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草学园 | 潘澄濂敛肺止血膏探讨

 甘草学园 2023-11-20 发布于上海

更多优质文章、名老中医免费直播、中医临床验案、书方药学习库,尽在“甘草学园”——纯粹、专业、平等、开放的中医学习交流社区,与中医同道共成长。

文章来源:甘草学园

原文链接:
https://www./aq

作者:施仁潮


摘要

[目的]探讨名医潘澄廉敛肺止血膏的用药、制作及临床应用。[方法]从潘澄濂敛肺止血膏的用药组成,阐发理论基础、基础处方、基本用药和主要功效分析在燥热犯肺、肺脾气虚、肺阴虚亏、肺肾虚亏等不同证型中的应用,陈述膏制优点、制作方法及服用事宜,结合病例进行临床使用研讨。[结果]敛肺具有止血膏受张景岳咳嗽咯唾,其病标在肺,病本在肾的理论影响,结合“散者收之,损者益之”的治则,着眼于肺、脾、肾的调养,组方上融合了百合固金汤、补肺阿胶汤、丹溪咳血方等,具有化痰敛肺,止血益肾的作用,支气管扩张症咯血各种证型都可配合采用。制法上将原先的10d 用药,熬制成 1 料膏剂,供 1 个月服食。[结论]其方化痰肺,止血益肾,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疗效有保障,且节约药材,便于服用。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咯血;治法;敛肺止血;膏方


笔者于 1976 年分配到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前身)工作,有机会跟随名中医潘澄濂,在潘师的指导下开展中医临床和文献研究工作,直至 1993 年潘师病故,在长达 18 年的时间里,笔者随师门诊抄方,整理医案,编写书稿,受益颇多。本文介绍潘师用敛肺止血膏的经验。

组方用药配伍特点

潘师在长达 60 年的医学生涯中,坚持中西医结合,辨病和辨证结合,博采诸家之长,融经方、时方于一炉,在治疗急性热病、肝胆疾病、胃肠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方面,取得丰富经验[1]内容提要。

在论治支气管扩张症咯血中,潘师根据中医虚实辨证,认为肺为娇脏,久咳不已,肺气不敛,伤及血络,故有咯血;血出则气血受伤,阴精内耗。且张景岳论咳嗽咯唾出血,其病标在肺,病本在肾,指出:“不知咳嗽咯唾等血,无不有关于肾也。何也?盖肾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此肺肾相联,而病则俱病矣。且血本精类,而肾主五液,故凡病血者,虽有五脏之辨,然无不由水亏,水亏则火盛,火盛则刑金,金病则肺燥,肺燥则络伤而嗽血,液涸而成痰,此其病标固在肺,而病本则在肾也。”[2]

受张景岳咳嗽咯唾,其病标在肺,病本在肾的理论影响,结合《内经》“散者收之,损者益之”的治则和急者治其标、虚者扶其本原则,潘师确立了化痰敛肺、止血益肾的治疗法则。敛肺止血以救其标,滋水益肾以固其本,同时注重脾胃功能的强健,重视健脾化痰,培土生金。根据以上治则创制了敛肺止血膏[1]111。

处方:

潞党参90g 百合120g 生地黄120g

诃子肉90g 黛蛤散120g 花蕊石120g

旋覆花90g 竹沥半夏60g 炙兜铃60g

麦冬90g 五味子30g 巴戟肉90g

陈皮45g 炙甘草45g 净阿胶150g

三七粉24g 川贝粉45g 冰糖250g

《丹溪心法》卷二载有咳血方[3],用药有青黛、瓜蒌仁、诃子、海蛤粉和山栀。潘师选用青黛、海蛤壳、诃子肉,其中青黛、海蛤壳即黛蛤散,泻火而理血,散五脏郁火;诃子敛肺清金,降逆止咳,合奏清热化痰、敛肺止咳之功。

滋水益肾用药有生地黄、百合、麦冬、川贝母、阿胶、巴戟肉、五味子等。其中生地黄、百合、麦冬、川贝母是百合固金汤中的主要药物。生地黄滋阴补肾,又能凉血止血;后三药养阴润肺,化痰止咳。四药用于敛肺止血膏中,治肺肾阴虚,咳嗽带血,咽喉燥痛,手足心热,骨蒸盗汗。阿胶、马兜铃是补肺阿胶汤用药,《小儿药证直诀》[4]将阿胶用为主药,配用马兜铃等治疗肺虚气粗喘促,潘师立足于滋水降火,取阿胶清肺滋肾,益血养阴,马兜铃清热降火,治虚劳咳嗽咯血。

在敛肺止血膏中,补肾还用了巴戟肉和五味子。巴戟肉补肾疗虚损,且能治痰嗽,《本草汇》[5]称其为肾经血分之药,盖补助元阳则肾气滋长,诸虚自退;五味子之用,敛肺滋肾,主益气,治咳逆上气,劳伤赢瘦,补不足。《黄帝内经·藏气法时论》[6]:“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之酸,正是降逆气而安肺之良药,用以生津液止渴,润肺补肾,治劳嗽。

敛肺止血膏选用党参、旋覆花、竹沥半夏、炙甘草,是取旋覆代赭汤之意,党参、炙甘草益气补中,旋覆花、竹沥半夏用以降逆祛痰。方中用三七止血,花蕊石止嗽止血,冰糖养阴润燥。

临床辨证活用

分析敛肺止血膏,着眼于肺宜清润,脾宜健运,肾宜滋养,咯血宜收敛,从古方百合固金汤、补肺阿胶汤、丹溪咳血方等化裁,而有化痰敛肺、止血益肾之良效,用作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咯血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时,需要在辨证施治原则下活法变通。潘师经验用法:

燥热犯肺,常因外感燥热之邪而诱发,症见鼻燥咽痛,身热口渴,咳痰不爽,痰呈脓状而挟血丝,胸闷且痛,大便燥结,苔黄少津,舌质红,脉浮滑数,治法重在祛除燥邪。先行辛凉祛风,宣肺化痰,润燥止血,用桑菊饮合黛蛤散加减,再予敛肺止血膏。

肺脾气虚,多因久病咯血,正气已衰,表现为咳嗽多痰,痰稀而白,面色无华,胸闷乏力,纳呆腹胀,痰中带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质淡胖嫩,脉濡细。重在补益肺脾,补气摄血,用敛肺止血膏原方。

肺阴虚亏,多见久咳咯血,两颧潮红,五心烦热,咽燥口渴,大便燥结,苔薄白舌红,脉细数,多由于肺热失津,敛肺止血汤配用百合固金汤。

肺肾虚亏,症见久咳咯血,头晕目眩,耳鸣,甚至寐时不能平卧,动辄气急,腰膝酸楚无力,男子遗精、阳痿,女子经来腰酸,经稀量少,苔薄白,舌红,脉细数,多由于血虚精少,重在益肺滋肾,以敛肺止血汤加菟丝子、杜仲、杞子等,加强补肾益精功效。

潘师认为,支气管肺炎、肺结核、肺气肿等肺部疾病,均会诱发支气管扩张出血症,这是因为肺为娇脏,久咳不止,肺气不敛,伤及血络,气血受伤,阴精内耗。其病标在肺,本在肾,治法在于化痰敛肺,止血益肾,同时注意脾胃功能的强健,对于脾胃虚弱者,加用白术、淮山药。

肺结核咯血,重在润肺止咳,加用炙百部。治疗中仍有痰中带血,加茜草、藕节、仙鹤草以止血;气急去花蕊石,加海浮石、苏子以降气;腰背痛加杜仲、川断以补肾。潘师曾用敛肺止血膏治疗 23 例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其中观察 4 年者 5 例,1 年者 18 例。除 1 例偶因外感有短暂、少量的痰中带血外,其余 22 例咯血症均得以控制[1]114。

膏剂的制作及优点

膏方是中医治疗的有效剂型,对于虚劳、慢性病的调治颇有优势[7-8]。除了祛病保健优势,还有 1 次熬制、较长时间服用的优点。

膏剂的优点

潘师认为,中药剂型与疗效关系甚大,一般煎剂长期给药,患者甚感不便,且给药 1剂/d,所需药量较多,浪费时间,还会影响到疗效。将煎剂改成为膏滋剂后,原先的 10d 用药,熬制成 1 料膏剂,可供 1 个月服食。如此处理,疗效有了保障,且节约了药材,又避免了每日煎药之累。

膏剂制作、服用要点

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保证熬膏的质量。潘师强调从挑选优质道地药材,浸泡、煎煮、滤渣、浓缩到烊膏收膏,以及容器盛贮,均应精心准备。由于药味多、用量大,熬制前必须先加足量水浸透,然后浓煎 2 次,滤去渣取汁。最后,将药汁浓缩,加阿胶、三七粉、川贝粉、冰糖收膏。

熬好的膏用洁净瓷罐盛贮,置放阴凉处。如服用时间较长的,应置冰箱冷藏。服用时,用洁净羹匙取膏,每天早、晚各 1次,于食后用开水冲化服下。在服用过程中,对有上呼吸道继发感染,或胃肠道急性炎症,宜暂停服用,先治其新病,俟病邪去后再继续。

潘师说,这是暴病不可荏苒、沉疴不可速瘳的“治主以缓,治客以急”的方法。潘师还强调,饮酒、剧烈活动、过度情绪激动等都会影响到膏方的调治效果,要求在服用中加以注意。

典型案例

案例1

患者徐某,男性,53 岁,干部。

于 1959年 3 月来诊。出差频繁,生活起居无规律,神疲乏力,经 X 线摄片和支气管碘油造影摄片提示:右肺上叶浸润性肺结核,并支气管扩张。经服西药,咳嗽减轻,但胸闷咯血未止。

症见形体消瘦,素有胃病,面无华色,自服抗结核西药后胃纳锐减,神疲乏力,日晡潮热,大便溏薄,脘腹时胀,苔白腻,舌质淡,脉濡细。

方用:

丹参、山海螺、白术、淮山药各15g

炙百部、刘寄奴、炒白芍各10g

黄芩、制香附各9g。

煎服 7 剂,并嘱以敛肺止血膏 2 次/d,温水化服。

二诊:诸症均减轻,咯血 2~3 次/d,为痰中带血,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濡,按前方加平地木 15g,仙鹤草 15g,藕节炭 10g。连服半月。

三诊:偶有咳嗽,咯血已止,继服抗结核西药,食欲不馨,多食腹饱感,拟保和丸加敛肺止血膏,连服6 个月。

随访结果:经 X 线摄胸片均无异常,随访至1990 年均无再发咯血[1]111-112。

本案系潘师治验,针对肺痨咯血,在敛肺止血膏补肺益气的基础上,配用炙百部、黄芩、平地木、仙鹤草、藕节炭清肺凉血;咳嗽减轻,咯血停止后,因服抗结核西药,食欲不馨,食后腹饱感明显,改为配用保和丸。守法补养,兼顾凉血,重视健胃进食,权中有变,实是取效的关键。

案例2

患者陈某,女性,32 岁,于 1956 年开始,咳嗽时轻时剧,缠绵不断,至 1957 年春发现咯血,每月 3~4 次发作,每次持续 2~3d,精神萎顿,稍劳即觉胸胁腰背酸痛,先后 3 次支气管碘油造影摄片,确诊为两侧支气管扩张

症见久咳不已,咯血频发,但不发热,形瘦,腰背酸痛,上楼时有轻度气急,舌质边尖红,苔黄腻,脉象细弱。

潘氏以百合固金汤合补肺阿胶汤加减

太子参、清炙黄芪、百合各 15g

生地黄、熟地黄、五味子、白芍各 10g

麦冬、川贝、元参、紫菀各9g

当归、桔梗各 6g

阿胶 15g(烊化)

连服 2 个月后,咳嗽减轻,咯血间歇期延长,血量亦见减少。

同年 11 月,按敛肺止血膏原方熬制 1 剂,咳嗽、咯血基本控制,继续服 1 剂膏方后停药。4 年后随访,咳嗽、咯血基本控制,体重增加[1]112。

本案系潘师治验,证属肺虚亏虚,肺热失津,选方用百合固金汤合补肺阿胶汤,重在补益气阴。2 个月后,气阴得充,症情稳定,咳嗽减轻,咯血间歇期延长,咯血量减少,改用敛肺止血膏,实是固本之治。

案例3

患者杨某,男性,35 岁,干部。

1959 年因右肺结核行手术治疗,1960 年春出现大量咯血,经××疗养院及北京××医院支气管碘油造影 X 线摄片,确诊为右肺支气管扩张。

1960 年 12 月来诊,形瘦神疲,咳嗽气急,痰多色黄而粘,咯血时止时发,舌质红,苔白腻,脉细弱而数。肺络受伤,气阴两虚,以敛肺止血膏菟丝子、杜仲、杞子等补肾益精之品,连服 2 个余月,至 4 月间停药,参加半日工作,同年 9 月间恢复工作。1964 年 4 月 16 日随访,3 年来咳嗽、咯血完全消失。平日作报告 2h,亦无异常感觉[1]113。

本案系潘师治验,对于咯血日久,肺肾两虚,潘师重视补益精气,多在敛肺止血膏的基础上,加用菟丝子、杜仲、杞子等补肾益精之品,本案即是典型。

I 文章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于下方,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1] 盛增秀,潘育仁,施仁潮等.中医临床家潘澄濂[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

[2] 李志庸.景岳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252.

[3] 朱震亨.丹溪心法[M].王英,竹剑平,江凌圳,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9.

[4]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M].王萍芬,张克林,点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8.

[5] 郭章宜.本草汇:卷九[M].书业堂藏版,梅花屿刻本:25.

[6] 黄帝内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145.

[7] 裴瑞霞,赵美云,白小林,等.补元益寿膏治疗虚劳 65 例[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6):685-687.

[8] 何创,施维群.施维群教授膏方调治慢性肝病的临床经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37(11):1306-1308.

I 原创声明

本文为甘草学园论坛医生原创,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

授权后转载请注明:来源甘草学园公众号、作者姓名;

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

I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甘草学园公众号、作者姓名。

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