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通人可以去追求财务自由吗?

 且漫步 2023-11-20 发布于辽宁
  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且漫步关注我哦~

寻找人生的方向,在时间里跋涉

微信公众号:且漫步

心灵成长、思维认知、财务自由


要想过好这一生,稳定的情绪、自我践行的人生价值、一定的财富积累都必不可少。

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意是指国家的政治、文化、道德等上层建筑都由国家的经济基础决定。但同样的,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一个家庭是否幸福,也很大程度上要依托于家庭的经济基础。

马斯洛需求模型中,指出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即基本的物质保障与安全感。这是我们追寻爱、内在价值、自我实现的地基。在现代社会,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基本可以约等于钱。

所以这期我们来谈一谈,普通人如何去追求财务自由,如何夯实我们脚下的地基。



01 财务自由怯魅

首先我开篇明意,财务自由应该是每个人都值得去追求的东西,并不是高收入人群专属。

财务自由的本质,就是用被动收入(躺着不动也能来的钱)覆盖日常支出,实现把自己的时间解放出来的本质。至于是否选择继续工作,是不是攒够300/500万,都不是核心因素。

财务自由也是丰俭由人的。有人出行必须劳斯莱斯,一晚上酒吧消费十几万元,这样的人的想要实现被动收入覆盖日常支出,所需要的钱也是天文数字。但我们普通人,吃饭有鱼有肉,生活有滋有味即可,财务自由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遥远。



02 储蓄的魔力

日本综艺 「幸せ!ボンビーガール」介绍过一个真实案例,主人公咲さん凭借自己惊人的储蓄能力,18岁时开始独立工作,在27岁时自己攒钱买了一栋公寓,到34岁已经拥有三栋自己的房屋,只靠房租就已经完全实现了财务自由。


我们仔细看这个妹子的收入,其实并不高,完全处于普通打工人的水平。她大概每月收入17万日元(8千人民币),而2022年日本的平均工资是457万日元(约合每月1.8万人民币),也就是说这个妹子的收入甚至只是日本全国平均收入的一半。

而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平均每月9502元人民币。换算过来,这个妹子在中国相当于月收入4750。是大多数工薪族可以达到的范畴。

但恐怖的是这个妹子每个月的收入几乎完全储蓄了起来,其中用于消费的部分换算成人民币大约是900块。

一餐只花50日元 (约人民币3.3元),吃的是野菜うどん(菜叶乌冬面)



03 储蓄+复利=奇迹

虽然我们很难做到这个妹子这般的极限储蓄率,但五线小城市赚40002000,或者一线城市赚80004000都是比较有可能达成的。

假设小王是一个五线城市普通工薪族,月入4000,消费2000,储蓄2000。现在手头有1万元存款,并且有一点理财意识,能实现一年8%的增值。

小王保持这个频率,大约10年以后,他可以积累39万元的储蓄。这时候只论这笔钱的投资收益就已经有3.1万元/年(39万*8%),大于了小王正常消费的2.4万/年(2千*12月),小王即使停止工作资产也将不断增值下去(图表中的绿色线段)


其实在第9年的时候被动收入就已经超过了消费,但我们还考虑了每年2%的通胀,所以在第10年才完全实现了财务自由。

小王这个案例证明了其实财富自由和收入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只要收入能覆盖消费,并能有一些剩余,那么储蓄率就将决定一切

月入8000储蓄4000和月入4000储蓄2000是等同的,它们的储蓄率都相同,从零开始的话,实现财务自由的时间也完全一致。



所以,普通人实现财务自由的的实现路径就很明确了:

  1. 明白财务自由不是空中楼阁,也不一定必须要漫长的时间,我们可以在壮

    年甚至青年时期就接近这一目标。

  2. 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自己的财务自由的计划。

  3. 对于普通人来说,开源节流,实现储蓄是财务自由的必要起点。

  4. 在储蓄的基础上,普通人还需要找到资产增值的路径,文中的日本妹子是靠房地产租金,普通人可以靠资本市场实现8%这一可以预期的收益。

  5. 理财的本质,就是把能带来被动收入的资产搞得多多的,把不断产生消费的负债减的少少的。

下期我们来谈一谈,8%这一理财目标是怎么被确定的,以及如何实现长期8%的理财收益。


END

相关推荐:

从双十一说开去,富豪因何而富?

过好这一生的必答题与我的答案

人生本无意义,全在自己赋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