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遥忆近半个世纪前我当生产队会计时的几件事

 星河岁月 2023-11-21 发布于江苏

作者 | 傅佩超

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农村组织,实行的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生产队作为基本核算单位,其会计岗位有着不同一般的重要性。

遥忆近半个世纪前我当生产队会计时的几件事

1975年5月,我离高中毕业还有二个多月的时间(7月18日毕业),就被大队领导找去谈话,要我接手三队的会计工作(原会计年前调职)。

遥忆近半个世纪前我当生产队会计时的几件事

那时,我才17岁多一点,青葱年华,对人生充满了向往,如人人羡慕但多数人又难以实现的继续读书(推荐工农兵大中专学生)、做民办老师、到工商企业干临时工、当兵等(这都是当时那个年代农村青年最好的出路),虽不情愿,但也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推脱,于是就答应接手并坚持干了两年。由是,我也就成为了全大队历史上年龄最小的基层“干部”。如今,春秋迭易近五十载,我却对当时的记忆挥之不去,其中有几件事情,记忆特别深刻(其他情况可见《临朐政协》2017年第3期或2020年《庆祝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临朐文史资料(专辑)》笔者所作《忆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会计工作》)。

沤绿肥

庄稼一枝花 ,全靠肥当家。那时化肥少,种地多靠土杂肥,绿肥就是一种。每当麦收结束后,队里都是趁着天气燥热,以及棒槌地里活儿少的空档,组织劳力沤绿肥。这绿肥是将新鲜杂草与黄土和猪粪(圈肥)按一定比例混杂,加水成泥堆团,通过一二个月浸泡厌氧发酵制得,故曰沤绿肥。好的绿肥为富含有机质与多种营养元素的有机肥料,肥效持久,迟速兼备,一般在收秋后种麦子前作基肥施入田中。

沤绿肥劳动强度最大的是推粪,这自然要由男劳力来承担。劳作中,每个人都是半裤子、赤脚、光膀子、搭手巾,两脚泥粪、满身汗淌、肩背泛光,苦累程度可想而知。

或智力,或体力,或兼二有之,在村里曾同场较技的人中,能叫我佩服的不在少数,但最使我服服帖帖的只有两人:一是绍升。我们一起下地割麦子,无论我怎么拼力撵,他总是跑在我头里,我顶多割个第二。再是绍会。1975年沤绿肥,我们一起推粪,我铆足劲一天最多推到131车,他却能推到132车,是所有人中最多的。尽管在这里我还是屈居老二,但现在回想一下,却是有些后怕,130多车,将近20方,小山一样的体量,一个人水里泥里一锨一锨的装,还要跟着一车一车的推,难以想象当时是怎么完成的。不过,差可使人心甘的是,抛开自己作为小队“干部”,须树立形象积极参加劳动这层意思不说,挣起工分来也确实是挺可观的:1天差不多要相当于3天。说句使人感慨的话,这也就是在那时,搁现在就是鞭子赶在腚上,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了,毕竟已不再年轻,毕竟再也无法回到那青春昂扬的岁月。这也正应了时下人们唱红的那首歌:“哥已不再是当年的哥,不再与春风对酒当歌……我别了江湖,我变成传说,曾经的美梦被现实刺破……”

磅猪

磅猪,就是用磅秤猪,就是为了摸清猪的分量。那时,家家户户都养猪,少的每家1头,多的2、3头甚至4头。为什么养猪呢,借用《庄农日用杂字》上的话说,就是图攒粪,也就是为了解决当时种地肥料不足的问题。像今天这样化肥充足,又有谁家为攒粪还去养猪呢?

那时养猪攒粪,生产队是鼓励的。按当时的政策,粮食分配是按人七劳三进行的,即七成按人数分,三成按工分分。但这有个前提,就是甭管丰歉,每车粪给以3.5斤粮食补助是得首先扣除的,也就是说养猪攒粪是旱涝保收的。另外,每车粪还给以1.5元现金补助。

猪的分量,是核定其应攒粪量的直接依据。猪越重,核定的应攒粪量就越多,但是得以200斤为上限(有的地方是150斤),再多就不算了。这样,就有一个每隔一定时间需要了解猪重的问题。惯常的做法是找有经验的老农现场观察估测,但因为估测误差的存在,一些怀疑给自己估轻了的人,就会提意见。

为缓解矛盾,就改为多人背对背独立估测,然后去掉最高、最低估数,只取其中间值或平均值,这样虽然怀疑的人少了,但是意见还是无法杜绝。

邻村孙家李召村有个老生产队会计叫薛习忠,是我本族二姑家的表哥,他父亲薛秀泉还是我父亲的发小和同学,我们很熟络。一天,我向他请教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他不打窄楞地说:“这不好办?过秤呗,我们就是这么做的。”咳,就这么简单,我却没想到。也怪自己,全大队9个生产队,向来都是采用估测法,或许是习以为常了,我愣是一点也没往这上面想。

那时,让木匠打个猪笼子,也就花100块,然就这点,队里也难腾出来。无奈之下,我也不顾面子,就硬着头皮去找习忠哥借,至1976年底,在我结束生产队会计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前后共向他借了4次,而每次他都痛快地给以答应。也许是与他双重关系的缘故,虽然这是为了集体的事,但他却一分也没有收队里的好处,也没有抽我的一支烟。时至今日,我一直对他感激不尽。

遥忆近半个世纪前我当生产队会计时的几件事

上附“查肥过猪路线图”,是按当时各户猪圈分布情况画的,绝大部分都在自己家里,也有的在其他地方,还有的家里、外面各有1处(重名者)。磅猪时,抬着磅和猪笼子,从序号1开始,按最短路程依序逐户进行,至序号42结束,然后将猪笼子归还孙家李召7队。

可想而知,施行磅猪后,猪的分量达到了斤两不差,社员们的存疑问题也就被彻底解决了。

验麦秸

麦收时节,会计是要靠场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保证麦子颗粒归仓。从大田割下的麦子运到场里后,得首先组织麦子,也就是将麦穗从麦秆上割下来。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便于机器快速脱粒,二是物尽其用,将麦秆捆为麦秸,集体留足后,分到户里,留作拵屋、打苫子和捃墙头等用,或推往北县等一些麦子不长或长不起来没有麦秸用的地方,换些家里需要的东西。

遥忆近半个世纪前我当生产队会计时的几件事

麦秸

遥忆近半个世纪前我当生产队会计时的几件事

的多少,是计算工分的直接依据。对其大小,队里虽也有统一标准,但一些捆松、捆小的现象,时常可见。这样,随之带来的问题是:同样计分条件下,对合乎标准的,就显得不公平;而分配给户里后,又大都有意见。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就试着改变了一下分配办法,即不管是谁

遥忆近半个世纪前我当生产队会计时的几件事

的,分配时得首先分配给自己。结果捆松、捆小的现象,大为收敛。然仍有少数还是禁不住,原因是他们自己

遥忆近半个世纪前我当生产队会计时的几件事

得多、分得少,这样做,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但多余的分配给别人后,还是照常有意见。

那么能不能还有更好的办法呢?一段时间里,我苦思冥想不得其解。一天,我无意间看到了我的小推车上的粘脚回位装置,于是突来灵感,何不利用弹性定律一试呢?

当时,细长弹簧不好叨餂,于是就找废弃车内胎剪胶条代替。然后再确定并公开一个具有一定周长、一定捆实力度的麦秸作为标准,并试着将截为小于周长的胶条环绕麦秸(麦约处,下同)按捆实力度拉至周长做好标记,这样验收麦秸所用的标准胶条就做好了。另外再备一条等于周长的细绳(无弹性),并将其一端与胶条的一端连在一起。验收时,先按所验麦秸的数量随机抽取3-5个作为样本,然后再逐一将胶条环绕麦秸拉至绳长(等于是比照标准)检测,如果两端刚好碰到一起,就说明粗细符合标准,是合格的,记其计算系数为1;如果超过另一端,就是细了,说明是不合格的。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就按事先试验好的折扣办法折扣,记其计算系数小于1。在分配时,也按同样系数给以折扣。如果两端碰不到一起,就是粗了,遇到这种情况,就明确告诉

遥忆近半个世纪前我当生产队会计时的几件事

麦人不予支持,即记其计算系数仍为1。实际验收中,由于

遥忆近半个世纪前我当生产队会计时的几件事

麦人捆麦秸多凭手感,所以这三种情况往往都不同程度存在,其最后的处理结果都是以各计算系数的均值为依据的。

这里,按标准麦秸捆实力度确定标准胶条长度,以及验收时拉长胶条,都是“技术活”,操作时,须拿捏得恰到好处。

改用这种方法后,社员们虽大都叫不出是什么原理,但冥冥之中就觉得有道理,所以大都给予认可。

遥忆近半个世纪前我当生产队会计时的几件事

说句实话,那时农村的氛围,一般都不大适合搞这些东西,成功了,自然谁也无话可说;倘失败了,就可能会招致爱说风凉话的人臭卖。因此,偶有“不识时务者”,就得有顶住这方面压力的思想准备。

这种方法,细推敲起来,可能还欠严谨。但验麦秸毕竟是个粗差活,太准了,必然太复杂,反倒没有那个必要,能实用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就是目的。

未经挫折难成人,不经世事永天真。我在生产队的这两年,劳动和会计锻炼了我,使我吃苦耐劳的韧劲、敢于创新的魄力以及公平公正公开立足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形成、增强和提高,这不能不说是我人生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单就这一点而言,我应当是幸运的。我得感恩那个年代,感谢大队领导对我的知遇之恩。而正是有了这段历练,才使我在大学毕业踏向社会后,能够较从容地面对和处理各种现实问题,圆满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多次获得上级的肯定和奖励。其中1985年在我28岁的那年,县委、县政府就给了“记大功”奖励,之后又于1988年给了“升级”奖励(均见下图)。如果说前者只是荣誉,是水中月、雾中花,那么后者还是妥妥的“干货”,还是实实在在且具长久性的物质奖励,这会使我此后一辈子岁岁月月的工资中,都包含着这份荣耀。

遥忆近半个世纪前我当生产队会计时的几件事

行笔至此,插个小曲。历史上的傅家李召三队会计,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岗位。在我的前任中,先后有两任成为了大队支部书记。我和他们有着近乎相同的地方,即都是先在生产队干,然后再被提拔到大队。按照人事任命的一般规律,如果我不是下了四年庄户在1978年大队会计任上,与“文革”前老三届一同考大学,离开家乡,说不定也会在村“两委”中干个差使。当然,假设总归是假设,毕竟不确定因素多多,权当说个笑话。

遥忆近半个世纪前我当生产队会计时的几件事
遥忆近半个世纪前我当生产队会计时的几件事

即将搁笔,我忽然又记起了我杨善中学教授会计的赵老师,曾经是一个团队的记工员绍芳、物资保管员佩孔、现金保管员绍忠,以及大队主管会计守仁,尽管他们都已经过世,但正是由于他们的授业解惑,勤奋敬业、全力辅助和悉心指导,才使我能得以顺利完成会计的各项工作。在此除感谢他们外,还值癸卯中元节到来之际,祝他们在那边过得幸福!

遥忆近半个世纪前我当生产队会计时的几件事

2023年8月20日

遥忆近半个世纪前我当生产队会计时的几件事

傅佩超(1957.9—),临朐县冶源街道傅家李召村人。县直部门退休干部,县七届政协委员,高级工程师,山东省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县委、县政府记功1次、记大功1次、升级1次。获山东省计算机应用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技奖二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授权国家专利2件,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5项,在《企业技术进步》《中国统计》《山东机械》等国家、省(部)级专业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或学术文章20余篇。爱好文史资料搜集、研究、整理,参加《临朐民俗》《临朐红色故事(第一辑)》《临朐县人大志》《中国共产党临朐县组织机构史》《高奋文集》等多部书籍编写、编纂和整理。《化日寇“治安强化城”为泡影》获全县有关征文比赛一等奖。刊行自作文史资料2集。连续四届县政协特邀文史委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