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派纷呈】京剧《洪羊洞》各大流派荟萃专辑

 cxag 2023-11-22 发布于北京
编者按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名家如云,名剧似海。

音响视频,整理汇编,传承弘扬,继往开来。

京剧传统戏《洪羊洞》
《洪羊洞》来源于《杨家将演义》第44、45回及元朱凯《昊天塔杂居》,又名《孟良盗骨》《三星归位》,是京剧老生行当的传统剧目。早期的老生“后三鼎甲”汪桂芬、孙菊仙、谭鑫培皆擅演此剧,特别是谭鑫培对此进行了加工后成为标准版本,流传至今已有一百多年。

【绝版赏析】吴小如介绍《洪羊洞》

  汪桂芬、孙菊仙没有留下《洪羊洞》的唱片,谭鑫培也只有一面【二黄快三眼】唱片,但从当时学习这三种流派的老唱片中可以看到他们各自不同的风格,以及发展变化的情况。京剧评论家、北大教授吴小如在上海“七彩戏剧”频道的【绝版赏析】栏目中专题介绍了各个流派的《洪羊洞》唱腔,可以欣赏到早期的风貌。

图片

1912年3月4日孙菊仙在上海丹桂第一台演出

  汪(桂芬)派、孙(菊仙)派的《洪羊洞》无法了解全貌了,学汪、学孙的唱片也只是记录了【二黄原板】那一段,但可以看到早期是唱六句,而且是“人辰辙”。谭鑫培也只有一面【二黄快三眼】唱片,但从当时学习这三种流派的老唱片中可以看到他们各自不同的风格,以及发展变化的情况。京剧评论家、北大教授吴小如在上海“七彩戏剧”频道的【绝版赏析】栏目中专题介绍了各个流派的《洪羊洞》唱腔,可以欣赏到早期的风貌和唱词、唱腔的演变。

汪派“六句”

[二黄原板]这几载未出兵干戈宁静,
马放山甲入库共享太平。
官封我节度使三关总镇,
常言道食君禄当报皇恩。
听谯楼鼓咚咚人烟肃静,
身不爽不觉得瞌睡沉沉。

孙派“六句”

[二黄原板]这几载未出兵干戈宁静,
马放山甲入库共享太平。
官封我节度使三关总镇,
食君禄必须要当报皇恩。
听谯楼鼓咚咚人烟肃静,
身倦困眼朦胧瞌睡沉沉。

谭派“六句”

[二黄原板]为国家何曾有半点闲空,
我也曾征过了塞北西东
官封我节度使三关总镇,
常言道食君禄当报皇恩。
听谯楼鼓咚咚人烟肃静,
身不爽眼朦胧瞌睡沉沉。

谭派“四句”

[二黄原板]为国家何曾有半点闲空,
我也曾征过了塞北西东。
官封到节度使皇王恩重,
霎时间身不爽瞌睡朦胧。

余派“四句”

[二黄原板]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
我也曾征过了塞北西东。
官封到节度使皇王恩重,
身不爽不由人瞌睡朦胧。

图片

1912年12月19日谭鑫培在上海新新舞台演出

谭(鑫培)派《洪羊洞》

  1917年4月14日,在欢迎广东督军陆荣廷的堂会戏上,谭鑫培受邀抱病演出《洪羊洞》,演毕回家病情日重,于5月10日逝世,享年70岁。这出戏就成为其生平最后的绝唱,也是“老谭派”的代表剧目之一。

图片

[二黄快三眼]自那日朝罢归身染重病,

三更时梦见了年迈爹尊,

我前番命孟良骸骨搬请,

那乃是萧天佐以假成真,

二次里命孟良番营来进,

又谁知焦克明在私自后跟,

老军报他二人在洪羊洞丧命,

失了我左右膀难以飞行,

为此事终日里忧成疾病,

因此上臣的病重加十分,千岁爷呀!

余(叔岩)派《洪羊洞》

  余叔岩9岁即以“小小余三胜”之艺名登台演出,后因“倒仓”辍演。在此期间用心观摩谭鑫培的演出,并得到其岳父陈德霖之助,向钱金福、王长林等学把子和身段,同时向陈彦衡、红豆馆主、王君直等学谭派唱腔。1915年终于拜谭鑫培为师,深入钻研了集前辈技艺精华之大成的谭派艺术。又向许多文人学者学习诗词书画,还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四声、音韵方面的知识,达到了“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境界,创立了新的艺术流派。

图片

[二黄慢板]叹杨家投宋主心血用尽,

真可叹焦孟将命丧番营,

宗保儿搀为父软榻靠枕,

怕只怕熬不过尺寸光阴。

  余叔岩虽然没有新创剧目,所演的都是谭鑫培等前辈演过的,但他精心揣摩并加以变化发展。他早期灌的唱片凡是跟谭鑫培同样剧目的,必定选择不同的唱段,比如著名的“洪三段”,谭鑫培灌了【快三眼】,余叔岩则灌了【慢板】。通过其弟子们的传承,《洪羊洞》也成为“余派”剧目。
言(菊朋)派《洪羊洞》

  言菊朋1907年就读于清陆军学堂,1910年毕业进入理藩部任录事,闲暇时间参与票房活动。1913年首次登台演出并拜“红豆馆主”爱新觉罗·溥侗为师,1925年1月参加北平第一舞台义务戏,正式下海。言菊朋醉心于“老谭派”,对“四声”的运用有深刻的研究,最终形成独具一格的“言派”声腔艺术。

图片
1928年2月20日言菊朋在上海舞台演出

[二黄快三眼]自那日朝罢归身染重病,

三更时梦见了年迈爹尊,

我前番命孟良骸骨搬请,

那乃是萧天佐以假成真,

真骸骨现在那洪羊洞,

望乡台第三层那才是真,

二次里命孟良番营来进,

又谁知焦克明在私自后跟,

老军报他二人在洪羊洞丧命,

去了我左右膀难以飞行,

为此事终日里忧成疾病,

因此上臣的病重加十分,千岁爷呀!。
  言菊朋和余叔岩不同,对于谭鑫培所灌的唱片,余叔岩都是同一剧目不同唱段,而言菊朋则全部是同一唱段,甚至连老谭灌《坐宫》唱片时间不够只唱到“来到北番”,言菊朋也同样唱到“来到北番”。所以《洪羊洞》也是灌的【快三眼】,但把老谭唱片里漏的两句补上去了。可惜没有灌制其他唱段,否则按照言菊朋的特色,这出集二黄各种板式于一炉的戏,如果不断打磨,有全剧“言腔”存世的话,是可以成为“言派”代表剧目的。
马(连良)派《洪羊洞》
图片
1936年1月28日马连良在上海演出预告

  大家一般都不太会把《洪羊洞》与“马派”相关联,而实际上马连良对于此剧下过很大的功夫,吴小如在【绝版赏析】里有详细讲述。马连良还灌过两次唱片,不仅有【原板】还有大段【散板】,而【散板】恰恰是此剧的一大特色。

图片
(胜利公司唱片)
[二黄原板]为国家哪何曾半点闲空,
我也曾征过了塞北西东,
官封到节度使皇恩深重,
身不爽不由人瞌睡朦胧。
[散板]猛抬头又只见吾父令公,
曾记得在两狼父把命丧,
哪有个人死后又能重逢。
(百代公司12吋大唱片)

[二黄散板]方才郊外去散闷,

偶遇官长放雕翎,

对我前心射一箭,

险些儿要了命残生,

猛然间睁开了昏花眼,

抬头只见对头人,

放箭官长就是你,

你……你不该放雕翎射我的前心,

八贤爷恕为臣有此重病,

宗保儿向前去陪罪压惊。

马连良在百代公司灌制过好几张12吋大唱片,比通常的10吋唱片要多半分钟左右。《洪羊洞》《四进士》《盗宗卷》等都是的,但后来再版翻制唱片时,用了10吋的,结果就少了几句唱,这里呈现的是完整的。不过,现在学“马派”的基本上很少有学唱这出戏的,其实我们从唱片中可以听出,即便是四句【原板】的唱腔也是与谭、余很不相同。
谭(富英)派《洪羊洞》

作为谭鑫培的孙子,谭富英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和后天条件,从小就受到家庭熏陶,后来进入“富连成”科班学艺,还拜了余叔岩为师。在“老谭派”和“余派”的基础上形成了“新谭派”唱腔。

图片
1943年5月30日谭富英在上海更新舞台演出

  《洪羊洞》是“老谭派”的代表剧目,也是“新谭派”的代表剧目,在1943年《申报》的演出广告上还特别标注“谭门杀手锏”。谭富英在解放前就多次灌制唱片,此剧的灌片数量仅次于“谭门”第一杰作《定军山》,解放后也有多个版本的唱片和电台录音。

谭富英饰杨延昭
高宝贤饰杨继业
裘盛戎饰孟 良
张洪祥饰焦 赞
马长礼饰八贤王

图片

谭富英《洪羊洞》剧照
  在1957年的录音中恢复了“令公托兆”,与原唱词中“抬头只见故父令公”和“三更时梦见了年迈爹尊”相对应。其中裘盛戎、张洪祥的孟良、焦赞也非常出色,历来这两个角色都由花脸名家来扮演,也留下不少唱片。

图片

1、谭富英(1924年物克多唱片)
[二黄原板]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
我也曾平复了塞北西东,
官封到节度使皇王恩重,
身不爽不由人瞌睡朦胧。
2、谭富英、谭小培(1932年百代公司唱片)
(杨延昭)[二黄散板]猛抬头只见吾父令公,
曾记得在两狼父把命送,
哪有个人死后又能复活,
父来了下位去身难迎坐。
(杨继业)[回龙]六郎儿休贪睡细听父说,
[原板]儿前番命孟良骸骨搬动,
那乃是萧天佐一旦假充,
真骸骨在北国洪羊洞,
望乡台上锁上加封,
我的儿将骸骨搬回大宋,
那时节我的儿有始有终,
嘱咐你言和语牢牢记着,
[散板]我的儿你危时父再来托。
3、谭富英(1928年胜利公司唱片)

[二黄慢板]叹杨家投宋主心血用尽,

真可叹焦孟将命丧番营,

宗保儿搀为父扶榻靠枕,

怕只怕熬不过尺寸光阴。

4、谭富英(1936年胜利公司唱片)

(头段)

[二黄摇板]孟良盗骨无音信,

倒叫本帅挂在心。

[散板]见骸骨不由人泪双流,

今才得逢亲骨肉,

家院供奉二堂口,

再与老军说从头。

[导板]听说是焦孟将双双丧命,

[散板]好似钢刀刺我心,

叫老军到北国把尸灵搬请,

到明日奏圣上超度阴魂,

霎时间腹内痛心血上涌,

休得要惊动了年迈的太君。

(二段)

[快三眼]自那日朝罢归身染重病,

三更时梦见了年迈爹尊,

我前番命孟良骸骨搬请,

那乃是萧天佐以假成真,

真骸骨现在那洪羊洞,

望乡台第三层那才是真,

二次里命孟良番营来进,

又谁知焦克明在私自后跟,

老军报他二人在洪羊洞丧命,

失了我左右膀难以飞行,

为此事终日里忧成疾病,

因此上臣的病重加十分,千岁爷呀!

5、谭富英(1954年中国唱片)
6、谭富英(1957年中国唱片)
7、金秀山(1910年物克多唱片)

8、郝寿臣、裘桂仙(1932年百代公司唱片)

9、金少山(1931年百代公司唱片)

10、金少山(1934年蓓开公司唱片)

奚(啸伯)派《洪羊洞》

奚啸伯最初在票友时期拜言菊朋为师,下海之后又受到余派、马派的影响,特别是演出了不少马派剧目。在谭、言、余、马基础上发展形成了“奚派”唱腔。

图片
奚啸伯《洪羊洞》剧照

  奚啸伯的《洪羊洞》也留有慢板、散板、快三眼等录音,但不完整只有十多分钟。其票界弟子欧阳中石、王铁成有四句【原板】的录音,基本能反映原貌。

杨(宝森)派《洪羊洞》

杨宝森的一生都在追随“余派”,又得到其堂兄、余叔岩的亲传弟子杨宝忠操琴和余叔岩的鼓师杭子和司鼓的辅佐,使其在声腔上的创作上,创造性地继承了谭派、余派艺术的丰厚传统,又从博雅精深处再求发展,形成了独具品味的“杨派”演唱风格。

图片

1942年和1943年杨宝森在上海演出广告

  杨宝森的《洪羊洞》是“杨派”经典剧目之一,其中不仅脍炙人口的“洪三段”是广为流传,甚至每个老生票友都能哼唱,而且大段“散板”更是体现了“杨派”唱腔艺术的高峰。

图片

杨宝森《洪羊洞》剧照
  据说杨宝森在生前并不如意,学习杨派的人也屈指可数。吴小如在《老生流派综说》一书中记载:当年杨宝森往往只有俩三成的座,一次和朋友去看《洪羊洞》,【快三眼】“自那日”一段唱完,观众纷纷起堂,台下竟然没几个人了。殊不知最后的【散板】可谓字字玑珠、句句精彩。

  但杨宝森在去世后,“杨派”慢慢地“火”了起来,尤其在九十年代之后基本形成了“十生九杨”的局面。杨宝森的《洪羊洞》音响资料有多种,其中1950年香港的演出实况不完整,音配像是选用1957年的演出实况,这里我们呈现的是1954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全剧录音,应该是最好的一个版本。

各派《洪羊洞》的传承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演出海报中可以看到各家各派的《洪羊洞》很多,灌制的老唱片也还不少。除了以上的几位流派创始人之外,名家名票有很多都灌过唱片,尤其是“老谭派”的传承者在当时非常多,不仅有谭小培、王又宸等名家,还有夏山楼主、苏少卿等名票。
图片

1、王凤卿(1915年物克多唱片)

2、吕月樵(1912年百代公司唱片)
3、王处(1905年物克多唱片)
4、王雨田(1908年百代公司唱片)
5、孟小茹(1910年百代公司唱片)
6、张毓庭(1907年百代公司唱片)
7、谭小培(1923年百代公司唱片)
8、陈彦衡(1925年高亭公司唱片)
9、贯大元(1928年高亭公司唱片)
10、王又宸(1936年胜利公司唱片)
11、夏山楼主(1931年长城公司唱片)
12、苏少卿(1928年蓓开公司唱片)
13、王少楼(1928年胜利公司唱片)
14、管绍华(1937年百代公司唱片)
15、李薇华(1947年大中华公司唱片)
16、王重俊(1934年中央广播电台请百代公司制片)

图片

孟小冬摆拍的《洪羊洞》剧照

以上的老唱片可谓洋洋洒洒,1949年之后的录音资料也很丰富。尤其是孟小冬、杨宝森、李少春的吊嗓录音就显得更加珍贵,足以体现“余派”神韵,应该感谢那些录音者和收藏者。很多资料虽然珍贵,但束之高阁也未免可惜,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只有让更多的人欣赏到,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价值。

1、孟小冬(五十年代吊嗓录音)

2、杨宝森(1950年吊嗓录音)
3、李少春(吊嗓录音)
4、迟世恭(1982年中国唱片)
5、李家载(言派传人)
6、欧阳中石(奚啸伯弟子)
7、张建国(奚派第三代传人)
8、叶蓬(杨宝森弟子、李少春弟子)
9、于魁智(叶蓬弟子,杨派第三代传人)
10、谭元寿(谭门第五代传人)
11、谭孝曾(谭门第六代传人)
12、谭正岩(谭门第七代传人)
前面已经说了,《洪羊洞》的唱段是很受欢迎的,尤其是“洪三段”,专业的、业余的、反串的有不少,流派主要集中在谭、余、杨。
京剧《洪羊洞》唱段集锦
(一)

关正明关栋天(关怀)、杨乃彭

姜培培凌珂万琳张桐王帅军  演唱

(二)

演唱者:王铁成(电影特型演员)、

陈缨(评弹名家)、王珮瑜(傅希如儿子操琴)、

东方尼克(加拿大籍)、李崇善(陈志清拍板)

  《洪羊洞》的全剧实况资料也有不少,主要是九十年代至今的各种演出以及近年来的像音像。限于篇幅,这里选择一分,有些大家比较熟悉的比如汪正华、陈志清等在上海的演出录像就不再选入

京剧《洪羊洞》全剧

(一)孙岳  主演(1990年)

(二)杜镇杰  主演

(三)沈红  主演(带令公托兆)

京剧《洪羊洞》像音像

(一)李军  主演
(二)张克  主演
(三)王珮瑜  主演(带令公托兆)
(四)杨少彭  主演
【流派纷呈名剧系列
京剧各大流派之《三击掌》
京剧各大流派之《四进士》
京剧各大流派之《九更天》
京剧各大流派之《春秋配》
京剧各大流派《辕门斩子》
 京剧各大流派之《珠帘寨》
 京剧各大流派《打侄上坟》
 京剧各大流派《三堂会审》
 京剧各大流派之《女起解》
 京剧各大流派《审头刺汤》
 京剧各流派《武家坡》八月十五 
【京剧流派名剧汇编

 王(瑶卿)派《孔雀东南飞》

 王(瑶卿)派《十 三 妹》

 俞(振飞)派昆曲《断桥》

 俞(振飞)派《贩 马 记》

 唐(韵笙)派《斩 韩 信》

 唐(韵笙)派《刀劈三关》

 裘(盛戎)派《铡 美 案》

 裘(盛戎)派《姚  期》

 马(连良)派《苏武牧羊》

 马(连良)派《淮 河 营》

 马(连良)派《春 秋 笔》

 余(叔岩)派《搜孤救孤》

 余(叔岩)派《沙桥饯别》

 尚(小云)派《失子惊疯》

 尚(小云)派《汉 明 妃》

 言(菊朋)派《卧龙吊孝》

 言(菊朋)派《让 徐 州》

 高(庆奎)派《胭 粉 计》

 高(庆奎)派《哭 秦 庭》

 荀(慧生)派《红  娘》

 荀(慧生)派《红楼二尤》

 荀(慧生)派《金 玉 奴》

 程(砚秋)派《文姬归汉》

 程(砚秋)派《荒 山 泪》

 程(砚秋)派《春 闺 梦》

 麒(麟童)派《斩 经 堂》

 麒(麟童)派《追 韩 信》

 麒(麟童)派《赵 五 娘》

 梅(兰芳)派《洛     神》

 梅(兰芳)派《生 死 恨》

 梅(兰芳)派《木兰从军》

 谭(鑫培)派《战 太 平》
 谭(鑫培)派《定 军 山》
 汪(笑侬)派《哭 祖 庙》

 汪(笑侬)派《马前泼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