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农民三种能力 助推乡村经济振兴

 流星雨刘鑫 2023-11-20 发布于浙江

培养农民三种能力 助推乡村经济振兴

兰溪  王小军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这一目标,使农业生产逐步走向规模化,农村建设逐步走向城市化,农民生活逐步走向现代化。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一整套服务于“三农”的制度,进一步改进支农方式方法,加大关爱农民力度,注重培养提高农民的方式:

一是培养农民农业生产的新技能,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三者要得以顺利实现,其中一个重要的角色都离不开农民,基本的还在于农民自身首先要富起来,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农民收入渠道也多样化,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通过进城务工、家门口做工等等增加了收入,但要真正发挥农民的特长与潜力。还应该从自身优势抓起,毋庸置疑,农民土生土长在农村,依附着土地,离不开土地,对土地有深厚的感情,怎么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出更多的收益,让有限的土地同样的农产品产生更多的经济价值?最重要的应该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改变传统生产方式,这一目标靠农民自身难以实现,必须依托政府职能部门,借助职能部门专业技术人才的特长与优势,研究探索出各地不同的适宜于各色农作物种植的特点,分块分批分专业对当地从事农业生产者进行免费农业技术培训,进行新技术新品种试验,有可能的话建立一对一的技术帮扶,真正培养出新时代农民技术员,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二是培养农民市场营销的新能力,增加农产品拓展市场的广深度。

农产品要立足市场从中获利,就要在生产中争取做到品种上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在当前网联网+的时代,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而市场这个大熔炉并不是任谁就能轻易掌握与把持的,一不小心就列入资源过剩的名单,辛辛苦苦一场空:什么柑桔滞销、绿花菜贱卖、香蕉滞销,油桃滞销……几乎年年都有,令人叹息心酸。由此可见,培养农民市场的营销能力不可忽视。让农民不仅仅是个种植能手,更重要的还要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能力,能够将选择品种与分析市场相结合,职能部门可以适期按农播季节搞个大型的品种种植分析会,通过对市场上应季时期各品种种子购买畅销情况来分析农产品可能的过剩与否?结合各乡镇街道现有农产品种植特色,挖掘分析龙头农产品,利用好农产品潜在的市场价值,供农民参考选择,避免跟风随大流,种时铺天盖地,声势浩大,看看规模宏大,形势喜人,可一到收获季,却是丰产不丰收,由于生产过剩而贱卖滞销,所得利润寥寥无几,令人扼腕叹息。同时,可以有选择地组合成立乡镇街道专业营销队。与大型超市,蔬菜水果供应商建立营销合作关系,制订农产品最低保护价,维护农民利益。让农民不仅能获得作为一级生产者最低微的那一部分利润,更能有机会借助家门口的专业平台获得一份经营者的红利,早日实现农民致富的目标。

三是培养农民城市生存的能力,助推城乡一体化进程。

由于国家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实行、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农民土地为国家征用、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民追求城市化生活的心理驱动等等原因,大批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成为建筑业、基建业、服务业、工厂一线等领域最主要的劳动力,不可否认农民已成为城市发展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表面上看农民实现了城市化,过上了城市生活,但现实不得不让我们清楚认识一个问题:这么一支在城市不分昼夜劳作的队伍,每月所得的工资收入除了要交水电费房租费,扣除基本生活费外,所剩寥寥无几,有个什么生老病痛与意外的话安全保障系数实在是微乎其微。如何真培养提高农民城市生存的能力,助推城乡一体化,已是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应着力于此,探索建立一套适用于农民工的规章制度,比如开办一些城市夜校,组织年纪较轻的农民工上夜校学习,使其能有机会参与当地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种各样的劳动力技能培训,对于取得技术上岗证两门以上的,并且在城市工作三年或五年以上的办理城市常住居住证,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经济适用用房购买权、政府廉租房租用权,拥有与城里孩子一样的受教育机会等等。使其适应城市化进程,真正成为城市的一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