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画教育名家——刘慧涛

 墨缘 2023-11-23 发布于天津

低调的痴迷——刘慧涛篆书印象

半文评

我认识刘慧涛已有三年之久,三年中,他不断在制造着惊喜。看看他参赛的成绩,一年更胜一年;品读他的作品,一张胜似一张。三年来,书法赋予了他生命的精彩。因为书法,他重新确立了人生的坐标。据说,书法也给了一种幸福的概念。

刘慧涛是80后,河南人氏。河南是当代书法大省,更是当今书坛最为活跃的文化宝地。纵观每年的展赛名单无疑赋予了河南坚实的地位,而当今涌现的一大批青年书家皆为河南才俊。刘慧涛便是在这里接受了书法的启蒙 ,后来,他南下来到广州,工作中不忘日夜临池阅帖,至今从无间断。多年的临帖训练使他全面深入于篆书的理解中,每当谈到篆书,他总是能以他近乎专业的角度侃侃而谈。也因如此,成就了他典型的河南青年才俊风貌。

刘慧涛痴迷于篆书。唐代韩愈《石鼓歌》中有这样一句话“才薄将奈石鼓何”,窃以为没有大才气是很难在篆书这个古文字书体中有所成就的。因为,篆书没有其他书体的体势飞动,也没有其他书体线条的变化多端,篆书表现的是一种体势端庄、雍容和对称等相关的装饰意趣,在这么狭窄的空间内“跳舞”其难度可想而知。纵观数千年文字和书法发展历史,能够以篆书名世的书法家廖若星辰。尤其在这个快节奏、张扬个性的时代,能够安静的在篆书领域默默耕作的人,没有超脱的心性是做不到的。在这种浮躁的社会,慧涛能不安问书坛现象,不浮躁于书坛天花乱坠的形式创新,而是坚持着书法的硬实力,痴迷于对小篆的学习,低调乃至安静的在篆书领域中默默耕耘,不断的挖掘着篆书的精华。我想他对书法或有更深的理解,或说是境界更高;或说他是一个有着更高书法理想的书家,更是一个对书法负责的书家。

我一直觉得篆书是很难写的,之所以难写,是因为不仅仅是这种书体历史久远我们很难捕捉、领会那个时代的气息,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很少见到关于篆书的墨迹,基本都是面目斑驳的碑刻、摩崖之类拓片。最近反反复复的翻看了刘慧涛的大量篆书作品,于是对他的创作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他一些对古代尤其是篆书临摹作品中可以明显感觉到,他还是深深植根于古代经典碑刻中汲取营养的,诸如对于邓石如、吴让之篆书等的临写。观其书,如入远古之时空,肃穆、沉静之气如对至尊,浑然忘却尘世喧嚣之声。细细品读,古意盎然,笔端处流淌着一种鲜活的生命,更表现出一种对古人及中华文化的一种尊重。

我一直以为,学习书法要有“敬畏之心”,艺术上的诚敬之心。书法是一门艺术,更是一个人一辈子都要慢慢做、不断做、花费心血去做的事情,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得更好。慧涛执着于书法,痴迷于篆书,我想,有了这份心性,这个年纪已经有了这样的功夫,他会做得更好的,因为这个厚度是一般人还不具备的。

书画教育名家——刘慧涛
书画教育名家——刘慧涛
书画教育名家——刘慧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