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这个小人物,历史就是不完整的

 荷叶3638 2023-11-21 发布于山东
没有这个小人物,历史就是不完整的

(高浟)

南北朝的北方, 有个割据政权叫做北齐,就是老是出变态皇帝那个朝代。

北齐有个彭城王,叫做高浟,他是北齐王朝奠基人高欢的儿子。

北齐是怎么来的呢,是逐渐演变来的。

南北朝时期,顾名思义,是天下划江而治,分为南朝和北朝。

历史朝代,是这么排的,秦二世而亡,汉分西汉东汉,然后是三国乱世魏蜀吴,最后晋朝一统天下。

晋朝呢,又分西晋和东晋。

西晋闹了个八王之乱,国家趋于衰败,北方基本上就失控了,灭亡之后幸好出了个司马睿衣冠南渡,把晋政权搬家到了南方,也就是东晋。

但是东晋,严格意义上来说它是个割据政权,只富有南方,而北方则是十六国割据的状态。

纵然有淝水之战为东晋正名,但历史的浪头实在太高,北方势大而南方势小,后来东晋将亡未亡的时候,出了个狠人刘裕,他逐步统一南方的同时,取东晋而代之,建立了刘宋王朝。

大概就是刘裕创业的这个脚前脚后,北方十六国的大乱斗也基本上落了下帷幕,胜利者北魏脱颖而出,终于割据了北方。

南北朝的割据,就这么形成了。

南朝政权有四个,交替存在,分别是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方一开始呢,是北魏一家独大,后来北魏分家,分成了东魏和西魏。

这个东魏和西魏的性质还比较特殊,因为这俩政权的皇帝,都是北魏皇帝那一代世系下来的,但他们都是傀儡皇帝,东魏被权臣高欢把持,西魏则被权臣宇文泰把持。

后来高欢的儿子高洋在东魏的基础上建立了北齐,而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则在西魏的继承上建立了北周。

北周有个丞相叫做杨坚,后来正是这个杨坚一统天下,建立了隋朝。

没有这个小人物,历史就是不完整的

(高欢)

而我们文章中说的这个高浟,他就是高欢的儿子,后来的北齐开国皇帝高洋是高欢的嫡次子,而高浟则是第五子。

东魏元象二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539年,高欢还是东魏权臣,当然他这个权臣就是那种权倾朝野级别的,所以高欢给他儿子安排个工作,那问题还是不大的。

于是,高浟被安排为了通直散骑常侍,相当于东魏皇帝的轮值秘书。

当然,这个时候高浟只有八岁,他还是个小孩子,他这官职,其实就是虚衔,高浟大部分的时间就是被父亲高欢养在宫里,找个老师教他读读书写写字之类的。

高浟他读书还可以,但是写字不太好看,虽然他写得已经很认真,但总是歪七扭八的,宫里有个老师叫做韩毅,看到高浟写字难看就笑话他说:

五郎(高浟排行老五)你写字这么难看还做了常侍,以后要多多用心啊。

韩毅这话,他是话里有话。

高浟八岁而已,不过是个小屁孩,官职是通直散骑常侍还不算,还受封长乐郡公,如此殊荣,其实都是靠他爸高欢的权势得来的,这小孩属于是靠门荫入仕,韩毅这话是笑话高浟连写字都写不好,还敢在朝廷里做官,纯纯是丢人现眼。

八岁,作者本人八岁的时候上炕都费劲,但是高浟听完之后却是呵呵一乐,反驳道:

从前甘罗年纪也很小,但却能拜为秦相,咱也没听说过他字写得好啊,评价一个人的主要依据,不应该是他的才干吗?怎么能单靠几行字就下定论呢?韩博士你倒是有文化写字好,怎么没看到你位列三公呢?

没有这个小人物,历史就是不完整的

(韩毅)

你看,八岁而已,这个高浟的思辩能力就已经很强了,可以说是惊为天人。

时间到东魏武定六年,公元548年,高浟已经十七岁,朝廷决定把他下放到地方去历练一下,于是让他到沧州去担任刺史。

刺史,就是朝廷派到地方的巡查官员,而沧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北沧州,这个地方处在冀中平原东部,地势平,起伏小,海拔最高还不到二十米,所以水文发达,水势平缓,更有九河下稍的称呼,是个十分典型的北方水乡。

东魏和之后的北齐,政治环境都并不算好,一般来说,这干部子弟下放到地方,说白了就是做做样子镀层金而已,但高浟这个人,他很特殊,他是一个很能干实事儿的人。

他在沧州任上的时候,曾经出过这么一件怪事儿。

有个从幽州(北京)来的百姓,大概是走南闯北做生意的人,这百姓牵着头驴,驴上驮着不少的肉脯,一路风尘仆仆,来沧州做生意。

他到了沧州地界上的时候,因为旅途劳顿,腿脚发麻发痛,他就坐在地上歇息,结果他一不留神睡着了,驴和肉脯直接不翼而飞,全被别人给偷走了。

千两黄金不卖道,十字街头送故交,偷我东西你真坏,还把我驴牵走了。

这百姓是个货郎,全身家当就是这头驴和肉脯,现在全被偷了,他醒来之后是惊惧万分,立刻就跑到沧州县衙去告状了。

正巧,这个高浟也在县衙里办公,所以这事儿他直接就给接待了。

没有这个小人物,历史就是不完整的

(沧州风光)

刚才我们说,沧州这个地方,地势好,温度好,水文充沛,可以说是四通八达,是个人来人往的热闹去处,您东西一旦是没看好,被偷了,再想要找,那可真是难比登天。

人口密度大, 流动性又大, 那时候又没有监控,寻找失物就等于是大海捞针,就更别提捉贼了。

但是,高浟他有办法。

接到这老百姓报案的当天,他就派出手底下的大量衙役去沧州大小市集去购买肉脯和驴,而且是不限制价钱,有卖的就买进来。

在高浟看来,驴这东西它不好侍候,不是熟人牵着它,它容易尥蹶子,就更别提带着它走上几里路了,加上那个时候的防腐技术也不成熟,肉脯不赶紧出手,那也容易坏,所以高浟料定,这贼人偷了这两样东西,一来他走不脱,二来他没有条件保存,所以他一定会很快就在沧州地界上出手,自己只要高价买,大范围的买,不怕他不露面。

果然,衙役们把世面上的驴和肉脯全都买回来,让失主辨认哪头是他的驴,哪一堆是他的肉脯,失主一确定,直接顺着驴和肉脯抓买主,果然一举擒获了小贼。

高浟在沧州干了几年,很有政绩,又到定州(也在河北,今保定代管县)去做了刺史,兼任都督。

刺史是文官,都督是武职,高浟军政一肩挑,这就算是升职了。

他到定州没多久,又碰上一起盗窃案,有个农民在家里养了一头黑牛,这黑牛的长相,很有意思,全身漆黑,就连四个蹄子也是黑的, 唯独背上有一撮毛是白的。

当然,牛也被偷走了。

牛,是古代的重要生产力工具,耕地啊,运输等工作基本上都要靠牛来完成,在后来的唐代,杀牛的罪行和杀人几乎是差不多的。

所以,牛被偷走之后,老农是相当着急上火,也去报官了。

没有这个小人物,历史就是不完整的

(老牛失窃)

受理案件之后,高浟也不含糊,他故技重施,让衙役们带着老农到街面上去高价收牛,不限价格的那种收法,一时间卖牛者络绎不绝,老农眼尖,一眼就找到了自己失窃的那头,因为毕竟那牛长得比较特殊,有辨识度,所以找起来也不难,衙役们顺藤摸瓜,直接把卖牛的人(也就是偷牛贼)给抓了。

类似这样的案子,高浟还破过很多,因为政绩出色干得好,朝廷把他封为了彭城王,还结束了他的下放期,让他回京复命,时年是天保元年,公元550年,父亲高欢早已病死,哥哥高洋篡东魏自立,东魏也变成了北齐。

想来,高浟这突然的升职,和王朝的兴衰变化,高家登临皇位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浟离开河北的时候,盛况空前,他这么一个在南北朝时代里寂寂无名的小人物,却留下了极高的群众基础,老百姓们听说他要回京了,纷纷站到街口为他送别,甚至连当地的官吏们也都自发赶来,人们抹着眼泪,低声啜泣,悲伤的对高浟说:

自从殿下来到这里,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官吏对百姓友善,邻里之间和睦,社会风气也好,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我们有冤屈,衙门也能及时的受理,这么多年来兵荒马乱,这样的好日子,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百姓们来送别高浟的时候,手里还带了不少自家的吃食,什么炊饼啊,鸡蛋啊,馒头啊之类的。

因为高浟做官比较廉洁,朝廷给他发工资,他就用工资买东西吃,从来不白吃,也从来不在城里摆宴之类的,所以老百姓又说,殿下这么多年来只饮过这里的水,没吃过这里的东西,现在临别之际,一定要尝一尝我们这里的食物。

唯饮此乡水,未食此乡食,聊献疏薄。

盛情难却,高浟拿过百姓们的吃食,吃了一口,然后踏上了回京的旅程。

这个画面,在那样的乱世里,十分让人动容。

后来高浟回京任司州牧,管理陕西中部,山西西南部及河南西部大片土地,是要职,高浟干得也很好,他到任之前司州积压了五百多桩案子,他到任一个月,全都被他侦破了。

高欢死高殷立,高殷死高演立,高演死高湛立,武成帝高湛在位的时候,高浟就已经是北齐太师了,无论是权势还是威望都相当的高,所以高湛很不喜欢他。

赶巧,皇帝不喜欢高浟,高浟还真就出事了。

没有这个小人物,历史就是不完整的

(高湛)

河清三年,公元564年,一伙强盗冲入高浟的府里,要求高浟做他们的首领,一起对抗北齐朝廷,高浟不从,遂被杀害。

史书上的记载,其实很奇怪。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王府戒备森严,怎么就突然出现一伙强盗,怎么就还要把高浟劫走,还要推举他做首领,最后还把他给杀害了?这就给人一种很莫名其妙的感觉。

所以很大概率上,高浟的死,其实是武成帝高湛安排好的一场意外。

对于高浟这样的深得民心,平时又没什么把柄可抓的皇室,皇帝不可能像他的前辈们那样施行残酷的政治屠戮,但是素来危机四伏的北齐皇室始终让每一个登临大位的人神经都极度敏感而紧绷。

高欢把皇位传给了儿子高殷,而高殷是被高演杀死的,高演虽然是坠马而死,但是冥冥之中似乎和高湛也脱不了关系。

武成帝高湛和高浟同为神武帝高欢的儿子,高浟还是他哥哥,皇帝会允许高浟在社会上恩威齐天,盖过自己吗?

所以,高浟的死,成了一种必然。

在《北齐书》上,有关高浟的记载不多,于南北朝之北朝东魏北齐历史上,高浟也是个小人物,多一个他少一个他,似乎和历史的主线剧情没有关系。

但是,作者还是把他写了出来。

因为作者认为,虽然很多历史学家喜欢宏大叙事,喜欢描写那些历史的主角和更加传奇的人物,但如高浟这样的人物,其实他们也值得人们去关心和了解。

不是因为追求标新立异或者说在创作上的与众不同和差异化,而只是因为,他们,真实的存在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