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复头晕 1 年余,二诊即获佳效

 德寿堂图书馆 2023-11-20 发布于黑龙江

林才志教授医案选

       眩晕:是以目眩与头晕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目眩是指眼花或眼前 发黑,头晕是指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 晕。正如《灵枢·大惑论》所载:“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 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 

首诊(2023-05-27):

       患者,何某某,女,71 岁。反复头晕 1 年余,现头晕加重,伴 目眩,无头痛,少汗,口干口苦,怕冷,身重,易疲劳,寐差,心烦, 短气乏力,胸膈痞闷,无恶心呕吐,纳呆,小便量少,大便干结,舌 质暗淡,苔黄腻,脉沉弱。   

图片

 辨证:



图片

      该患者素体阳虚,水湿内停,劳累后复出现头晕加重。本次头晕 伴口干,大便干结,苔黄腻,此为水湿之邪阻于中焦,脾居中州司运 化,脾阳不足则健运失常,水湿内停成痰成饮,湿阻中焦,气行不利 则短气、纳呆、胸膈痞闷;水湿不得下泄则小便量少。饮动不居随气 升降,饮邪上干脑窍则头晕目眩;清阳不升亦可导致头晕发生。脾不 散精,肺不布散,津液不行,无法上润口窍则口干,无法下润于肠道 则大便干结;气不行津、津不外达则体表少汗。湿郁过久则化热,故苔略黄腻;胆腑郁滞,当泻不得泻,胆汁随邪热上泛则口苦;热扰心 神则发烦,寐差。脉沉弱提示阳虚,素体阳虚兼水湿内停,湿性重着 粘腻,故怕冷、易疲劳、身重。 

诊断:眩晕 

辨证:脾肾阳虚,湿遏中焦,痰饮上扰清阳 

治则:温阳化饮,健脾利水,息风定昡 

处方:苓桂术甘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桂枝 15        白术 15    姜半夏 9       茯苓 15 

          炒蔓荆子 15 泽泻 15     制天麻 10     丹参 15 

          盐牛膝 15    朱茯神 15  百合 15       首乌藤 30

          淡豆豉 15    栀子 10     炒麦芽 15     甘草 6 

             (共 5 剂,水煎服,日 1 付,分三次温服)



方解:


     《伤寒论》第 67 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 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心下有痰饮,胸胁 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 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图片

      苓桂术甘汤重用甘淡之茯苓为君,健脾养心,利水渗湿,水湿之邪祛则邪不上扰,眩晕自止;臣以桂枝温阳化气利水,功擅平冲降逆;白术为佐,功能健脾燥湿,苓术相须为用,治生痰之源以治本,配合 甘草补脾益中,培土制水;桂枝甘草相配,辛甘化阳,温通脾阳,温 化水饮。全方充分体现了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思想。

      半夏不仅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功效,还能主治 痰饮、风痰所致之头目眩晕。

     《神农本草经》记载:半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 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名医别录》记载:半夏主消 心腹胸中膈痰热满结。故半夏一药两用,既可止昡亦可除胸中热也。




图片

      林师本方中则暗含了“半夏白术天麻汤”。 

     在《医学心悟》中便记载了“有湿痰壅遏者,头旋眼花,非天麻、 半夏不除是也,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其方以半夏天麻为君,燥湿化 痰,平肝息风而止眩晕;白术茯苓健脾燥湿以治生痰之本,与半夏天麻 为伍,加强化痰息风之效。《脾胃论》中亦记载了“半夏白术天麻汤”, 其谓: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其苗为定风草,独不为风 所动也......泽泻、茯苓利小便导湿......大麦面宽中助胃气。其方以补气健 脾燥湿为主,兼化痰息风。


图片

     林师本方同样采用了泽泻与麦芽,泽泻功擅利水渗湿泄热,配合苓桂术甘汤从小便分消水湿,正中“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之 意;麦芽舒肝行气,健脾消食开胃,以复中气。 

     蔓荆子,《中药学》中记载:能祛风邪而清头目,以治风邪所致的目赤肿痛、头目昏暗。本方蔓荆子与天麻配伍,加强疏风散邪,清 利头目的功效。

    首乌藤具有养血安神、祛风通络之功效;百合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功效,可主治虚烦惊悸、失眠多梦;茯神即为茯苓菌核中间 抱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兼有宁心安神,益脾利水之功效。三药合用, 共收健脾利水,宁心安神,祛风养血的功效。

    该患者头晕一年余,久病入络,舌质暗,佐以丹参活血祛瘀。昔 人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能祛瘀以生新,性平和而走血, 活血之力有余,补血之力稍逊。通过丹参活血行血,以达血行风自灭 之效。《神农本草经》记载丹参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 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丹参性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入血分而能凉血,入心经而能清心,故可凉血清心,安神除烦。

    该患者脾肾阳虚,脉沉弱,牛膝性善下行,入肝肾二经,能补肝 肾、强筋骨,另能利水通淋,导膀胱湿邪外泄,其祛瘀通经之功更能合丹参加强活血祛瘀生新之效。

  《伤寒论》第 76 条: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 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第 375 条: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故林师采用栀子豉汤配合宣发患者心中烦闷感。

图片

二诊(2023-5-22): 患者诉头晕已好转,心中烦已除,仍寐差,少汗,口 干,怕冷,身重,易疲劳,短气乏力 。

处方:前方去栀子、淡豆豉,加煅牡蛎、红景天、生姜

          桂枝 15        白术 15     姜半夏 9     茯苓 15   

          炒蔓荆子 15 泽泻 15      制天麻 10   丹参 15 

          盐牛膝 15    朱茯神 15   百合 15     首乌藤 30 

         煅牡蛎 30    红景天 6     炒麦芽 15  炙甘草 10 

          生姜 10 

          (共 14 剂,水煎服,日 1 付,分三次温服)

       红景天可活血祛瘀,进一步强化祛瘀生新之力,配合白术茯苓亦 可健脾益气而祛湿。生姜则可温散中焦水湿,健复脾阳。煅牡蛎可潜阳补阴、重镇安神,适用于心神不宁,惊悸失眠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 以此来强化治疗寐差之功。

反馈(2023-6-5):患者自述已无明显头晕,诸症皆得缓解 

图片

结尾引申:附 半夏白术天麻汤原方:

图片

     《医学心悟》:眩,谓眼黑;晕者,头旋也。古称头旋眼花是也。其中有肝火内 动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肝木是也,逍遥散主之。有湿痰壅遏者,书云∶头旋眼花, 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半夏(一钱五分) 天麻 茯苓 橘红(各一钱) 白术(三钱) 甘草(五分)生 姜一片,大枣二枚,水煎服。 

     《脾胃论》:黄柏(二分) 干姜(三分) 天麻 苍术 茯苓 黄芪 泽泻 人参(以 上各五分) 白术 炒曲(以上各一钱) 半夏(汤洗七次) 大麦 面 橘皮(以上各 一钱五分)上件 咀。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带热服,食前。此头 痛苦甚,谓之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 除;其苗为定风草,独不为风所动也。黄芪甘温,泻火补元气;人参甘温,泻火补 中益气;二术俱苦甘温,除湿补中益气;泽、苓利小便导湿;橘皮苦温,益气调中 升阳;曲消食,荡胃中滞气;大麦面宽中助胃气;干姜辛热,以涤中寒;黄柏苦大 寒,酒洗以主冬天少火在泉发躁也。



END



文章编辑:覃振荣 刘孔第 刘俊麟 罗燕

指导老师:林才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