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亲历者口述(21)黎天荣:参加桂南会战(上)

 兰州家长 2023-11-21 发布于甘肃

黎天荣:1904年生,别号华胄,广东电白人。1938年8月,分配至武昌军令部第一厅第三处任职,后调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

1939年8月,任第66军参谋处处长,后任第63军第186师少将参谋长,第152师副师长、代师长,参加昆仑关战役、粤北会战等战役。

1945年,任第63军152师少将参谋长、副师长等职。

抗战亲历者口述(21)黎天荣:参加桂南会战(上)

1930年,我于黄埔军校第七期毕业后,便在粤军第1军(军长余汉谋)第2师(师长叶肇)服务。

1935年,叶肇保送我金入南京中央陆军大学学习。1938年7月毕业后,被分配到蒋介石侍从室从事参谋工作。

1939年9月,叶肇电求蒋介石,调我回粤北任第66军参谋处处长。11月下旬,第66军奉调参加桂南会战,我随军参加。

现就记忆所及,将这次战役的有关实况,追述如下:

第66军原系粤军余汉谋的部队,于抗战开始时成立,军长叶肇,下辖第159师、第160师。

第159师师长谭邃,该师由陈济棠的教导师改编而成;第160师师长叶肇(兼),该师由陈济棠的警卫师改编而成。

第66军成立后,由军长叶肇率领,先后参加了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抗战和南京保卫战。随后,1938年又参加了武汉会战中的南浔线作战,获得万家岭大捷。

广州失陷后,余汉谋被迫退守粤北阵地,蒋介石将第66军归还余汉谋部建制。

此时,军长叶肇升任第12集团军副总司令,由谭邃接任第66军军长,军参谋处处长郭永镳升任军参谋长,请调我(时任蒋介石的侍从室参谋)回粤任军上校参谋处处长。

这时候,第66军除统领第159师、第160师外,上级还将第151师拨归第六十六军统率。

自此,第66军便在粤北守备阵地,约一个月后,军长谭邃病故,由第159师师长陈骥升任军长,其所遗师长之缺,则由副师长官祎升充。

1939年11月15日,日军在广西钦州湾登陆。由于桂系海防部队兵力分散,加上援军未到,使日军得以在11月24日攻占南宁,12月4日,又攻占昆仑关和高峰隘两要点。

为了收复南宁,蒋介石向桂南急调增援部队,桂林行营主任、副参谋总长白崇禧提出了反攻计划,并经蒋介石批准。

该计划以夏威的第16集团军策应徐庭瑶之第38集团军攻占昆仑关,并阻击由钦州向北增援之日军;

以包括杜聿明第5军在内的第38集团军主力歼灭昆仑关附近之敌,然后,进攻南宁;

以蔡廷锴的第26集团军破坏日军由钦州湾至南宁的交通,阻敌向南宁增援。

与此同时,蒋介石又调第12集团军副总司令叶肇升任第37集团军总司令,参加收复南宁作战。叶肇接任后,急率第66军增援桂南作战。

鉴于总司令部及直属部队均未成立,故不得不借助于第66军军部机关,依靠所带之四名少将高参,行使其指挥职能。

第66军接增援命令后,驻新丰梅坑的第159师是军预备队,遂先行出发;第160师因有守备粤北阵地任务,故将防务移交第186师后,才动身前往。

当时,军部命我率领军司令部及直属部队,从英德县青塘出发,徒步抵曲江后,同总部和第160师部队一起,乘火车抵柳州,然后,徒步行军,于12月23日到达宾阳。

按原来的战役部署,部队抵达宾阳后,再开往邕江北岸集中,然后,南渡邕江,分别由永淳、灵山、陆屋西进,破坏邕钦公路,截断敌后方交通线。

由于当时情况变化,白崇禧对战役部署作了调整,即以叶肇第37集团军第66军协助北路第38集团军第5军攻打昆仑关、八塘,并指定军先头部队第159师配属第5军作战,另外,再调邓龙光第64军协助东路蔡廷锴第26集团军在陆屋、灵山一带,阻击敌后交通线。

白崇禧为什么对第66军的使用朝令夕改、重作部署呢?情况是这样的:

白崇禧于12月中旬,曾令杜聿明第5军为主攻部队,担负攻克昆仑关及收复南宁之任务。

杜聿明即部署以该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及荣誉第1师(师长郑洞国)对占据昆仑关之敌作正面攻击;以新编第22师(师长邱清泉)为迂回部队,绕到昆仑关、八塘以南占领据点,负责截断敌人昆仑关至南宁间的增援及交通线。

12月18日开始,正面部队向占据昆仑关之敌发起攻击。杜聿明亲自到南天门前方指挥所指挥,白崇禧也常到南天门督战。

因为,白崇禧曾有恩于杜聿明,白到南天门督战,杜聿明言听计从,督促所部戴、郑两师对昆仑关之敌展开激烈战斗。

无奈,占据昆仑关之敌系参加过日俄战争,号称“钢军”的日军第5师团中村正雄之第21旅团,且又占据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昆仑关,并在其四周构筑有强固工事。

故担任正面攻击之戴、郑两师,虽经一周苦战,昆仑关正面两侧据点仍得而复失,兵员损失惨重,战斗力日益降低,以致不得不转攻为守,急待友军增援。

此时,适逢第66军先遣师第159师到达宾阳。白崇禧便急忙下令,将第159师拨归第5军杜聿明指挥,又令第160师在第5军左侧插向佛子岭、渌龙岭及八塘东南高地,发起攻击。

第159师师长官祎接受命令后,派副师长洪世扬向已到达武陵之第477团团长韦德传达命令,令该团配属第5军作战,并接替戴安澜第200师守备昆仑关东653高地、600高地和枯桃岭阵地。

官又派第475团(团长倪鼎垣)攻击立别岭,命第476团(团长钟世谦)为预备队,师指挥部设在立别岭东北高地。

有关第477团攻入昆仑关的战斗经过,韦德在《反攻昆仑关》(载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文史资料选辑》第100辑)一文中已有详细叙述,这里只略加介绍。

1939年12月23日晚,第477团于武陵接受配属第5军作战的命令后,团长韦德立即赶到马岭第5军军部,向军长杜聿明和师长戴安澜请示任务。

戴命令第477团接替第200师一个团守备昆仑关东西高地。24日18时,该团开始接防。

其部署是:第一营接防653高地;第二营接防600高地及枯桃岭一带,与第一营衔接;第三营为预备队,迫击炮置于第一、二营火线之间;团指挥所设在653高地。接防完毕后,即加修工事,准备战斗。

12月25日,中国军队开始协同作战,向昆仑关附近之敌展开攻击。第477团积极配合第5军作战。

从26日至29日,该团连续以连、排为单位,向当面之敌两个据点发起4次攻击,但均未成功,全团士兵死伤过半。

到30日,韦德感到心寒气馁,打算要求师长另调一个团来接防,但是,官兵们却坚决要求把当面敌人的两个据点打下来,迫使其退出昆仑关。

韦深受感动,决定孤注一掷。于是,他同营长、连长商量编队,推进团指挥所位置,并架设通往炮兵指挥所的专用电话线,再向师部索要一门士乃德小炮。

同时,他要求,在发起攻击时,师部派战车及一个步兵营在附近准备及时占领昆仑关,攻击时间定在12月31日拂晓。

随后,韦用电话分别向杜聿明军长、官祎师长报告了该团的决心、计划和要求,并经过力争,终于得到了杜、官二人的批准。

第477团的攻击部署比较周密,即第三营营长余铁夫,指挥突击队及占领队;第二营营长林诗学,指挥迫击炮;第一营营长陈庆斌,指挥全团重机枪,集中火力掩护突击队。

团指挥所由653高地推进至600高地东南侧背700至900米处,小炮也设置在附近,对敌反斜面阵地进行直接射击,突击队长为连长花日春,排长林义、李绍芝等都事先写下了遗嘱与家信。

31日凌晨4时许,各部进入准备位置,5时许,发出攻击信号。突击队在猛烈的火力掩护下,冲入敌人阵地。

此时,天色渐明,我突击队官兵与敌人展开搏斗。激战半小时后,敌不支而退去,跟进的后续部队立即占领敌据点工事,突击队继续前进,冲进昆仑关,发出了占领信号。

经过一小时的搜索,突击队便回到面包山集结。8时,第5军战车和部队扫荡昆仑关战场,突击队拾回了部分战利品,其余大批重武器,均由第5军收集后运。

面包山战场的清扫工作,主要由第5军派人担负。此战,日军弃尸1000余具,其中包括第5师团第21旅团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

我第五军阵亡亦以千计,第477团阵亡官兵200余人,伤500余人。

31日,叶肇、陈骥接到第159师师长官祎报告我第477团攻占昆仑关的捷报后,即刻电告桂林行营。当晚,陈骥偕我又到第159师指挥所向该师官兵表示慰问。

与此同时,1939年12月24日,第159师接受配合第5军作战的命令后,除派第477团接替戴安澜师一部守备昆仑关以东653高地、600高地和枯桃岭阵地,发动向昆仑关攻击外,又派第475团攻击立别岭,经过激烈的争夺战,攻占了立别岭,日军退据西南方高地固守,两军形成对峙状态。

1940年1月2日,敌炮兵观察员潜入我立别岭阵地前沿侦察,官祎当即指示倪鼎垣团长不要开枪,特选两名精于武术的军士潜赴阵前活捉之。

由于该敌不甘就擒,乃将其击成重伤后俘虏,不过,在用担架将其抬送第66军军部途中,其不支毙命。

同时,师部又派出第476团攻击鲁梗岭,经激烈战斗,敌退据415高地,该团持续向415高地攻击,于1月2日晨,将其占领。

1月4日拂晓,第476团再协同第5军新编第22师攻击九塘。8时许,第476团首先攻进九塘东北部;11时许,新编第22师接着攻占九塘西部。

在此之前的12月27日,叶肇率第66军军部及160师抵达高田,白崇禧命令第66军占领高田南北之线,协同第5军作战,攻击敌之侧背。

此时,第159师正在昆仑关东侧诸高地攻击当面之敌,叶肇即命令第160师(师长宋士台)衔接第159师左翼攻击佛子岭、渌龙岭之线敌阵地,尔后,继续攻击敌侧背,并阻击敌增援部队。

宋士台接受命令后,立即作了部署:

以第478团(团长谢伟豪)为右翼队攻击佛子岭之敌阵地而占领之,并与我第159师攻占立别岭之第475团严密联系;

以补充团(团长张国梁)为左翼队,攻击渌龙岭之敌阵地而占领之;

以第479、第480团为第二线机动部队,位于三堆岭、富兴村地区,随时准备策应第一线战斗。

该师指挥所的位置在渌龙岭东北侧高地。第一线两个团于12月27日下午进入攻击准备位置,28日拂晓开始攻击。

经一天激战,谢伟豪团和张国梁团分别攻占了佛子岭和渌龙岭,日军退据八塘、九塘东南高地,依托据点负偶顽抗。

为了截断敌人后方联络线,张国梁团于29日,派第7连进至七塘、八塘之间公路东侧某高地构筑工事,伏击敌人。

次日,他们远远发现有日军1000余人、战车10余辆沿公路由南向北驰来,我第7连官兵毫不畏惧,当敌进入我机、步枪火力有效射程时,即猛烈发射,予敌重创。

最后,敌步兵在战车掩护下,冲入我阵地内,全连士兵一跃而起,与敌展开肉搏战,终因众寡悬殊,我第7连官兵生还者仅士兵三人,余皆壮烈牺牲。

接着,自南宁来犯之日军增援部队,击破我补充团第7连的伏击阵地后,于30日拂晓,在炮兵掩护下,向我补充团渌龙岭阵地猛烈攻击,妄图迂回我军侧背,为被我困于昆仑关之敌解围。

我补充团沉着应战,利用有利地形,发挥轻、重武器的优势火力,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

战至中午,敌人仍退据半山腰与我对峙。为了解除我军侧背之威胁,宋士台师长命令第479团中校副团长郭健(广西人,黄埔军校六期毕业生)率该团第一营为突击队,潜至渌龙岭南端,袭击敌之侧背。

而后,日军不支,退回八塘东南高地,构筑工事,激战中,郭健以身殉国。

这次战斗,由于宋士台师长指挥有方,击退了敌援军,有效地策应了我第159师韦德团全力攻克昆仑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