禁迁任“左将军假节钺”之时,曹操麾下假节的将军还很少。

这引起一些网友的遐想,以“假节钺”一条论证于禁在曹操阵营的指挥地位,大行于道。因而,三国历史讨论圈时不时冒出“襄樊战役中,假节钺的于禁和假节的曹仁,谁的地位高?于禁是否可以直接处斩曹仁?”的问题。

以此问题为引,本文将首先探究“襄樊战役中,假节钺的于禁和假节的曹仁,谁的地位高?”这一问题,解读两人相关履历,并辨析其综合地位、官职位次、节钺权限等细节。其次再来探讨一下“于禁能否处斩曹仁”的问题。

三国杀"节钺"已成为于禁的特技

一、于禁相关履历史料及辨析

我们首先看二人的三国志本传,简略起见只保留入伙情形、襄樊战役情形和一些关键职位升迁,并在括号中标注年份。省略号即简略的部分。

1.1 于禁本传摘录

《三国志·魏书·张乐于张徐传》载:

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人也。……及太祖领兖州……太祖召见与语,拜军司马,使将兵诣徐州,攻广戚,拔之,拜陷陈都尉(~192年)。……太祖初征袁绍,绍兵盛,禁原为先登。太祖壮之,乃遣步卒二千人,使禁将,守延津以拒绍,太祖引军还官渡。……东海平,拜禁虎威将军(206年)。……后与臧霸等攻梅成,张辽、张郃等讨陈兰。(209年)……太祖常恨朱灵,欲夺其营。以禁有威重,遣禁将数十骑,赍令书,径诣灵营夺其军,灵及其部众莫敢动;乃以灵为禁部下督,众皆震服,其见惮如此。迁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於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

于禁(真三国无双8)

于禁在曹操入兖州时期入伙。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平定河北袁氏后,又平定了徐州东海,随后曹操将于禁、张辽、乐进的战功一并上表朝廷走流程,封拜为虎威将军(杂号将军之一)。

1.2 "诣营夺军"不代表有权"都督诸军"

于禁本传中的“诣灵营,夺其军”,和“左将军,假节钺”二者之间的联系值得考察。因为古书原文是没有标点符号,也没有正常分段的,所以两件事并不见得是紧密连续发生的,但至少说明“诣营夺军”早于“拜将假钺”

曾两度亲身"驰壁夺军"的刘邦表示点赞

“诣灵营,夺其军”的“夺”字,表示朱灵已失去兵权。分析“以灵为禁部下督”一句,“部下督”和形近词“帐下督”、“督将”这些军职,在《三国志》中指的都是将军下属的一类中级武官,可能是营一级的主官(指汉末三国时的营,而非现在的营),比如眭元进(淳于琼属下督将)、成何(庞德属下督将)、丘建(钟会帐下督)、成济(贾充帐下督)。可见朱灵从将军级贬职为部下督级,并从属于禁。也说明这条并不能证明“诣营夺军”之时于禁就有都督诸将的权位

1.3 由朱灵履历可推知于禁约在215-216年“诣营夺军",而"拜将假钺"更在之后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朱灵履历来考察于禁履历的时间点。朱灵相关事迹散见《三国志》中,现择要摘引如下——

192-194年之间:初,清河朱灵为袁绍将。太祖之征陶谦,绍使灵督三营助太祖,战有功。绍所遣诸将各罢归,灵曰:"灵观人多矣,无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今已遇,复何之?"遂留不去。所将士卒慕之,皆随灵留。灵后遂为好将,名亚晃等,至后将军,封高唐亭侯。——《张乐于张徐传》载

204年太祖既平冀州,遣灵将新兵五千人骑千匹守许南。——裴松之引《魏书》注曰

208年:太祖征荆州,以(赵)俨领章陵太守,徙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和常杨杜赵裴传》

211年:(十六年)秋七月,公西征,与超等夹关而军。公急持之,而潜遣徐晃、朱灵等夜渡蒲阪津,据河西为营。——《武帝纪》

211年:(十六年十月夏侯渊)又督朱灵平隃糜、汧氐。——《诸夏侯曹传》

212年:十七年,太祖乃还邺,以渊行护军将军,督朱灵、路招等屯长安。——《诸夏侯曹传》

215年:(二十年)三月,公西征张鲁,至陈仓,将自武都入氐;氐人塞道,(魏公曹操)先遣张郃、朱灵等攻破之。——《武帝纪》

朱灵:我也算外姓第二梯队,为何不招曹公喜欢

可见朱灵带三营人马入伙,在204年即掌一军5000人屯垦屏护许都之南;在208年朱灵和于禁等七军被赵俨“都督护之”,这时朱灵和于禁是并列的;赤壁后转战雍凉,曹操在线时直接调遣朱灵,同时中间长期被夏侯渊都督(夏侯渊假节)。那么,朱灵应该是在直属曹操的时期被夺军的,否则曹操只需指示夏侯渊即可,由于征马超战场形势变化迅速,具体来说,“诣营夺军”应该发生在215-216年曹操征张鲁的进军-作战-驻留-回师过程中

顺便一提,朱灵的"部下督"(营长)也没做太长时间,在220年劝曹丕即帝位表中,朱灵的头衔是“使持节后将军华乡侯”,紧随张郃、徐晃、张辽,此时朱灵属于外姓武将第一梯队,这个后将军很可能是曹丕封的,而不是曹操。

由于“禁所督七军皆没”,于禁的护军浩周、军司马东里衮,先被关羽俘虏,后被孙权接收,在222年秋才被孙权放回曹魏,可见襄樊战役时,朱灵已不是于禁的部下督,也不在于禁所督七军之中,朱灵所部较大可能在西部雍凉战线,较小可能在东部扬徐战线

朱灵:幸好襄樊战役时没跟着"空降高管"打仗

综上,于禁大约在215-216年“诣灵营,夺其军”,并在这之后、督七军之前,封拜“左将军,假节钺”。值得注意的是,这必然在曹操封公建国之后,也很可能在进位魏王之后。

二、曹仁相关履历史料及辨析

《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载:

曹仁字子孝,太祖从弟也。

……太祖之破袁术(193年),仁所斩获颇多。从征徐州(194年),仁常督骑,为军前锋。

……太祖平黄巾,迎天子都许,仁数有功,拜广阳太守(196年)。

……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208年),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

……太祖讨马超,以仁行安西将军(211年),督诸将拒潼关,破超渭南。苏伯、田银反,以仁行骁骑将军(不迟于213年),都督七军讨银等,破之。

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侯音以宛叛,略傍县众数千人,仁率诸军攻破音,斩其首,还屯樊,即拜征南将军(218年)。

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羽。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仁激厉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徐晃救至,水亦稍减,晃从外击羽,仁得溃围出,羽退走。

三国志12的曹仁

曹仁这边就很简单了,曹仁是曹操五服之内的近亲,具体说是同祖叔伯兄弟或同曾祖堂弟,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即“行征南将军”,不迟于213年“行骁骑将军都督七军”,之后“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218年正式就任征南将军

也就是说,曹仁比于禁至少早7年就督过七军。

无论履历如何,建安二十四年襄樊战役时,于禁左将军、假节钺、督七军,曹仁征南将军、假节、镇荆州,都是确定信息。

三、综合地位方面,于禁不及曹仁,五子良将不及诸曹夏侯

建安十八年五月(213年),曹操进位魏公。当时的劝受文被记载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包含劝受诸文武的官衔和姓名,以官衔尊卑高下为次序,是一份很宝贵的史料。列名官员中,曹仁排倒数第五,而于禁等五子良将均不见载。夏侯渊也不见载,但夏侯惇排第七,曹洪排倒数第七,同时以将军号在列者大有人在,甚至包括程昱,可见将军号并不是障碍。

而7年后的延康元年220年,有一篇"魏公卿奏上尊号表",是劝曹丕即帝位的上表,当时在魏的五子良将张郃、徐晃、张辽都以将军号具名其中。当然位次仍然远不及曹仁,甚至不及"曹二代"曹休、曹真、夏侯尚。

就是说在213年劝曹操即魏公时,五子良将大概率级别不够,参与不了如此大事,或者在最后那个"等"里面,小概率和夏侯渊一样五人全数远在边境而未参与。

由此自然可得,综合地位方面,于禁不及曹仁,五子良将也不及诸曹夏侯。

于禁

四、将军品秩方面,建安晚期/魏王公时期,四方和四征将军伯仲。襄樊战役仅论将军号,于禁和曹仁伯仲

年代已隔1800年,我们诚然已无法找到确切成稿于建安末期的官品表,不过通览《后汉书》、《三国志》、《晋书》这些传世正史,我们确实可以感受到,受禅开国的曹魏和两晋,在文武官制等典章制度方面,都是承前代之典,启后世之章。三国鼎立前的东汉末年,也是官制承上启下的时期,其间绝非王莽新朝那般全盘骤变。

经过一番考察,可以比较有把握地得出,在建安晚期/魏王公时期,四方将军与四征将军等级伯仲,但均非很高级的武官

曹仁表示目瞪口呆

4.1 东汉前中期,四方将军(前后左右)并不常设,"事讫皆罢",同时四征将军也不常见,二者高下关系难以辨析,但都不显贵

《后汉书·百官志一》中载"将军,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比公者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可见东汉时期,四方将军不及"比公"大将军、骠骑、车骑、卫将军。"比公"可以理解为"准三公"。

同卷又载,"世祖中兴,吴汉以大将军为大司马,景丹为骠骑大将军,位在公下,及前、后、左、右 杂号将军众多,皆主征伐,事讫皆罢。"可见东汉时期,四方将军要么比杂号高一点,要么属于杂号将军。

又《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汉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四夷。有长史,秩千石。”

罢将实例见左将军贾复(东汉开国元勋、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本传:“知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乃与高密侯邓禹并剽甲兵,敦儒学。(光武)帝深然之,遂罢左右将军。复以列侯就第,加位特进。”

至于四征,唐代颜师古在《汉书注》引曹魏鱼豢(这位写了《魏略》)曰:“四征,魏武帝置,秩二千石。黄初中,位次三公。汉旧诸征与偏裨杂号同。”可见东汉时期,四征将军与偏裨杂号将军是同类的,并不高贵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文字凝练,水平高于其后正史

4.2 东汉末年,就任四方将军或四征将军者大多为势力主君/独立军阀,迁转记录少,且封拜还有一定随意性。

唯一先后做过左将军和征西将军的皇甫嵩,因中间遭董卓之乱做过文职,难以确切证明左将军和征西将军的品秩高下。

根据对《后汉书》《三国志》的不完全统计,东汉末年左将军有皇甫嵩、董旻、袁术、刘备、公孙康,右将军有皇甫嵩(存疑)、樊稠、袁绍,前将军有董卓、赵谦、袁绍(不受)、公孙瓒,后将军有袁隗、郭汜、杨定。

而四征将军,有皇甫嵩、胡才、李乐、韩暹做过。后面三位都是朝廷诏安的“故白波帅”,他们在195年(建安前夕)应召率军解救献帝百官,东汉流亡朝廷当场拜"暹为征东、才为征西、乐征北将军",可见当时四征还不是国之重器。

皇甫嵩(三国志13)

4.3 刘备等主君是汉朝将军,而于禁等曹操诸将是大汉魏国将军,两者官职系统不同

刘备、公孙康、于禁都是左将军,但其实不同于禁、曹仁等将的四方将军、四征将军号,均是魏国官号,在曹操即位魏公后才封拜的,曹操也只有"封公建国"后才有权自行封拜。

裴松之在《诸夏侯曹传》引《魏书》曰:“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太祖曰:'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惇固请,乃拜为前将军。”此为汉官和魏官区别的明证。在此6年前的《劝即魏公表》里,夏侯惇署的是“伏波将军高安侯”。

《先主传》载,“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曹公)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可见刘备的左将军是曹操上表献帝而获任的,是汉朝左将军

《二公孙陶四张传》载,“十二年,太祖征三郡乌丸,屠柳城。袁尚等奔辽东,康斩送尚首。语在武纪。封康襄平侯,拜左将军。”此前衣带诏事件,刘备已与曹操彻底决裂,曹操夺去刘备汉朝左将军一职,转而授予公孙康,也在情理之中。

曹操很可能并不频繁上表请示献帝/朝廷

《文帝纪》载,“太祖崩,嗣位为丞相、魏王。尊王后曰王太后。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元年二月已卯,以前将军夏侯惇为大将军。”设使不存在魏官,刚嗣位大汉丞相、魏王的曹丕,会把堪称东汉外戚权臣认证的汉朝大将军封给夏侯惇吗?

至于封公建国的诏书,限于篇幅,就不引了。

几相印证可充分表明,魏王公时期存在汉朝官和魏国官两套系统

因此即使曹操期间四方和四征地位提高,曹操将领获得的也仅是帝国次级的魏公/王国官职,是要打折扣的

顺便一提,理论上说,虽然魏国"位在诸侯国之上",但魏国相华歆也就同级且稍高于刘备早年做过的平原国相。

曹操魏王冠服(电视剧军师联盟)

4.4 张辽在魏王公时期由征东将军转前将军的记录可得,当时四征和四方级别类同

《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

辽曰:"此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遂进到山下安营,攻之,斩兰、成首,尽虏其众。太祖论诸将功,曰:"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功也。"增邑,假节。(209年)

……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215年逍遥津)

……关羽围曹仁於樊,会权称藩,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辽未至,徐晃已破关羽,仁围解。辽与太祖会摩陂。辽军至,太祖乘辇出劳之,还屯陈郡。文帝即王位,转前将军。(220年)

《三国志》等正史中,“迁”“转”这类描述官职变化的动词,有明确的含义指向。其中“迁”是升职,《说文》曰“迁,登也”;而“左迁”是降职,因为秦汉以右为尊。“转”是平级调动、原地打转,《诗经》曰“辗转反侧”,《广韵》曰“转,动也,旋也”。

陈寿大致在灭吴后的十年间创作了《三国志》,他最远不过论述他之前百年的事情;而我们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都是在讨论百年前的事情了。所以对他来说,文本是含义准确完全可读的,如同我们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白话文。只不过汉魏典籍对我们来说,已经是文言文了。

而曹魏后期和西晋四方和四征的等级已明显不同,因此这里陈寿用的"转"字,并不是"因今推古",而是确切反映了当时的官号高地情况。

小结一下,张辽在魏王公时期由征东将军转前将军的记录可得,当时四方将军和四征将军地位伯仲,并无明显区分

顺便一提,《晋书》《宋书》《通典》的官表不太可靠,因此不能通过引述其中官品表了论证。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建安晚期/魏王公时期,四方将军伯仲四征将军。襄樊战役仅论将军号,于禁伯仲曹仁。

通观东汉百官志、表和汉末魏初武将迁转记录,也可得以下初步结论:四征将军的地位从东汉到曹魏逐步提升——从东汉时期伯仲或略不及四方将军;到三国鼎立前后伯仲四方将军;再到曹魏"黄初中"之后成为第一等"方位"重号将军,此时地位已远超四方将军

三国志14的曹仁

五、"假节钺"和"假节"高下辨析

曹魏在受禅建朝之前,对文臣武将"假节"大致始于赤壁之战前后;曹操进位魏王之后,假节数量上了一个层次(但在魏公阶段似乎没有假节记载);继而曹操去世,曹丕即位魏王,"假节/使持节"至少又增加了曹休、曹真、夏侯尚/夏侯楙三人,仅7个月后,禅代前夕的"魏公卿将军奏上尊号表"中,就有九个"使持节XX将军"。

不过这里仅就建安二十四年秋冬的襄樊战役中的"假节钺"情况进行探讨,全局性探讨描述留待续章展开。

襄樊战役,汇聚了鼎立前夕唯二的假节钺,关羽和于禁

关羽是在刘备从左将军进位汉中王时“假节钺”。类推可以怀疑于禁也是在曹操进魏王之后才得“左将军,假节钺”。另外综合起来曹操在魏公时期和魏王时期的政治思想确实也明显不同。

商代"酗亚钺",表面笑嘻嘻,出手就专杀

众所周知,刘关张是结义兄弟级的交情,《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记载刘备早年做平原王国国相(仅论官品,也就比29年后的华歆低一点而已)的时候,与关羽张飞“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又载“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关羽在刘备阵营的地位大概是“第二根据地领导人”。

豫州牧时,刘备袭杀徐州刺史车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还小沛”,引注的魏书甚至说刘备让关羽领徐州刺史。

荆州时期,刘备“收江南诸郡”,就“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益州时期,刘备平定益州,就“拜羽董督荆州事”。

刘备一俟即位汉中王,就"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此时已是襄樊战役前夕或过程中了。

桃园三结义并不见载,但刘关张"恩若兄弟"

那么“董督荆州事,假节钺”的关羽,权限如何呢?

根据《三国志·蜀书》所载,关羽属下的糜芳、傅士仁、刘封、孟达在襄樊战役中并不听命令,即使关羽明确说"还当治之"

《关张马黄赵传》:自羽之出军,(糜)芳、(傅士)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副军将军刘)封、(新城太守孟)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

《邓张宗杨传》:糜芳字子方,东海人也,为南郡太守。士仁字君义,广阳人也,为将军,住公安,统属关羽;与羽有隙,叛迎孙权。

关羽:糜芳刘封孟达傅士仁四人坏我兄弟大事

关羽阵斩大将,为万人敌,裴松之引《蜀记》还说许都围猎的时候关羽曾经劝刘备杀掉曹操,又与刘备“恩若兄弟”,又“董督荆州事,假节钺”。在一般印象中,关羽的权势是超过“假节钺”曹仁的,更匡论假节钺于禁。然后就是这样的关羽,也没用节钺杀掉上述四位中的一个。

另外并没有曹仁“假节钺”的记载,黄初三年(222年),曹丕大司马之职统帅中路军伐吴。东路军统帅曹休是他的族侄,“假黄钺,督张辽等及诸州郡二十馀军”;西路军统帅曹真也是他的族侄,“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同年还有襄樊战役“参曹仁军”的满宠假节钺。不知道这三位谁管曹仁,又有谁可以凭节钺斩杀曹仁。

古代壁画中的黄钺车

六、小结

根据对东汉到曹魏期间,四方将军和四征将军位次演变的粗略考察,可得在建安晚期/魏王公时期,四方将军伯仲四征将军;襄樊战役,左将军于禁和征西将军曹仁在将军号上等量齐观。同时襄樊战役中,另一位"假节钺"的名将关羽,虽然阵营中权势显然超过于禁,但应对属下不听命令的情况,也没有使用"凭节钺专行诛杀"。

同时初步可得,四征将军的地位从东汉到曹魏逐步提升——从东汉时期伯仲或略不及四方将军;到三国鼎立前后伯仲四方将军;再到曹魏"黄初中"之后成为第一等"方位"重号将军,此时地位已远超四方将军

连环画中的水淹七军,俘获于禁

【参考文献】

史部:《史记》《汉书颜师古注》、《后汉书李贤注》、《三国志裴松之注》、《晋书》、《宋书》、《通典》、《道德经》、《老子集注》、《诗经》、《说文》、《广韵》、《全汉文》、《全三国文》

版权声明:未经创作者许可,禁止任何形式的、全部或部分的转载或/和引用(以网络讨论为目的的部分引用除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