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公安部副部长于桑,享受正部长级待遇,6个子女却无一人从政

 古稀老人赵 2023-11-21 发布于北京
原公安部副部长于桑,享受正部长级待遇,6个子女却无一人从政

身居高位,享受正部长级待遇,一生传奇,也一身清白。他子女众多,却无一人从政,他就是原来的公安部副部长于桑。

在子女眼中,于桑从不攀附权贵,对得起党和人民;而在他身后,这6位子女也身体力行着他的教养和理念。

有父如此,子女自然不容易走上弯路;而能将父亲的遗志继承得这样出色,这样的子女也是让人羡慕的。

原公安部副部长于桑,享受正部长级待遇,6个子女却无一人从政

红军生涯

于桑是1917年出生,四川渠县丰乐乡郁家湾人,原名郁朝贵,这个名字有富贵吉祥的意思,但却并没有为于桑带来幸运,他很早就因为家道中落,被迫离家了。

于桑离家很早,14岁就因为父亲离世,族人抢夺田产,出门后再没有回过家乡。

在后来小女儿毛毛的回忆中,于桑从来没有向他们提起过老家的人或事,甚至让他们误以为老家已经没人了。

原公安部副部长于桑,享受正部长级待遇,6个子女却无一人从政

其实,于桑只是对早年间宗族亲友的薄情感怀在心。

彼时,他父亲刚刚离世,只留下他们孤儿寡母,正是急需用钱的时候,但分到的却是最差的地和最破的房。

于桑因此认清了人情冷暖,知道凡事只能靠自己,要靠自己的力量闯出一片天地,才能给母亲,给亲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他是在1933年加入了工农红军,开始了革命生涯,当年才不过16岁。

原公安部副部长于桑,享受正部长级待遇,6个子女却无一人从政

在参军之前,他还去过县城的一家铺子做过学徒工,过着任人差遣,打杂做饭的贫苦日子。

他年纪尚小,社会经验不丰富,因此吃了很多的苦头,甚至被污蔑欠了钱,要用工钱来抵债。在这样的磨砺之下,于桑得到了快速的成长,变得胆大心细,做事也十分地麻利、勤快。

经历了人间疾苦,于桑也愈发感受到红军和共产党的伟大和力量,意欲加入其中,让贫苦百姓能够翻身,当家做主人。

原公安部副部长于桑,享受正部长级待遇,6个子女却无一人从政

于桑加入共产党,正是红军长征开始的时候。他也是在这一时期,有了自己的第一次改名。

他先是将郁朝贵的名字改为了郁谦,主要是因为原来的名字太过俗气,在红军队伍里面体现的思想境界更不高。

郁谦这个名字就不一样了,与明朝的民族英雄于谦谐音,体现了他年少时期的英雄志向和宏伟抱负,意图将侵略者赶出祖国大地。

原公安部副部长于桑,享受正部长级待遇,6个子女却无一人从政

在参加红军3年后,于桑就加入了共产党,随后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的时候,正式把名字改为了于桑。

在小女儿毛毛看来,父亲的这一次改名有着和族人彻底决裂的意味。

因为“于”这个姓氏虽与“郁”谐音,但到底是将原来的姓都换掉了,显示出了要自立门户的气概。

原公安部副部长于桑,享受正部长级待遇,6个子女却无一人从政

不过,于桑并没有想要和老家亲友恩断义绝。1950年,他调到重庆工作的时候,就特地托人给老家带过话,说有需要可以去重庆找他,安排工作。

彼时,新中国尚处在刚刚建立的阶段,政权还不稳固,郁家的族人担心国民党可能反扑,也担心于桑仍记得他们当初施加的不公正对待,所以并没有多少人投奔于桑。

只有一个于桑母亲改嫁后的继女,于桑的继妹愿意跟着他出来。

后来,这位继妹参了军,也提干了。倘若当日他的族人都愿意听他的话,他们以后的日子肯定会比在郁家湾过得要好些。

原公安部副部长于桑,享受正部长级待遇,6个子女却无一人从政

在红军时期,于桑吃过不少苦,还曾因为感染风寒,险些死在了长征途中。

彼时,他发着高烧,又呕又吐,最后昏睡在了路上。他这样的状态,身边的战友们是无法带着他继续赶路的,只能留他呆在原地,同时留下了一碗水和一些炒面。

于桑是凭着自己超人的意志,以及红军收容队战士们的帮助,才摆脱了陷阱,终于从病痛中苏醒过来,走出了草地,完成了长征。

原公安部副部长于桑,享受正部长级待遇,6个子女却无一人从政

原中共中央调查部党委书记、部长罗青长对于桑顽强的生命力、坚强的意志力,印象颇深。

两人曾在一次战斗中被困在一个战壕里,面对敌人子弹的扫射,他们身上都沾了血,抢着给对方包扎。

这时,罗青长看见于桑对他露出了一个微笑,就是这个微笑带给了他无比的信心。

在罗青长看来,于桑的这一笑里面包含着对死神的蔑视。

原公安部副部长于桑,享受正部长级待遇,6个子女却无一人从政

安全卫士

于桑担任公安部副部长,做的主要是侦察安保的工作。

这对个人素养有很高的要求,慢慢就帮助养成了他善于观察、抽丝剥茧,可以轻易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

1955年的2月,他担任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的警卫局副局长和公安部三局局长,之后又在1964年的9月,担任了公安部副部长的职务。

原公安部副部长于桑,享受正部长级待遇,6个子女却无一人从政

而他实际上从事安保工作要更早。

在1936年,随红军到达延安后,他便开始了在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和延安市公安局的工作生涯。

期间,为保卫边区政权和党中央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收集敌方情报方面也做出了卓越贡献。

彼时,周总理在陕西劳山遭遇了土匪袭击,也是他挺身而出,经过与土匪的激烈对决,顺利完成了安保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赞赏。

原公安部副部长于桑,享受正部长级待遇,6个子女却无一人从政

当时,周总理担任的是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职务,他去西安是要与蒋介石做二次谈判的。

劳山是横亘在延安和甘泉县之间的一座小山坳,因为地形陡峭,隐蔽处较多,容易藏身,有很多土匪潜伏在这里。

周总理一行的车辆刚驶进这里,就遭到了土匪的埋伏,霎时枪声四起。

在凶猛的火力之下,不少红军战士都遇难了,周总理是趁乱跳下了卡车,躲到了右侧的梢林处,才暂时逃过一劫。

原公安部副部长于桑,享受正部长级待遇,6个子女却无一人从政

消息传到延安城里,当时的保卫局局长周兴、延安市市委书记张汉武便带着人马出来增援了。

于桑当时担任的是延安市公安局的文书,也马上带着特务队的骑兵排赶往了现场。

原公安部副部长于桑,享受正部长级待遇,6个子女却无一人从政

等援兵赶到的时候,现场早已狼藉一片。于桑看见土匪的攻势依旧猛烈,密集的子弹不断射出,在他们头顶呼啸而过。

他心里怒气很大,可以说是恨透了这群土匪,只想将其赶快除掉,好好保护周总理。

他指挥骑兵排阻挡住土匪的进攻,然后又和红军警卫团团长黄霖左右两路包抄,接近土匪。

在战斗中,于桑差点被子弹集中,但他早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继续用冲锋枪对着他们扫射,很快就将这帮土匪打得七零八落,丢盔弃甲,仓皇而逃了。

原公安部副部长于桑,享受正部长级待遇,6个子女却无一人从政

在这次保卫行动中,于桑将自己的勇猛、果决发挥到了极致,这才顺利完成了任务。

而在周总理返回延安城后,他还没有立即就跟着回去,而是逐个检查伤员的伤口情况,组织卫生员把伤口包扎好,再组织把伤员抬到担架上,还要埋好十八位牺牲的烈士尸体,一切处理妥当后,才返回了延安城。

原公安部副部长于桑,享受正部长级待遇,6个子女却无一人从政

后来,他跟随朱德总司令出访东欧的时候,也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警卫、安保任务,被称为是“共和国的安全卫士”。

在公安部副部长的职务之外,于桑还担任过西南行政区公安部第一处处长、公安局副局长,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兼重庆市公安局局长,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公安部第三局副局长等,每一份工作都做得出色、尽职尽责。

原公安部副部长于桑,享受正部长级待遇,6个子女却无一人从政

情感世界

于桑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在家庭生活中则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在他离世之后,他的六个子女大都有写文来怀念他,也揭露了他在私人生活中的不少故事。

比如,他的长女于延琳就写过一篇文章,讲述父亲和母亲的爱情故事。

他们携手从革命年代走到共和国建立,再走到离退休的日子,一起经历过风风雨雨,有着让人羡慕的感情,也成为了子女的榜样。

原公安部副部长于桑,享受正部长级待遇,6个子女却无一人从政

于延琳说,父亲一生沉默寡言,从没有对他们说过什么爱字,但在他离开之后,她却体会到了他对子女,对妻子深深的爱。

于桑的妻子还曾大方向孩子们分享过于桑年轻时的一段情事,那是和部队里一位漂亮的女兵李阿姨发生的。

时过境迁,于桑的妻子说到这些,已经没有丝毫的醋意,有的只是开怀,以及对过往时代的无限眷恋。

原公安部副部长于桑,享受正部长级待遇,6个子女却无一人从政

于桑与这位李阿姨之所以会认识,就是因为他在长征中受伤的经历。

当时,他被送到了李阿姨所在的医院,在李阿姨的精心医治和照顾下,才恢复了健康。

李阿姨之所以会在医院里面工作,也是迫不得已,是受到了一位好心的领导的救助,藏身于此。

原公安部副部长于桑,享受正部长级待遇,6个子女却无一人从政

当时,她的男友还在战斗中牺牲了。于桑和她两个人的处境都不容易,因此更容易相互吸引,走到一起。

李阿姨长得漂亮,身形挺拔,是很多人钦慕的对象,而于桑则身体瘦弱,其貌不扬。

看见他们成双成对,还有人打趣说李阿姨怎么会看上这个小子。这个时候,于桑就会很有自信地回道:“我也很优秀嘛!”

原公安部副部长于桑,享受正部长级待遇,6个子女却无一人从政

他们两个人之所以会分开,是于桑主动退出的结果。

原来,李阿姨早前被传牺牲的男友并没有发生意外。在她和于桑在一起后,这位男友又奇迹般地回来了。

面对如此电视剧般的曲折情节,于桑选择了成人之美,放弃这段感情,成就他们的美好姻缘。

而他和李阿姨这一别,整整就是二十多年。后来,两个人再见面,都各自有了家室,有了孩子。

原公安部副部长于桑,享受正部长级待遇,6个子女却无一人从政

于延琳还记得,那时候是周末,爸爸妈妈带着他们几个孩子去中山公园喝茶,恰逢李阿姨全家也在那里。

李阿姨的丈夫,那位被传牺牲的红军战士,彼时已经是首长级别的人物,而他看向李阿姨的眼神里也是满满的关爱。

看着他们如此幸福、登对的模样,于桑就知道自己当初的选择并没有错。

他没有跟他们打招呼,只是默默看着他们,而李阿姨似乎也没有认出他来,两家人就这样擦身而过了。

陆游在《钗头凤》里写过:“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这样的物是人非,在陆游的词里面,是哀怨、惆怅的,但对于桑来说,却显得豁达、自在。

原公安部副部长于桑,享受正部长级待遇,6个子女却无一人从政

这段陈年往事就这样潜藏在父母的记忆深处,不为子女们所知,直到后来孩子们都长大成人,有了各自的事业,才被再度牵扯出来。

彼时,于桑的一位孩子在李阿姨儿子手下做事,向家人提及他的领导有两位能干的双亲,父亲是开国上将,母亲则是少见的女将军。

后来,李阿姨的这位儿子常来于桑家里做客,这一来二去的,彼此间也就熟识了。

原公安部副部长于桑,享受正部长级待遇,6个子女却无一人从政

这段日子里,于桑并不知晓他的真实身份。

直到朱德元帅诞辰100周年的时候,于桑去四川参加了纪念活动,才意外得知,原来这位常来家里做客的年轻人,就是李阿姨的儿子。

时隔数年,曾经的年轻情人作为孩子的长辈得以相认,这不管在他们自己,还是子女看来,都是一件好事。

只是,人到了暮年,难免多病。他们相认之后没有多久,便纷纷有了重病,再没有机会多聚聚了。

原公安部副部长于桑,享受正部长级待遇,6个子女却无一人从政

在于桑的妻子、李阿姨先后走后,便只剩下了于桑一个人。而李阿姨的儿子对他也很是关照,一直帮忙解决他的住院、看护和医药问题。

于桑退休后的时间里,热衷写诗,给自己的妻子和李阿姨都写过,后来亲笔写给李阿姨的那首,还被她儿子抄写为挽联,恭敬地摆放在了李阿姨的灵位前面。

原公安部副部长于桑,享受正部长级待遇,6个子女却无一人从政

于桑这一辈子没有巴结过什么大官,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从心出发,用情来维护,是自然而然生发出来的。

2008年,于桑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92岁。他清廉平淡的工作作风也影响到了自己的六个孩子,后来他们都没有从政,但都有自己的事业,也把书读得很好,大多拿到了大学学位。

于桑的孙子辈更甚,全都考取了硕士学位,其中共有5个硕士和1个博士,还有两个考到了哈佛大学,也算是弥补了于桑小时候不得已只念了私塾的遗憾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