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丽丽郭:遇见孩子,看见更好的自己

 新用户3600Ibkw 2023-11-21 发布于河北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最近读完王霄老师的5堂幸福课,主题遇见孩子,看见更好的自己。育儿路上我们都曾有过有各种苦闷和不解,一个好的领路者,不仅仅会讲解道理,还会深入浅出的道出实操,有万能清单,有众多家长案例,还有作者本身踩过的坑,和众多育儿过程中所遭受的挑战和心得,货很干,强烈推荐阅读。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各种挑战;如何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便成了父母们每天都在思考的事情。

王霄老师把培养孩子看成人生的自我修炼,看成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5个词:选择、接纳、连接、改变、放手,分别表示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接纳生活的本来面目,让家庭的连接永远不断,改变从自己做起,最后是带着爱放手。这是一趟有关爱与自我关怀的旅程,在途中,父母会遇见更好的孩子,也发现更好的自己。

01

接管我们的人生—选择

选择做妈妈是人生的一场修炼。修炼自己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获得幸福,这里的幸福是更广义的快乐,是在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的快乐;另外,当看待世界的方式变了,我们的行为方式也会改变,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幸福,这样一来,我们也给更多的人带来了幸福。

每个妈妈都需要在认知上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的孩子有问题,我希望他完美。

第二阶段:原来是我有问题,我希望自己更完美。

第三阶段:我们都不是完人,但都走在修行的道路上。

认知升级,你会发现你的意识和行动也会有所改变,由被动变为主动,从“都是因为你”到“看见我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弱点和惰性,勇敢坦诚地面对真实的自己,走上一条不断完善自己,并且帮助其他人完善自我的道路。

孩子对妈妈的爱固然是一种回报,但更大的回报是我们因此能不断修炼,成为更好的自己。

对于听孩子的还是听你的?你也可以试着换一个角度,从我如何搞定他到我如何帮助他,多用正面语言代替“不语言”,有效沟通,善于走进孩子内心世界。找对大的原则:和善与坚定并行,用各种DIY小方法去实施,去完善。

和善背后的尊重是什么?

尊重孩子的年龄、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情绪、尊重孩子的需求。

坚定背后的尊重是什么?

尊重自己,尊重规则,尊重他人和环境。

给孩子充分选择的权利。养育孩子家长不能图省事,大事小事集体操办,多问问题,少给答案,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能够主动选择的人,就不要苛求他是一个听老师话、听家长话、听长辈话的人。

养育孩子是一个过程,我们越是着急,越是容易节外生枝,往往欲速则不达,还平添了更多的问题,多想想自己的长期目标,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02

爱生活本来的样子—接纳

驱散“比较”这团黑云,让阳光重新照射进来,这个过程叫“接纳”。很多人一提接纳就认为是被动接受,是不求上进,是自我安慰,那时一个误区。接纳就是接受现实本来的样子,看到真实的自己,看到别人的价值,然后找到专属自己的起跑线。

为人父母,我们很容易被现实的碎片,放大了焦虑,当我们静下心来,还原看清现实本来的样子,会有力量,会有更多的办法。

哈哈镜里的你,不是真是的自己,我们从小多多少少都会被贴过标签,如果把童年再放映一遍,我们一定会先大笑,然后放声痛哭,最后挂着泪,微笑着睡去。成年人不能接纳自己,很多是来自童年,来自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同学对我们的评判,而这些评判往往是建立在比较之上的。一定要学会鼓励你的内在小孩,有勇气接纳自己过往的一切,这样才有力量治愈自己多年的内心伤痛。先爱自己,你才有力量去爱别人。

多发现孩子闪光点,少去比较,尤其是善于发现孩子除了学习之外的闪光点,闪光点不是基于名次和奖牌,它是基于对孩子全面的观察;闪光点不是基于和其他孩子的比较,是完全基于孩子本身。孩子越是“差”,越是需要你的接纳,看见孩子,就是最大的鼓励。

最有感触的就是用心发现孩子,给孩真正的鼓励。我最近也开始写#暖暖鼓励#,效果非常不错,只要你用心观察,总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持续鼓励下去,不吝啬每一次鼓励赞美孩子的机会,多年后翻看这些话语,会有一股暖流流过你的心田。

戒掉黑白思维陷阱,人的很多烦恼都来自非黑即白的思维,这样我们看不到更多的选择。人生不是只有黑与白,黑白之外是彩色,黑白思维让我们画地为牢,当然,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式也不是只有“能改”和“不能改”之分,更多的情况是我们会一直走在改变自己的道路上,只要我们告诉自己“我可以”。

03

爱的力量—连接

连接就是我懂你,你也懂我。同在一个屋檐下的亲人,也会失联,我怎么说他都不听,他什么都不和我说,我们之间无话可说,当我们想和别人连接的时候,首选是方式都是语言,但语言的表述不一定就能清晰的表明我们内心所想,我们的表情,说话方式,肢体语言传达出来的信息也行更为准确。可以尝试“非语言”沟通,避免语言暴力和伤害。

有了连接,爱才能流动,连接的目的,仅仅是我和你在一起,没有其他。每天都要给连接留出时间,哪怕1分钟也行,实在怕忘,可以给自己上个闹钟提醒,虽然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但用进废退,真的需要我们从点滴慢慢拾起来。

在冲突中连接,情绪就像洪水猛兽,是来摧毁我们的,情绪不是用来控制的,它是用来看见的。要学会和情绪和解,指引我们看见自己和别人,找到连接的切入点。让冲突降温的法宝是倾听,倾听需要练习,其实可以从开心的事情练起。

倾听第一步:事件——发生了什么?

倾听第二步:情绪——他的情绪是什么?

倾听第三步:影响——这件事的影响是什么?

我怎么老是控制不了情绪?人非圣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他们真的是冒犯了我,我不能总是忍着吧。每个人都有脆弱的一面,我们会不自觉地掩盖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和情感,但我们也有自己的需求,我们也有担心、害怕、退缩、无助,而恰恰是这些脆弱让我们成为鲜活的生命,也正是这些脆弱让我们有了温度,让别人都能够靠近我们。除了倾听,我们也要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当连接断了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自身,在孩子犯小错误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去和他建立连接,这样,可以阻止更大的错误。在孩子犯了大错的时候,更要去连接他,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机会是他唯一的连接,但连接需要的时间比我们想象的长很多。你和孩子之间有一个门,这个们是冰做的,要想融化需要耐心,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修炼。

人最根本的需求是归属感和价值感,归属感来自我们和孩子的连接,价值感来自他们和世界的连接。连接的目的仅仅是连接,不是操纵,是用心感知,不是只用脑思考。

04

我是自己的主人—改变

面对无法回头的人人生,我们只能做三件事:郑重地选择,争取不留下遗憾;如果遗憾了,就理智地面对它,然后争取改变;假若也不能改变,就勇敢地接受,不要后悔,继续朝前走。—苏格拉底。

很多时候我们急于去改变孩子,结果发现没有人喜欢被改变,真正的改变一定是先来自自己,我们改变了才有可能影响孩子。改变有不同,学习做家长是一个改变思维方式的事情,同时也是学习一种新技能,属于难度最高的一种改变,其过程曲折而又有起伏,需要的时间也会更长。

目标越小越靠谱。思考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自身导向为出发点,养成好习惯,呵护你的新习惯,鼓励自己前行,懂得让新习惯搭便车,事半功倍。

改变孩子从微小习惯开始,不在跟孩子坏习惯较劲,可尝试以下三个步骤:触发点→习惯行为→需求满足。从触发点改——可以尝试改变环境,从需出发——用更多的好习惯代替坏习惯。好的习惯养成离不开重复,“静待花开”说的可不光是等待。

勇于接受人生的变化,变化是风,我是帆。只要人活得足够长,就总会或多或少经历那些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不一定会经历战争和灾难,但有时即使很小的意外,也会让人措手不及。但是最重要的人生功课是,那些看似糟糕的事情,几乎百分百都给我们带来很多收获,有的时候还是非常大的收获,这段看起来很“鸡汤”,但生活确实如此。

一路走来,对于这些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化,从害怕,到不得不接受,到后来有预期,再到后来懂得那时人生的常态,再后来是真心地拥抱所有的不确定性,因为那都是机会。

05

我不是孩子人生拼图的主人—放手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放手是早晚的事儿。放手前要培养孩子两大核心能力——自我管理和与人相处。

自我管理,从小习得:

第一件事:从环境做起:有自由、有边界、有价值;

第二件事:从我做起: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第三件事:从陪伴做起:我做,孩子看;孩子做,我看。

与人相处,从小习得:

第一件事:我们可以相同;

第二件事:我们也可以不同;

第三件事:说出来,办法一定会有。

放手后的淡定。不做雪上加霜的父母,让孩子承受自然后果,修正自己的行为。有“错”才有抗挫力,只要活着就必然要面对失败,除非你小心翼翼到仿佛一生都没有活过,如果这样,你的失败将来自于放弃生活。

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赞美他的努力;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赞美他的过程,当孩子失败的时候,我们仍然能看到他的努力。

做好孩子的副驾驶。如果把孩子的人生比喻成一架飞机的话,在他们小的时候我们是驾驶员,他们是乘客;当孩子慢慢长大,我们就变成了副驾驶,他们成了驾驶员,我们要帮助孩子找准方向、给予引导、给予鼓励,在他们没有拿到驾照之前不能简单的撒手了之。

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都不完美,但我们都有爱,我们都希望做得更好。无论过去犯了多少错误,也无论将来还会犯多少错误,我们都在修炼自己。遇见孩子,看见更好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