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记:认知觉醒

 生活哲理与健康 2023-11-22 发布于广东

认知觉醒(一)大脑、焦虑、耐心

1、人又三重大脑

图片

人的大脑和动物是不同的,理智脑更符合现代社会,但是因为时间较短,在大脑的控制力较为弱小。

人的成长期,三重大脑发育成熟的时间不同。本能脑早在婴儿时期就比较完善了,情绪脑则要等到青春期早期才趋于完善,而理智脑最晚,要等到成年早期才基本发育成熟。这解释了成年之前的心智幼稚。

我们的大脑里大约有860亿个神经元细胞,而本能脑和情绪脑拥有近八成,所以它们对大脑的掌控力更强。同时,它们距离心脏更近,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以优先得到供血,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极度紧张时往往会感觉大脑一片空白,这是因为处于最外层的理智脑缺血了。这解释了人为什么容易受到本能和情绪影响。

本能脑和情绪脑虽然看起来很低级,但它们掌管着潜意识和生理系统,至少可达11 000 000次/秒。而理智脑的最快运行速度仅为40次/秒,相比起来简直弱极了,并且理智脑运行时非常耗能。

理智脑对大脑的控制能力很弱,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

情绪和本能脑也是为了我们好,但是其做出的决策已经与现代社会脱节。结合三个大脑的发展背景,可见一般。

本能和情绪脑:目光短浅、即使满足。人类的默认天性。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

普通人只能靠天性和感觉野蛮生长,能不能踏上主动觉醒和科学成长的道路全看运气。好消息是,你现在已经知道了这个秘密;更好的消息是,只要遵循科学的方法持续练习,你就能让自己的理智脑加速变强,因为大脑和肌肉一样,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如果我们习惯感情用事、不假思索,那感性思维就会占据主导;而若是习惯经常思考、时常反思,那理性思维便会占据上风。

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就是因为它是自我巩固的——越用越强,越强越用。要想从既有的习惯中跳出来,最好的方法不是依靠自制力,而是依靠知识。

本能脑强大的运算能力和情绪脑强大的行动能力不能浪费。

理智脑不是直接干活的,干活是本能脑和情绪脑的事情,因为它们的“力气”大;上天赋予理智脑智慧,是让它驱动本能和情绪,而不是直接取代它们。

学会用理智去驱动情绪和本能。

2、焦虑

焦虑来自缺乏安全感。

无论个体还是群体,人类的安全感都源于自己在某一方面拥有的独特优势:或能力,或财富,或权力,或影响力。

要避免不自觉地求多求快。

直面焦虑:选择好比较对象应该是过去的自己。正视焦虑。

焦虑的种类:

·(Deadline)面前的完成焦虑·小白看专家的定位焦虑·选择浪费时间的焦虑·生活、工作环境焦虑·逃避核心难度的难度焦虑

归纳就是想做的太多,同时想做的还想立马看到结果

急于求成,想同时做很多事;避难趋易,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

3、耐心

耐心的缺乏:人类天性中最原始、最本能的部分——即时满足。

一切关于耐心的线索都指向了理智脑这块人类独有的前额皮质上——了解这一点,对于解放自我意义重大。

图片

前期增长非常缓慢,但到达一个拐点后会飞速增长。这个“世界第八大奇迹”[插图]揭示的正是这种力量,不过要想获得这种力量,我们需要冷静面对前期缓慢的增长并坚持到拐点。

对于任何没有特殊资源的个体或群体来说,坚信并践行这个价值积累规律,早晚能有所成就。当然,前提是选择正确的方向,并在积累的过程中遵循刻意练习的原则,在舒适区边缘一点一点地扩展自己的能力范围。

舒适区边缘另一个重要的规律是它揭示了能力成长的普遍法则: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插图]—困难区”的形式分布

高效的成长就是让自己处于拉伸区。

图片

人类的天性却正好与这个规律相反。在欲望上急于求成,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导致自己终日在困难区受挫;在行动上避难趋易,总是停留在舒适区,导致自己在现实中总是一无所获。

对于学习成长而言,成长权重对比是每个人都应该首先认识的,它揭示了“学习、思考、行动和改变”在成长过程中的关系:即对于学习而言,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更重要,如果不盯住内层的改变量,那么在表层投入再多的学习量也会事倍功半;因此,从权重上看,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见图1-5)。

图片

平台期。这个规律表明,学习进展和时间的关系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线性关系(学多少是多少),而是呈现一种波浪式上升曲线(见图1-6)。

图片

耐心不是毅力带来的结果,而是具有长远目光的结果

拥有耐心需要坦然接纳自己的不耐心、面对诱惑,学会延迟满足,变对抗为沟通(增加自己和本能闹的对话窗口),后娱乐。最后,面对困难,主动改变视角,赋予行动意义认清这个事情是真的能给我带来好处的。

想办法让本能脑和情绪脑感受到困难事物的乐趣并上瘾,才是理智脑的最高级的策略

让情绪和本能闹喜欢这个事情

2、生活的改变

·1、理智驱使情绪与本能:(a)学到的东西写blog分享出去 (b)健身多自拍分享

让事情变得有趣,既能完成也能从心里爽到(这是验证了为什么说要喜欢一件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么让事情变成这样呢?我觉得比如学习一个东西,那么就分享出去,得到的正向反馈会舒服。锻炼了就发个朋友圈,收取点赞美。

·2、不急于求成:(a)定少量的目标

阶段性定的只有少量目标与任务,事情一个个来。每天完成的任务除了必须要做的,其他的都可以加在备忘录里面,然后等到代办的事情搞定后,再移出一件,始终保持自己的代办不要超过6项。

·3、拉伸区:(a)每个学习都遵守,前置知识、流程再到场景

没耐心的时候,还是要坚持一下,到拐角的地方。同时让学习的过程不那么痛苦,从前置知识、基础、进阶。或者宏观、细节的方向,一步步来。学会对事情和目标进行细分和降维。不要一来就做难事,做点有难度又不那么难的事情。

·4、学习、思考、行动和改变:每次的学习之后,想想自己学的东西在哪些场景会用到

生活的方面就应该加生活中,虽然很难受前期,但是坚持一下,当然别加太离谱的或者跳跃性太大的事情和行为。

技术的方面就做联想。思考技术的联动场景与应用、会出现的问题(这个可能需要经验)。

每次学习之后要思考,思考了学习的内容要实践,最后实践是能给我带来什么。所以实践出真知。对于一本书,要抓住真的能改变自己的东西。

·5、学习平台期:坚持

在学习的平台期继续坚持住。当然有些确实有限的事情,就不要死磕。

·6、耐心:搞清自己这件事的真正意义,没耐心是正常的,学会自我沟通,放纵自己前先思考,留下思考的空窗期。

读书记:认知觉醒(二)模糊、感性

人若是晕厥、失去了意识,虽然会瘫倒在地,但心跳、呼吸、消化等功能并不会立即停止,因为它们受潜意识控制,除非物理死亡,否则潜意识永远不会消失。

潜意识负责生理系统,让意识负责社会系统

处理各种信息的速度不对等,意识很难介入潜意识,而潜意识却能轻易左右意识:解释了有些担忧毫无意义,却总是忍不住陷入焦虑。

模糊,正是人生困扰之源。

学习知识,消除认知模糊

人的认知能力需要从零开始积累,而潜意识却一直存在,所以我们需要终身学习,因为掌握的工具越多,认知能力越强,消除模糊的能力就越强。

你知道了“元认知”,就知道了该如何反观自己;

知道了“刻意练习”,就明白了如何精进自己;

知道了“运动改造大脑”,就清楚了如何激发自己的运动热情……领域内的精英无不是比其他人了解的知识更多, 他们的盲区更小,认知更清晰,因而也更有影响力。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消除模糊”,而获取知识的方法也是“消除模糊”,

想拥有清晰的逻辑,就坚持一点:凡事不要凭模糊的感觉判断,要寻找清晰的证据。

模糊区打转,在舒适区兜圈

解决问题需要动脑,享受幸福也需要动脑平衡各种微妙的关系,而承受痛苦则只需陷在那里不动。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而具体事件一旦变模糊,其边界就会无限扩大,原本并不困难的小事,也会在模糊的潜意识里变得难以解决

要想不受其困扰,唯一的办法就是正视它、看清它、拆解它、化解它,不给它进入潜意识的机会,不给它变模糊的机会;即使已经进入潜意识,也要想办法将它挖出来。所以,当你感到心里有说不清、道不明的难受的感觉时,赶紧坐下来,向自己提问。

一层层挖下去,直到挖不动为止。坦然地承认、接纳那些难以启齿的想法,让情绪极度透明。

行动力不足的真正原因是选择模糊。

当我们没有足够清晰的指令或者目标时,就很容易选择享乐,放弃那些本该坚持但比较烧脑的选项。

我们要把目标和过程细化、具体化,在诸多可能性中建立一条单行通道,让自己始终处于“没得选”的状态。[1]

2、对生活的改变

·1、对于认知,不要说好像是,拿出证据和出处。·2、对于事情,要有详细的规划,而不是大致的。要计划好我在早上起来看哪本书的多少页,哪一章节,而不是说早上起来看书。·3、对于情绪,想清楚,一层层的深挖进去,想通,得到答案,处理掉。

认知觉醒(三)元认知、自控力

元认知,就是最高级别的认知,它能对自身的“思考过程”进行认知和理解

图片

就是不但是为了目的而进行思考,也要学会对这个思考的过程进行思考--反思能力

被动元认知和主动元认知

开始持续反观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时,就意味着他真正开始觉醒了,他有了快速成长的可能。

当你开始反观自己的思考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你能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进而意识到这些想法是否明智,再进一步纠正那些不明智的想法,最终做出更好的选择。

要有自我观察意识

你不妨想象自己身边有一个“灵魂伴侣”,他会时刻伴随、指引着你,于是,在你走神时,他会提醒你集中注意力,去做更重要的事;在你迷茫时,他会站在人生高处,帮你看清局势和格局;在你生气时,他会帮你梳理情绪,找到比生气更好的选择;在你无解时,他会深入底层规律,提示你应该抓住什么;在你懈怠时,他会站在人生的终点,警醒你现在应该做什么……

高级的元认知——时刻帮你从高处、深处、远处看待现在的自己,让自己保持清醒、不迷失,保持动力、不懈怠,保持平和、不冲动。 (就是那个深处不甘现状渴望变得更好的你)

图片

如何获取元认知能力

提升元认知能力的工具需要从“过去”端获取,包括学习前人的智慧和反思自身的经历。

前人的智慧有很多,大多可以从书籍中获取:学习前人的智慧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广的全局视角(高度)、掌握更深的底层规律(深度),帮我们从无知中跳出来,做出更加正确的选择。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脑科学和认知科学,这类知识是对我们自身行为模式的直接描述,学习它们相当于直接观察我们自己。比如当我们知道自己的大脑构成时,就能意识到自己体内其实有一个“原始自我”和一个“现代自我”,我们的一切行为表现其实都是它们博弈的结果,这样,我们就知道该如何指导那个“现代自我”取得胜利,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强。

·第二,自身的经历更是一种独特的财富。“吾日三省吾身。”·第三,如果说学习和反思是静态的,那处于当下的、动态的自已又该如何主动运用元认知呢?很简单,启用你的“灵魂伴侣”啊!审视自己的行为,从过程中跳出来,告诉自己:“这个事情可做可不做,还是先忍一下,等做完重要的事情再说;停下来,先想清楚什么事情是最重要的,不能盲目地做那些容易但不重要的事;再过几年回头看,现在的烦恼不值一提,与其消耗自己,不如把情绪收起来,干点有用的事……” 在做每个事情的时候留下空窗期。

元认知能力总能让你站在高处俯瞰全局,不会让你一头扎进生活的细节,迷失其中。如果你足够细心,还会发现未来视角总是当前行动的指南针,它可以在茫茫的生命中为你导航,让你主动选择去做那些更重要而不是更有趣的事情。

第四,提高元认知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最让人意想不到是下面这条——冥想。冥想就是那种只要静坐在某处,然后放松身体,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呼吸和感受上的活动。监控自己的注意力,然后将其集中到自己需要关注的地方。

想拥有和掌握元认知能力并不容易,这需要不断地练习、练习、再练习。很多时候,你发现自己做得并不好,没关系,重新再来。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自己慢慢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

自我觉察只是元认知能力的基本盘,在实际生活中,元认知能力还能在自我控制方面提供强大的指导,可以说,元认知能力就是觉察力和自控力的组合。

元认知能力可以被重新定义为:自我审视、主动控制,防止被潜意识左右的能力。

当下,到每天,再到一生,我们都天然被潜意识左右着。

成长就是为了主动控制

大脑的前额皮质开始发育,理智脑的战斗力才慢慢增强。不过理智脑的战斗力其实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侧重学习、理解、记忆、运算的认知能力,即我们在校学习时主要锻炼的部分,另一方面则是侧重观察、反思、判断、选择的元认知能力

图片

能够主动控制注意力,不会被随机、有趣的娱乐信息随意支配。比如,当我们漫步街头时,元认知能力弱的人总会被路边的音乐、屏幕广告、叫卖声或突发事件轻易地吸引,而元认知能力强的人则会花那么一两秒去思考这事值不值得关注。自我的控制

教育的意义就是教你在遇到一件事的时候如何看待它。当你对这件事进行反应的时候,总是有你自己的天性在里面,比如说有人骂你,你就想骂回去,但是你在这个反应当中会有一个哪怕是零点几秒的间隔去思考或者审视,这个间隔就是你获得的教育或者经历的意义。”

大脑都被本能和情绪劫持,理智脑根本没有主动启动的机会。如果你希望自己能从娱乐中抽身,只需提前告诉自己:“这个视频结束后暂停几秒。”一旦理智脑拥有了审视和反思的时间,我们通常都能控制住自己。

每当遇到需要选择的情况时,我们要是能先停留几秒思考一下,就有可能激活自己的理智脑,启用元认知来审视当前的思维,然后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一定要在选择节点上多花“元时间”。

元时间通常分布在“选择的节点”上,比如一件事情、一个阶段或一天开始或结束时。善用这些时间会极大程度地优化后续时间的质量

所有面临选择的时间节点,都可以被称作“元时间”。我们不能在这个时候丧失主动权,任由本能左右自己进入下一个阶段,尤其是在面对诱惑或困难的时候。那么,在“元时间”内我们要做什么呢?很简单,就做一件事:想清楚。

如果不在这些选择的节点想清楚,我们就会陷入模糊状态,而模糊是潜意识的领地,它会使我们产生本能的反应——娱乐。所以,基本的应对策略便是:在选择的节点审视自己的第一反应,并产生清晰明确的主张。

比如我们希望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那么遵守一个原则:想两遍再说。脱口而出的话往往出自本能,如果我们能在那句话说出口前先停一两秒

要想清楚,不仅要审视第一反应,同时还要有清晰明确的主张

元认知能力强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对模糊零容忍。

自己行动力弱的时候,脑子里对未来的具体行动肯定是模糊不清的。

·针对当下的时间,保持觉知,审视第一反应,产生明确的主张;·针对全天的日程,保持清醒,时刻明确下一步要做的事情;·针对长远的目标,保持思考,想清楚长远意义和内在动机。

元认知能力强的人就是这样:无论是当下的注意力、当天的日程安排,还是长期的人生目标,他们都力求想清楚意义、进行自我审视和主动控制,而不是随波逐流。

生活的改变

1、主动的反思:反思自己的做事方法,于对于事情的思考过程

2、做事思考:做每件事情的时候留下空窗期,给自己思考是否要现状做这件事情。

3、学会暂停: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在合适的时候要学会跳出来,去看看事情是否发展正确。这个通过反思。

4、学会冥想:瑜伽垫冥想,每天十分钟

5、观察改变:检查这些行为给自己带来的效果,形成反馈与优化。正如一个好的ide软件能做,但是常年的使用者去使用,然后让ide的参数可以不断的优化,这个过程是很重要的。而国内的ide环境正是因为没有用户去花时间去适应这些。

6、自我控制:不被潜意识控制与束缚,学会去约束自己少受到外界影响,比如看到新奇或者绯闻,自己要思考是否有关注必要,如果没有,就控制自己放弃念头。

7、间隔做事:在做每个决定和事情之前,花几十秒思索一下这个事情的影响和过程。每当遇到需要选择的情况时,我们要是能先停留几秒思考一下,就有可能激活自己的理智脑,启用元认知来审视当前的思维,然后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8、想两遍再说话:说话之前先自己复述内容,再思考是否合理

9、明确目标:对每个当下的事情,几秒思考。对自己的计划,下一个计划是什么要详细,杜绝模糊。对于做一件事的意义,要找到长久的意义和价值。

小结

·周反思·做事先思考(做事不要一来就一头扎进去,先规划,先思考。同时每个阶段也要反思自查,而不是盲目抠细节。)、·说话思考一秒再开始(彷佛说话的对象还不在面前,对自己说)、·目标要有长远意义

答应的学习计划、学习路线、书籍推荐等等事情好想抽个时间和大家一起聊聊,写点有意思的东西和大家分享,但是真的最近超级BUSY,但是我保证都有记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