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pen AI开除创始人,董事会里硝烟弥漫

 转型刚刚好 2023-11-21 发布于北京

近日,人工智能领域最大的新闻,不是英伟达黄仁勋推出性能更炸裂的H200,而是OpenAI官方突然宣布,公司创始人山姆·奥特曼将不再担任CEO一职。有三大看点:

第一,董事会将创始人赶走,(硅谷)上一次发生这样的故事,还是在1985年9月,30岁的乔布斯,被自己所选择的CEO斯卡利赶下台。十年后,乔布斯上演王者归来,带领苹果迎来20年的高速增长。

不过,奥特曼这次可能不用等十年。就在昨天,多家媒体爆出了OpenAI 董事会正在与山姆·奥特曼讨论重返 CEO 岗位一事,没想道反转来的这么快。再后来,24小时之后,剧情又反转了:奥特曼加入微软。反转之所以来的这么快,是由于微软CEO纳德拉及一众投资人向Open AI(董事会)施压,希望他们撤销这一决定。

对此,目前流行的说法是山姆.奥特曼在商业化上比较激进,在首席科学家Ilya(伊利亚)看来,这背离了OpenAI的非营利组织的初衷,而OpenAI官方给出的通报是:山姆.奥特曼在与董事会的沟通中并不坦诚,阻碍了他履行职责的能力,董事会也不再相信他继续领导 OpenAI 的能力。以“不够坦诚”作为解雇公司CEO的理由,这显然是连ChatGPT都无法给出的解释。

第二,CEO被董事会赶走这事,不仅是Open AI、苹果以及之前的Facebook,中国公司也不乏个案。尤其是资本进入后,原有的股权体系发生变化,创始人的话语权被稀释,或者因战略分歧、业绩对赌、路线之争等原因,CEO被迫离职等并不鲜见。

当年的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滴滴与快的结盟、雷士照明、蒙牛等企业都曾上演过类似的故事。说到底,意见分歧且不可调和是导火索,而包括股权、投票权、经营权等在内的公司治理体系,则是事件发生的底层逻辑。关键时刻,谁说了算,这是关系到公司治理的大问题。

无论是京东选择了“同股不同权”的AB股模式,还是阿里巴巴选择的合伙人模式,本质都是在投票权层面提前划定了底线和护城河。以AB股模式为例,简单讲,就是同一家公司在市场上发行A、B两种类别的股票,通常A类是由投资人与公众股东持有,B类是有创业团队持有,B类股票附带的权益(如投票权或股本价值)会优于A类股票,A类1股有1个投票权,B类1股有多个投票权,这就从制度层面确保创始人和创始团队的控制权。

当然,创始人不一定是正确的,创始团队也不一定保持长期主义,所有的公司治理模式,本质都是在短期业绩与长期发展之间保持平衡,即便是坚守非营利组织定位的Open AI也会面临类似问题。

第三,事实上,董事会里的战争从未停止过,硝烟弥漫才是董事会的常态,一团和气的董事会,也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从董事会的使命与定位看,董事会成员就应该代表不同利益群体,代表不同的专业背景,为组织的最大利益发声。

多年前,宝能与万科的“宝万之争”,在涉及到公司控制权问题上,万科董事会的表现后来引发各方争议。独立董事到底要扮演什么角色、重大信息披露如何处理、董事会成员该如何履职尽责、召开董事会要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现如今,OpenAI也到了董事会战争的关键时刻,要不要妥协,要不要掀桌子,要不要重新达成共识。事实上,董事会的使命在于,捍卫公司的使命、愿景与价值观。从这一点看,董事会有权将与公司使命、使命与价值观不符的管理团队拿下。只不过,使用“与董事会沟通不够坦诚”这样的话,个人色彩太浓,开除CEO不能使用形容词,更应该回到客观事实,回到董事会得出结论的依据。

不过,Open AI 董事会的意见冲突问题已经摆在桌面上。当人们还在担心AI是否会突破人类伦理与安全底线的时候,OpenAI开除CEO这件事告诉我们,人类最难搞定的还是自己。对此,您怎么看,请在评论区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