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周刊 | 楼梯对隔震结构性能影响分析

 nplaiyanfang 2023-11-21 发布于福建
Image

引言

地震灾害的发生导致房屋结构的倒塌和人员的伤亡,给人们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例如,今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的7.8级强烈地震,根据官方最新统计数据,地震造成超过4万人遇难,灾区大部分建筑倒塌、严重受损。在以往的地震灾害分析中,学者们发现框架结构的楼梯破坏比较明显[1,2],楼梯作为结构的重要安全疏散通道,其对主体结构的基本特性和抗震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此外,楼梯的抗侧刚度较大,对整体结构的弹塑性能影响比较明显。

隔震结构有很好的减低结构水平地震作用,特别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效果更好。近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减隔震技术得到很大的发展。对于位于高烈度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等公共建筑应当采用隔震减震技术。例如,云南省是我国地震发生最多的省份之一,对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以上地区的学校和医院强制采用减隔震技术。减隔震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房屋的结构安全性能。楼梯对抗震结构的性能有明显的影响,是否对隔震结构的减震性能也产生不一样的作用。因此,本文将探讨楼梯对隔震结构整体减震性能的影响。

模型1概况

计算模型如下图1 所示,结构高度为23.8米,项目所在的场地类型为II,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防类别为乙类。采用隔震方案进行结构设计。平面图如图2 所示,隔震层每个柱子下都隔震支座,总共设置52个隔震支座,图中红色框为楼梯的布置位置。本文通过是否布置楼梯来分析其对隔震结构整体减震性能的影响。模型中楼梯采用了简化的方式进行处理,楼梯的荷载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施加,如图3 。

Image

图1 计算隔震模型

Image

图2 平面图布置

Image

图3 某层楼梯建模示意图

2.1  地震波选取

从Sausage的地震波库中选取与场地和特征周期接近的3条地震波,一条人工波即RH2TG040,两条天然波即TH075TG040_IWATE_6-13-2008_SEMINE_KURIHARA_CITY和TH087TG040_LANDERS_6-28-1992_NORTH_PALM_SPRINGS_FIRE_STA。地震加速度峰值为400gal,双向输入时加速度峰值按1:0.85调整。

Image

图4 地震波

2.2  层间位移角结果对比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图5 层间位移角图

图 5为考虑有楼梯和无楼梯时,隔震结构在3条地震波作用下层间位移角和楼层的变化情况,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有楼梯隔震结构的X向层间位移角和Y向层间位移角比无楼梯时都小,两者之间底部的楼层位移的差值比顶部的差值更加明显。

2.3 楼层剪力结果对比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图6 楼层剪力对比

由图6 可知,是否考虑楼梯的作用,隔震结构在顶部和底部的楼层剪力两者的变化不是很明显,对层间剪力影响较小,楼层中间的层间剪力影响较大些。

2.4 水平向减震系数对比

三条地震波所得到的结构的X水平向减震系数和Y向减震系数分别如下图 7(采用包络值)

Image

Image

图7 水平向减震系数对比

图7 中所示,考虑楼梯作用的的隔震结构的X向水平向减震系数和Y向水平向减震系数都比未考虑楼梯时小。有楼梯隔震结构的X向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34、Y向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37;无楼梯隔震结构的X向水平向减震系数和Y向水平向减震系数分别为0.41和0.42。对比的结果可知, 考虑楼梯影响后,隔震结构X向的水平向减震系数下降了17%,Y向的水平向减震系数下降了11%。

2.5  抗倾覆验算结果对比

Image

图8 抗倾覆验算结果对比

考虑楼梯作用和未考虑楼梯时的抗倾覆验算结果如图8 所示,考虑楼梯后,在3条地震波的作用下的隔震结构的抗倾覆安全系数比未考虑楼梯时大。考虑楼梯作用后,结构更加不易于发生倾覆的安全危险。未考虑楼梯的隔震结构得到的抗倾覆安全系数相对保守些。

2.6  构件性能结果对比(包络值)

Image

图9 有楼梯隔震结构的构件性能结果

Image

图10 无楼梯隔震结构的构件性能结果

由图10 可知,楼梯对底部的构件的影响比较大,未考虑楼梯作用时,底部的少部分梁已经是中度损坏,而考虑楼梯作用后是轻度损伤;对于顶部构件,有楼梯的隔震结构和无楼梯两者损伤变化不大,影响较小。

模型2 概况

图11 所示,结构高度为16.5米,项目所在的场地类型为II,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防类别为乙类。采用隔震方案进行结构设计。平面图如图12 所示,隔震层每个柱子下都隔震支座,总共设置78个隔震支座,图中红色框为楼梯的布置位置。

Image


3.1  地震波选取

鉴于篇幅,本案例选取一条人工波进行分析;

Image

3.2  层间位移角结果对比

Image

图13 层间位移角

图13 所示,有楼梯隔震结构的X向层间位移角比无楼梯时小,Y向的层间位移角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3.3 楼层剪力

Image

图14 楼层剪力

由图14 可知,是否考虑楼梯的作用,隔震结构在顶部和底部的楼层剪力两者的变化不是很明显,是否考虑楼梯对层间剪力影响较小。

3.4  水平向减震系数对比

Image

Image

图15 水平向减震系数

由图15 可知,有楼梯隔震结构的X向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51、Y向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52,本结构的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5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2.2.5第二条及条文说明,本工程上部结构水平地震作用可以降低半度设计。

无楼梯隔震结构的X向水平向减震系数和Y向水平向减震系数分别为0.52和0.59,本结构的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59。

对比的结果可知,考虑楼梯影响后,本工程上部结构水平地震作用可以降低半度设计。

3.5  抗倾覆验算结果对比

Image

考虑楼梯作用和未考虑楼梯时的抗倾覆验算结果如图16、图17 所示,考虑楼梯影响的隔震结构的抗倾覆安全系数比未考虑楼梯时大一些。

楼梯数量对隔震结构的影响

由模型1 和模型2 可知道,楼梯对隔震结构是有一定的影响,下面在模型2 的基础上探讨考虑楼梯的数量对隔震结构的影响;

Image

Image

图 18 楼梯数量对减震系数的影响图

由图18 可知,当楼梯的数量增加时,X向减震系数和Y向减震系数随之减小。不考虑楼梯作用时,本结构的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59。考虑一个楼梯作用时,本结构的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59;考虑两个楼梯的作用时,本结构的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57;考虑三个楼梯作用时,本结构的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52。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2.2.5第二条及条文说明,全部考虑楼梯后可以做到减半度的设计。

结束语

本文通过考虑楼梯的影响来探究隔震结构的整体减震性能,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的结论:

1) 楼梯对结构整体的变形影响有较大的明显,考虑楼梯后隔震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有所减少,楼层剪力影响不大。

2) 考虑楼梯后,隔震结构整体刚度增加,提高了隔震结构的抗倾覆安全系数,降低结构发生倾覆的风险,有助于隔震支座发挥作用。

3) 楼梯对结构整体的隔震效果明显,考虑楼梯的作用后,结构的整体损伤有所下降,结构的破坏较轻微。

4) 考虑楼梯的影响后,隔震结构的水平向减震系数有所降低,隔震效果相对明显。

5) 楼梯的数量对隔震的水平向减震系数有所影响,楼梯数量的增加,水平向减震系数有所减小。

6) 在隔震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本文的结论可以作为未考虑楼梯作用时的安全评估参考。从本文算例1和算例2的计算的结果来看,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2.2.5第二条及条文说明,考虑楼梯作用后,本工程上部结构抗震措施可以降低半度或者一度设计。

7) 本文仅进行了两个案例分析,至于对于其他的隔震结构模型,考虑楼梯的影响后是否可以做到降低半度或者1度设计,还需针对具体的工程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建中,吕西林,李翔等.汶川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震害[J].结构工程师,2008(03):9-11.DOI:10.15935/j.cnki.jggcs.2008.03.008.

[2]林迟,孙爱伏,侯爽等.都江堰市多龄期建筑楼梯间震害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49(05):776-780.

BREAK AWA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