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私人财富管理|严监管下谋发展 财富管理如何深挖行业“护城河”?

 高盛博雅 2023-11-20 发布于北京

当下中国,金融供给侧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财富管理行业作为金融业布局和转型的重要领域,在经历了多年的“跑马圈地”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非常突出,亟需进一步厘清其内在发展逻辑、审慎应对当前出现的新行业痛点。如何在严监管下谋发展,深挖行业发展“护城河”,成为一道摆在各大机构面前的必答题。

市场需求扩容行业面临五大新趋势

当前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正在进入全新发展时代,财富管理需求端不断扩容,特别是经济复苏背景下,居民财富向权益型、净值型资产迁移的长逻辑并未改变。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财富管理市场规模达到118.49万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银行理财占比最大,达到51.6%,其次是基金、信托和保险资管,分别占比为19.1%、11.8%9.5%。另外,私募基金、券商资管、第三方理财等其他类型的财富管理机构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占比达到8%。

放眼全球,根据瑞士信贷的《2022年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未来上述或将进一步扩容。据德勤发布的《中国财富管理行业观察》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到352万亿元,相当于2021年至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约为7%。

面对蓬勃的市场需求,在资本市场改革加速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优质投资标的也正在不断涌现。德勤中国副主席、金融服务业主管合伙人吴卫军用“竞合加速”来形容当前我国财富管理行业的状态。他认为,伴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金融科技的深入使用、外资机构进一步积极布局和需求侧进一步释放,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正面临全球化、透明化、数字化、专业化、生态化这五大新发展趋势,金融机构应该重视行业的长期价值,推动经营模式从“卖方销售”向“买方投顾”转型,积极抓住这一韧性的机遇。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也表示,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在“十四五”期间会进入黄金发展机遇期,“这一方面是基于资管新规要求,在资产配置端,标准化资产占比将持续提升,这将会给公募基金和具有公募特征的银行理财带来很大发展空间。与此同时,监管加强也带来投资机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头部效应加剧,中小机构可以深耕细分市场专业化服务,寻求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再加上,金融科技助推下,利用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构建全新的财富管理平台和生态,成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之一。”曾刚说。

此外,业内人士还表示,第三支柱“新基建”逐渐启幕,国家越发重视“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这一趋势也为财富管理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市场机遇。当前国内养老金融产品仍受到资本市场发展限制,涉及的金融工具、底层资产等较为单一,财富管理机构可以通过提供长期性和稳健性的养老理财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助力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竞争白热化,痛点叠加,如何破局?

多名业内专家也坦然,基于未来视野,无论是就存量还是流量角度看,我国财富管理的发展空间仍然巨大,市场也在不断扩容,但是竞争日趋白热化,痛点叠加,除了“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持续性痛点,目前金融机构财富管理机构普遍面临风险合规、生态协同、客户经营、产品管理以及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挑战。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认为,“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是当前中国大财富市场痛点所在,其核心矛盾在于财富资金端。从包括费率在内的资管产品设计等入手改善客户体验固然可行,但无法弥补客户行为偏差影响,最终效果可能大打折扣,财富管理或是突破口。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相当比例的投资资金期限短,降低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助力活跃资本市场,在渠道端,要加快“买方投顾”转型。如何做?上海一家财富管理机构高管表示,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不是说把客户经理变成'财富顾问’'理财专家’,员工的能力跃迁就具备了,不能'外表’变了,'里子’没有变。从机构来说,需要开发支持系统平台,搭建丰富的产品梯度,还需要匹配合适的考核和激励条件,以及提供相应的知识培训。此外,还需要畅通开户、交易、披露、风控、分配等运营流程,提供有别于同行的、有竞争力的增值服务等都很重要。这些方面,千丝万缕联系着,最终都影响着客户对这一新服务模式的认同感、体验感和获得感。”

中金公司研究员张帅帅认为,改变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缓解基金经理的不当激励是改善我国基金行业收益波动大、持续性差的重要抓手。而财富管理正是直接作用于客户端,通过投教、陪伴、全委投资等方式拉长客户持有期限,缓解资管机构负债端焦虑,从而促使其做出真正长期有价值的投资决策,最终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还可以改善财富客户收益的三大影响因素(Beta、Alpha、情绪反馈)中的后两者,因此改善客户盈利体验亦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适应新的财富管理环境,在资产管理端,机构积极做好投资能力的转型和适配,不断推进产品迭代和适配,也至关重要。兴银理财总裁汪圣明表示,银行理财以低风险客群为主,所以在投资运作、产品布局、风险管控等方面,需秉持稳健经营理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管理好净值回撤,努力为老百姓创造稳定、可预期的投资回报,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在此基础上,理财产品应该坚持“适销性、适当性和适配性”原则,理财产品创设围绕代销渠道提出的客户需求开展。

银行理财需要全面践行投顾理念,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理财服务;提升投研能力,打造与大类资产配置相适应的投研体系;推广产品端、资产端及客户端'三位一体’的风险属性适配性管理;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数字化赋能水平。汪圣明说。

据悉,2022年兴业银行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升级私人银行业务管理系统,通过企金与零售相关系统的数据融合,构建公私一体化客户数据库,同时引入人工智能分析,打造动态私行企业客户多元化标签画像,为综合金融方案提供底层数据支持。正是借助公私一体化数据库,兴业银行驱动“目标客户定位”“客户价值评估”“产品方案推荐”“客户反馈收集”等数字化服务环节的有效落地。同时,兴业银行通过多渠道跟进综合金融方案的客户意见反馈,持续监控客户动态,智能调整综合金融方案策略,实现全流程服务闭环运作。

构建信任、厘清需求是财富管理行业的关键词,加速数字化转型可有效为财富管理行业赋能。对此,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也表示,为客户创造价值,才能赢得其信任,这不仅是财富管理机构商业模式的核心点,也是其产品和服务定价的关键前提。数字化投顾可以精准识别投资行为偏差,并对此进行提示和引导,并对同一个客户的持续性投资偏差进行测量和干预,给予具体投资建议。在此基础上,数字化定制化服务,可降低信息沟通成本,优化信任流程,使得理财顾问更好理解客户需求,起到良好投资陪伴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