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不懂冷漠的人,就没有自我吗?

 小播读书 2023-11-20 发布于广东

今天看到一位心理学博主发的一个视频,标题是:怎样拥有冷漠的能力?

有1.5万的点赞,我有点好奇就点了进去看了一下。

我觉得这种价值观可能是非常危险的,但也非常普遍,这里我先整理一下她的观点分享给大家,然后我们再进一步反思。

她说:一个不懂得冷漠的人,是没有自我的。

因为,如果你没有从人和事中抽离的能力,就意味着你将永远被控制,意味着你是一个天生被PUA的人格。

她说:永远不要把权力交给别人,不能让任何一段关系,任何一个人定义你,只有你才能定义你。

因为,你需要让自己变得完整,而不依赖于任何一个人。

她说:要舍得对自己下手,对自己狠一点。

无论怎样,你都要爱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这是让自己变得完整的唯一方式。

其实现在自媒体和社会上很多这样的内容,用一些极端和煽动性的言论,讲了一些迎合大众心理预期的观点。

其实并没有什么逻辑性,他们常常采用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极端观点,得出了一个符合你预期的结论。

一个不懂冷漠的人,就没有自我吗?

显然不是这样,她强调的是,你要拥有自我,就要变得冷漠。

要让自己变得完整,就一定不要依赖于任何人吗?

显然也不是这样的,现实情况可能是正好相反。

重要的是,在这些观点的背后,其实都充满了一些洗脑式的自我规训,传递了一些扭曲的价值观。

要变得冷漠,才能真正成为自己,但真的是这样吗?

想到之前我们分享的韩炳哲的《爱欲之死》《倦怠社会》《他者的消失》,讲的其实就是这样的社会。

一个人人自危,充满敌意,只关注自己,只爱自己的人,且不说很难做自己,甚至会走向自我剥削和自我规训。

就像韩炳哲说的:从你应该做自己,转化到,你必须做自己。

这是一种自我规训。

为什么这种价值观能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和点赞呢?

或许,正是迎合了很多人的心理预期。

第一,对自我的肯定,对他者的否定,这迎合了大众反规训的心理倾向,但实际上很容易掉入自我规训的陷阱。

第二,以自爱为目的,为“冷漠”提供了正当性和合理性的辩护,但实际上并不自洽,自爱有很多种,冷漠并不是最好的方式和手段。

而且这种观点可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自己不够幸福,可能是因为自己还不够冷漠。

这背后的潜台词是“不是我的错,是别人的问题”,这实际上也是在进一步强化和肯定自我。

观点之所以被你认同,可能并不是观点有多正确。

而是观点符合了你的预期,或者说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观点,实际上只是在强化你的确认偏误。

让人勇敢做自己,追求完全独立自由,甚至不惜让人变得冷漠无情,这些不仅不是爱自己的最好方式,也很难让人真正获得爱,甚至也并不能真正的自我实现。

这种价值观不仅强化自我和自恋的心理,也让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对立和敌视,也可能让你变得越来越孤独和抑郁,其实挺危险的。

好了,关于这个话题,也可以在评论区谈谈你的看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