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古四大凶兽在《史记》里是什么样子的?

 关心明天1 2023-11-22 发布于江西

2022-10-18 09:57 

发布于:福建省

传说中,在上古时期,华夏大地上有四大凶兽,分别叫做“混沌”“穷奇”“梼杌”“饕餮”。这四大凶兽无恶不作,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混沌

“混沌”,又叫做“浑沌”。《神异经》记载:

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耳而不闻,有腹而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而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人有凶德而往依凭之。天使其然,名曰浑沌,一名无耳,一名无心。所居无为,常咋尾回转,向天而笑。"

这只凶兽长得像狗又像熊,有着很长的毛,却没有爪子。有眼睛有耳朵,却偏偏只是个摆设,没啥用处。肚子里也只有肠子,没有其他的器官,就连唯一的肠子,也是直的。从外型上来看,这就是一只直肠子,没心没肺的动物,所以它又被称作“无耳”“无心”。(“耳”是耳朵,耳朵是用来听的,所以往往会延伸出和思考、思想的意思)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从生活习惯上来看,这只动物居无定所,经常转到后面去要咬自己的尾巴,时不时还会对着天空傻笑。如果只是介绍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明明是一只像“二哈”一样,很可爱的动物嘛!但是放到古代,这不叫可爱,这叫无脑。

不过,问题不在于这里。它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去撞人家,见到凶残的人,反而去跟人家亲近。这从是它被评为凶兽最大的原因——是非不分,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容易被坏人利用,然后去做伤天害理的事情。

而在《史记》当中,“混沌”其实是黄帝的儿子。黄帝的妃子有多少我们不知道,但肯定不止嫘祖一个,《史记》里面记载,嫘祖只生了两个孩子,颛顼、帝喾、尧、舜、禹这些都是黄帝和嫘祖的后代。而“混沌”应该是黄帝的其他妃子所生的。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混沌。”帝鸿氏指的就是黄帝,这句话是说,当初帝鸿氏有个不才子,他不行仁义,反而喜欢作恶。当然,在《史记》里面,“混沌”指的不仅仅是黄帝的这个儿子,这个我们留到后面说。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穷奇

“穷奇”在诸多古书中都有记载,《山海经·海内北经》中说道:

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头始,所食被发,在蜪犬北。一曰从足。”

穷奇,长得像老虎,有翅膀,爱吃人,而且吃人还有个怪癖,那就是每次都要从头开始往下吃,而且吃的人还都是披散着头发的。它居住在蜪犬的北面。不过书中还提到,有一种说法是说它是从脚开始吃的。

从这里来看,穷奇就是一只爱吃人的插翅虎,但是在《山海经》中,还记载了穷奇的另一种形态。《山海经·西山经》载:

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

这一句是说穷奇是住在邽山的,长得像牛,有刺猬的毛,声音像狗,爱吃人。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不管是哪一种说法,穷奇都是一只爱吃人的猛兽,跟“混沌”相比,就没有那么可爱了。

它被评为凶兽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它爱吃人,还有一个因素跟“混沌”相似。传说它见到正直的人就吃,见到忠诚老实的人就咬掉人家的鼻子,见到恶行满满的人,反而会打猎送给他。“混沌”最多就是是非不分的“二哈”,而穷奇则是主动作恶的凶兽,甚至它对好人好像都有一种天生的敌意,不然也不会如此。

《史记》中记载的“穷奇”,其实是黄帝的孙子,“混沌”的侄子。“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这里提到,穷奇是少皞氏的不才子,少皞氏就是少昊,是西方白帝,也是黄帝和其他妃子所生的。他不讲信用,厌恶忠诚,崇尚恶言,明显是一个要和世界的正能量做对抗的人。当然,在《史记》里,“穷奇”也同样不仅仅是指这么一个人。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梼杌(táo wù

“梼杌”在《神异经·西荒经》中有记载,说的是

“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两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扰乱荒中,名梼杌。”

“梼杌”居住在西方,长得像老虎,而且比老虎还大,但是偏偏有一张人脸,毛有两尺长,尾巴有一丈八尺长。按现在的计量单位来算,它的毛有半米多,尾巴有五六米。

单单从外形来看,它比前面两只要可怕得多,而且还“扰乱荒中”,明显就是一只爱四处作乱的凶兽。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史记》中记载的“梼杌”也是黄帝的孙子,而且还是颛顼的儿子。“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这一段记载,应该主要是来自于《左传》说的:"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说的是“梼杌”没办法教训,听不进别人的好话,告诫他的时候,他就冥顽不灵,不管它的时候,就傲慢嚣张,到处作乱。从这段介绍来看,他其实很像叛逆期的孩子,只不过,天性嚣张傲慢了些,又喜欢做坏事,而且叛逆的时间持续的也比较长。同样的,在《史记》里面,“梼杌”指的,也不仅仅是一个人。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饕餮

古书中对于“饕餮”的记载也是非常多的,在出土的青铜器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近几年的影视作品中也时常有它的身影出现,那么“饕餮”到底是长什么样的呢?我们这里拿成书较早的《山海经》和《神异经》来分析下。

《山海经·北山经》有云:

"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páo xiāo),是食人。"

按照晋代郭璞对《山海经》的注解,这里的狍鸮就是“饕餮”。“饕餮”有着羊的身体,人的脸,但是眼睛长在腋下,老虎的牙齿,人的爪子,声音像婴儿一样,这一看就是个四不像的动物,而且但从外貌上来看,似乎也并不恐怖,甚至有点可爱。即把一个长着虎牙的人脸按照羊的脑袋上,它还会发出婴儿音。但是后面那三个字反差就有点大了,那就是它爱吃人。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神异经·西荒经》记载:"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这里记载的“饕餮”和《山海经》所载主要的区别,就在于体型,它像牛,不像羊。但是品性是一样的,都爱吃人。

在商周时期,青铜器上有很多“饕餮”的纹饰,当然主要是只有头部。《吕氏春秋·先识览》对其进行了解释:"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就是说它吃人没吃够,所以连自己的身躯也一起吃了,最后就剩下了头颅。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对“饕餮”的了解。由此,我们知道“饕餮”是一只非常贪婪的动物。正因为贪婪,所以才为祸四方,被认作是一种凶兽。

而在《史记》中,“饕餮”其实是炎帝的后代。“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

缙云氏是炎帝后代的一支,黄帝时期在缙云这里做官,所以称作缙云氏。这句话的意思是,缙云氏这一部族里,有一个不才子,又贪吃,又贪财,估计就是一个天天去吃霸王餐,吃完就在路边打劫人的家伙。这家伙只进不出,估计家财万贯。当然,他得罪的人估计也不少。不过,老话重提,《史记》里提到的“饕餮”,指的应该不是一个特定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结论

介绍完了四大凶兽,我们发现它们各有各的“凶”:混沌好坏不分;穷奇不忠无信;梼杌冥顽不灵;饕餮贪婪无比。这四大凶兽里头,天性喜欢作恶的只有穷奇,混沌是智商偏低,梼杌是性格太倔,饕餮是自控力差。但不管处于何种原因,它们都做出了恶的行为。

但是,在《史记》里,这四大凶兽说的似乎是四个人,但他们真正指的应该是四个部落。

这四凶是在尧帝时期,被执政的舜流放的四个部落。“舜宾于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魑魅。”舜因为这四个部落作恶多端,所以将他们流放到边境,去抵御外敌。

然而,这四个部落都是炎黄之后,按照此前的继位传统,下一任的部落联盟首领,肯定是在炎黄子孙的后代里产生,而且必须得是比较有实力和威望的人才行。舜虽然也是黄帝之后,但在他父亲这一辈时,已经衰落了。舜要当上部落首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所以他就拼命地立完美人设,最终获取尧的信任,得到了代尧执政的权力。所以,为了保证尧帝退位之后,他能够合法地得到联盟首领这个位置,他必须铲除竞争对手。而这四个部落就是他铲除的对象,舜流放它们的理由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凶”。

铲除异己后,舜就彻底架空了尧的权力,最终逼迫尧和他一起上演了一出“禅让制”的好戏,从此开创了禅让的先河,只不过,他没想到的是,他开创的这个制度最终给了自己一个响亮的巴掌。

那么,舜怎么就能给这四个部落安上这么些个罪名呢?

估计,这四大凶兽就是这四个部落的图腾。上古时期,很多部落都会把鸟兽草木认作他们的图腾,以此作为部落的精神信仰,从而加强部落的凝聚力。其中,很多部落的图腾就是凶兽,因为它们足够凶猛,这些部落希望这些借此震慑敌人,保佑自己。只可惜,原本应该保佑这四大部落的图腾信仰,却偏偏成了舜恶意攻击他们的理由。

注:司马迁对于这四凶的记载应该主要来自于《左传》。

参考资料:《史记》《山海经》《神异经》《左传》《吕氏春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