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记 | 嫦娥飞天,北斗母港

 xxjjsdt 2023-11-20 发布于江苏
持续半个月的雨水终于停歇,植被浓郁的山峦愈加青翠;落日余晖洒向起伏的峡谷,并让出自书法家启功先生之手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几个字,金黄锃亮。眺望远处的3号发射塔架,矗立在翠绿的山间,一幅凝重静谧的油画般,令人丝毫不能察觉一场惊天动地的卫星发射,正在逼近。
远远眺望,两座钢铁大厦巍然矗立在峡谷尽头,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通往宇宙大门”的2号和3号发射塔。
奇怪的是2号和3号发射塔巍然屹立,却没有1号发射架。原来,国家在西昌布点卫星发射基地时,还有一项“秘密计划”:在这里建立飞船发射工位,同时还精心挑选、培训了第一批航天员。两项工作秘密进行,航天员不知道发射工位建在哪里,西昌也不知道国家在秘密培训航天员。但由于受综合国力、技术条件、交通运输等因素影响,航天发射工位论证后一直没建起来。
发射人造卫星,是人类征服地球引力,开发利用外层空间资源的一个巨大进步。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次将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美国的第一颗卫星“探险者1号”于1958年1月31日发射升空。
飞向太空的这两颗卫星,在中国引起很大震动。20世纪中叶,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始起步,中国第一座实验基地在甘肃酒泉建立。1969年底中央决定再建设一个新的卫星发射基地。
新发射场的建设,要求高,规模大,投资多,既要考虑长远发展,又要便于保密和施工。因此,场区的选点至关重要。一支由将军和专家组成的40余人选场勘察小分队,走遍了滇北、黔东北、豫西、鄂西、川南、晋东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9个省25个地区的81个县,预选了16个预定方案。1970年10月,代号为“7201”工程获批,意思是在1972年前完成主要工程,准备执行任务。
车出西昌,由108国道线行驶60公里,进入一个神秘幽深的峡谷——沙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就在这里。
这座现代化的高科技卫星发射中心,为什么要建在山沟里呢?1977年大学毕业后就进到“沟里”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的高级工程师李代兴讲解,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优点:一是海拔高、纬度低。发射场地处东经102度,北纬28.2度,平均海拔为1500米。由于卫星轨道倾角与发射场的纬度有关,纬度越低,离赤道越近,这既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以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燃料,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荷;二是峡谷地形隐蔽,地质结构坚实,能满足多个发射场的建设和今后的发展;三是气候适宜,气象条件好。西昌地处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是全国年气温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且雨旱两季分明,允许发射的时间较多;四是交通和通信便利。发射场距成昆铁路和108国道都比较近,离西昌机场仅40公里,方便所需物资和星箭产品的运输。
如今,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能力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从“嫦娥”飞天揽月,到“北斗”密集组网,每一次卫星发射,世界的目光都会聚焦到西昌。特别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1994年首个北斗实验卫星发射以来,经过了不断的拓展和完善,在国内外的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目前,北斗卫星系统的精度和性能已经超过了美国的GPS系统,在全球卫星导航领域已经拥有了一席之地。
而西昌,一次次见证中国航天事业的光辉征程,又多了“嫦娥”飞天地、“北斗”母港的美好赞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