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注意:这4类药,长期吃可能导致心脏衰竭,医生劝你谨慎服用

 柴胡黄芩图书馆 2023-11-22 发布于河南

心脏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身体器官无法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的疾病。它可以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或两者同时发生的全心衰竭。

近年来,心脏衰竭的患病率逐渐增加,并且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全球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心脏衰竭,截至2017年,心脏衰竭的全球平均死亡率为0.46‰。心脏衰竭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死因之一,尤其是在发达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心脏衰竭的发病率和死亡人数呈现上升趋势。

对于心脏衰竭的患者来说,按时服用药物是控制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您知道吗?药物虽是治病的,但服用不当或服用过量也会致命。根据科学研究显示,这四类药物的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心脏衰竭的病情加重,快来看看您有没有误食!

一、心脏衰竭的原因是什么?您清楚吗?

心脏衰竭是指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泵送到全身组织器官,造成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情况。根据心脏衰竭的发生时间和病程,可以将其分为急性心脏衰竭和慢性心脏衰竭两种类型。

而根据心脏衰竭的左心室和右心室受累情况,又可将其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双心衰竭三种类型。

心脏衰竭发病的诱因非常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冠心病

冠心病是指血管壁内膜发生脂质沉积并逐渐形成血管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和阻塞。

冠状动脉狭窄导致供血不足,心肌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养分,从而造成损伤和功能不全。长期以来,这种持续的心肌缺血状态,会逐渐导致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最终可能演化为心脏衰竭

2、长期性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电活动出现异常,导致心脏跳动的节律紊乱。

当心律失常发生时,心脏无法按照正常的节奏收缩,从而影响其泵血功能。长期性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使心肌长时间处于不正常的工作状态,心脏节律紊乱,使得心脏泵血效率下降,从而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导致心肌逐渐受损,最终发展为心脏衰竭。

纽约大学朗贡医院曾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设计方法,共计选取了35000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观察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档案中包含了详细的病史、检查结果以及随访信息。通过观察研究显示,患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心脏衰竭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倍以上。在观察期内,有近10%的心房颤动患者出现了心脏衰竭。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心房颤动是一个独立的心脏衰竭危险因素。心房颤动所致的心室率不规则和心房功能减退,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下降,从而加重心脏负担,使心脏衰竭的发生风险增大。

二、长期服用四种药物,或引发心脏衰竭

1、降糖药物

降糖药物是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并改善胰岛功能。然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使用降糖药物可能会对心脏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多项研究表明,使用某些降糖药可能会增加心脏衰竭的风险。例如,一些二甲双胍类药物和胰岛素类药物被证实与心血管事件和心脏衰竭的发生率增加有关。二甲双胍类药物可能会导致乳酸性酸中毒,这是一种严重的酸碱平衡紊乱,可导致心血管系统受损。此外,胰岛素类药物可能会导致血糖水平过低,心脏无法得到足够的能量供应,从而影响心脏功能。

对于已经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至关重要。一些降糖药物在心脏疾病患者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甚至可能对心脏功能产生积极影响。例如,GLP-1受体激动剂和SGLT-2抑制剂被证实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还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2、抗精神病药物

抗抗精神病药物是指用于治疗精神病和其他心理疾病的药物。它们通过干扰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来减轻症状,包括幻觉、妄想和思维紊乱等。这些药物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治疗。 研究表明,抗精神病药物与心脏衰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抗精神病药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心脏衰竭的风险。特别是长期使用高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其对心血管系统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大量的研究也已经探讨了抗精神病药物与心脏衰竭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了一些支持性证据。

例如《JAMA Psychiatry》即美国医学会精神病学期刊,就曾发表过一项关于精神病疾病对心脏衰竭的病例对照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在对调查的大约2.5万例患者中,其中精神病患者或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心脏衰竭的风险会比正常患者高出30%~36.5%

此外,一些观察性研究也发现,特定类型的抗精神病药物与心脏衰竭之间存在关联,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3、 非甾体药物

非甾体药物是一类常用的抗炎药和镇痛药,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炎症和疼痛症状。它们作用于环氧酶系统,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和镇痛的效果。

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而非甾体药物与心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研究表明,长期、高剂量使用非甾体药物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的风险,包括心血管事件和心脏衰竭。此外,某些个体对非甾体药物更为敏感,容易在使用后发生心脏相关的不良反应。

非甾体药物对心脏的影响机制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们抑制了环氧酶系统中的前列腺素合成,导致缺乏了一种重要的抗凝血作用。其次,非甾体药物还可影响肾脏的功能,引起水体潴留和高血压,进而增加心脏负担。

此外,非甾体药物还可以导致血管收缩,使心脏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心肌缺血和心脏功能的损害。

使用非甾体药物可能引起心脏衰竭的临床症状和表现有很多,包括呼吸困难、浮肿、乏力、心悸等。这些症状在使用药物后可能逐渐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一旦出现这些症状,患者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非甾体药物。

4、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是控制血压常用的药物,药物通过阻断心脏和其他组织上的β受体,起到降低心率和血压的作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 尽管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但它们也被发现与心脏衰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研

究表明,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引起心肌收缩力的降低和心肌重塑的发生,从而导致心脏衰竭的发展。此外,慢性应用β受体阻滞剂也可能导致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反应性增加,进一步损害心脏功能。

β受体阻滞剂对心脏功能有着复杂的影响。一方面,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了心肌缺血和心肌纤维化的情况,从而保护了心脏功能。另一方面,长期应用高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和心脏重塑,甚至诱发心脏衰竭

三、总结

目前,药物引起的心脏衰竭仍然是一个研究热点领域。研究人员通过深入探索药物和心脏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以及开发新的药物来预防和治疗药物引起的心脏衰竭。药物引起心脏衰竭的问题值得我们更加重视,对于患者和医生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黄辰、现代实用医学、2023-06-25

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分析、王利群、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05-23

冠心病合临床研究进展概况、赵正浩、西部中医药、2023-11-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