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原《史记》中真实的秦始皇,他定下的哪些制度沿用了两千年?

 雪忆柔 2023-11-23 发布于黑龙江

编辑搜图

秦始皇本纪

嬴政(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出生于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秦昭王的曾孙,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第一个完成秦国大一统并自称“皇帝”的君王,故称“始皇帝”“秦始皇”。因为秦始皇开创了一个时代,而不是简单地继承秦国的基业,故司马迁将其单独叙述。

编辑搜图


千古一帝

嬴政的父亲嬴异人作为王室子弟,被派往赵国作人质,处境十分艰难。卫国商人吕不韦在邯郸做生意,了解嬴异人的情况后,认为他奇货可居,决定对他进行“投资”,将自己的姬妾赵姬送给嬴异人,赵姬生下了嬴政。吕不韦又帮助嬴异人回到秦国,即位为秦王,是为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在位三年后去世,嬴政即位,时年十三岁。因为年纪小,政事都由相国吕不韦处理,军事则由蒙骜、王hé)等将军负责。

几年之后,支持嬴政的将军们陆续去世,宦官嫪毐凭借赵姬的宠爱,权势越来越大,吕不韦又完全控制了政事,嬴政十分被动。嬴政不动声色,册封为长信侯,下令无论是出行、狩猎还是其他宫内事务,全部由决定,甚至将河西太原郡(今山西省大部)改为的封国。十分得意,自称嬴政的继父,开始干预国事,屡次与吕不韦发生冲突。

编辑搜图

嬴政二十二岁时,举办了加冠礼,配上佩剑,表示已经成年,可以开始亲政。慌乱之下盗用秦王大印和太后的印玺,发动部众和侍卫造反。嬴政提前收到消息,迅速平定了叛乱,并授予平叛者高爵厚赏,树立了威信。因为最早是吕不韦推荐入宫的,嬴政以此为借口逼吕不韦自杀。自此,嬴政开始大权独揽。

不久,秦国发现韩国派遣水工郑国来修渠,是为了削弱秦国,嬴政因此下令驱逐所有在秦国任职的六国人。客卿李斯呈上《谏逐客书》劝阻此事,嬴政醒悟,立即终止驱逐令,重新重用来自各国的人才,李斯因此获得嬴政进一步的信任。

秦国从孝公变法之后,经过几代国君的经营,到嬴政继位时,已经是各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而列国经过持续不断的战争消耗,国力逐渐衰微。嬴政面对如此大好局面,决心剑指中原,一统天下。

嬴政首先重用李斯总管政务,制定了灭六国的总战略。又重用尉缭为国尉,总管军事,大量贿赂六国权贵,先后派出王翦(jiǎn)、王贲(bēn)、杨端和、李信、蒙恬等将领出兵中原。用十年时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等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

编辑搜图

嬴政攻灭六国之后,觉得自己比上古时代的三皇五帝还伟大,“秦王”这个称号不足以彰显他的功业,便合并三皇五帝的称号,称为“皇帝”,并自称“始皇帝”。又下令废除谥法,即位的子孙称为“二世皇帝”“三世皇帝”,直至万世,传之无穷。从此,后世帝王都自称“皇帝”,嬴政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始皇帝”。

秦始皇虽然在军事上统一了天下,但各诸侯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都发展出了自己的制度,如果不迅速整合,军事上取得的胜利成果势必不保,大一统的局面无法维系。为此,秦始皇询问群臣应该怎么办?一些大臣主张实施分封制,李斯极力反驳,认为周朝分封了很多同姓诸侯,等到后代的关系疏远,就开始征战不休,连周天子也无法禁止,唯有将天下划分为郡县,受同一个制度的约束,才是安定天下的好办法。

秦始皇觉得李斯有道理,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有郡守,县有县令,负责处理地方政务,统一听从中央调令;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管理国家事务。下令统一法令、度量衡标准;废除六国的文字,统一使用隶书;群臣朝见拜贺都定在十月初一这一天;衣服、符节和旗帜的装饰,都以黑色为尊;全国的车宽都统一为六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修建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秦始皇下令制定严密的法律,规定所有事情都依法律决定。这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制度,由皇帝处于权力中枢发布政令,全国实施同一套法律,使用相同的文字,真正实现了统一。从此,这套制度在我国生根发芽,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编辑搜图

有一年,秦始皇宴请群臣,齐人博士淳于越当众对郡县制提出异议,认为应效仿周朝实施分封制,秦始皇下令群臣商议。丞相李斯坚决反对,认为历朝历代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治理的办法,愚昧的儒生不懂时局,一味学习古代,蛊惑人心,应该予以禁止。同时,李斯建议收取诸子百家的著作焚烧,只允许保留医药、占卜、农业种植类书籍,秦始皇批准。焚书虽然暂时起到了统一思想的作用,但也给我国文化事业造成了灾难性后果。

秦始皇晚年沉迷于寻找长生不老之药,一些方士为了迎合他,谎称能找到这种药。焚书事件的第二年,这些方士便逃之夭夭,并到处诽谤秦始皇。秦始皇大怒,给他们定了妖言惑众的罪,下令追查,查到四百多人,全部在京城咸阳(今咸阳市)活埋。这便是坑儒。据今人考证,坑杀的人主要是方士,而非儒士。而“焚书坑儒”事件在汉朝之后,被宣传为秦朝的暴政之一。

有一个燕国方士叫卢生,奉命占卜得到一句话:“亡秦者胡也。”胡是什么意思?秦始皇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胡人,西周就是被犬戎灭亡的,六国也都修筑了城墙来阻挡胡人入侵,秦国世世代代都跟犬戎作战。秦始皇对此太熟悉了,派将军蒙恬率兵三十万攻打北方的匈奴,夺取了黄河以南的土地。为了防止匈奴卷土重来,又命蒙恬将六国的城墙连接起来,历时多年,建造起连绵万里的防御工事——长城。长城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古代防御工程。

编辑搜图

此外,秦始皇还修筑了巡行的驰道和求仙的天桥宫殿,又在骊山为自己修建陵墓,耗时近四十年。又修建阿房宫,工程量巨大,百姓劳役很重,怨声载道。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途中驾崩,幼子胡亥在宦官赵高、丞相李斯的帮助下矫诏篡位。胡亥无力威慑百姓,一年后,陈胜、吴广起义,得到了天下百姓响应,义军四起,仅仅四年之后,秦朝灭亡。

有人说,“亡秦者胡也”的“胡”是指胡亥。或许,这里的“胡”只是一个疑问、一个反思。

秦始皇以巨大的政治魄力,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前无古人的改革,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石,不愧“千古一帝”的称号。

本文节选自《二十四史马上读,语文历史都进步》,官方唯一授权发布,欢迎持续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