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大退休女教师执着单晶硅!如今78岁,第二家公司即将IPO!

 跟上时代 2023-11-23 发布于广东
近年来,在光伏行业高景气度之下,石英坩埚需求大增。
去年9月,号称“石英坩埚第一股”的欧晶科技上市,初登A股就走出了11连板的行情。

今年9月底,晶盛机电分拆子公司浙江美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晶新材)创业板IPO获深交所受理。此次创业板IPO,美晶新材拟募集资金15亿元,将用于半导体石英坩埚产业园、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宁夏鑫晶石英坩埚扩产项目、补充流动资金4个项目。上月,美晶新材的创业板IPO快速进展至问询关键环节。


造富背后,矛盾丛生
据招股书显示,成立于2017年的美晶新材,主要从事石英坩埚研发、生产和销售。石英坩埚是半导体和光伏领域单晶硅棒长晶过程中必须使用的重要耗材。报告期(2020年-2023年3月)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全部来自石英坩埚产品,产品结构相对单一。
图片
随着光伏行业和半导体行业快速发展,硅片厂商加速推进产能扩充,石英坩埚作为硅片生产环节的核心耗材,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美晶新材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2020-2022年,美晶新材的营业收入分为4356.2万元、1.71亿元和10.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3.2%、526.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4.07万元、1521.14万元和3.01亿元,同比分别上涨555.33%、1877.37%。在2021-2022年两个年度,美晶新材已实现连续两年净利润为正且大幅增长,并且2022年的净利润较同期又暴增了18倍。
图片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4亿元,归母净利润2.52亿元,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50%,预计2023年全年大概率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上市条件已经成熟。
美晶新材也在其官网上表示,公司已经成为国内技术实力最强、产能规模最大的高端石英坩埚生产企业,2018-2022年,美晶新材的业绩规模从百万元预计将上涨至十亿元的水平,五年增长超千倍。
然而,造富奇迹背后,却矛盾丛生。
首先,美晶新材存在高利润与低现金之间的矛盾,利润很多,现金却很少。
2020年,美晶新材营收4300多万元,净利润-330多万元,净资产-430多万元,财务数据可谓一塌糊涂。
时间来到2021年,美晶新材的业绩仿佛坐上了火箭,从此营收连年翻倍,净利润一派繁荣。
图片
繁荣背后,公司现金流却捉襟见肘,不得不依靠举债过日子。
2020-2022年,三大现金流中经营现金流、投资现金流都是负数,只有筹资现金流为正。在净利润高达3亿元的2022年,经营现金流净额却是-1.4亿元。
图片
同时,上述报告同期,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05.8%、96.6%、83.3%、75.8%,尽管从趋势看其资产负债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仍高于70%,远高于同行可比公司。
虽美晶新材称系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大幅增长所致,仍令人怀疑美晶新材是否为上市圈钱而美化业绩。
其次,招股书显示,美晶新材目前在中国境内半导体石英坩埚市场占有率第一,市场份额为23.90%;目前在光伏石英坩埚市场份额占有率第一,市场份额为21%。公司自称,在半导体石英坩埚领域有长时间的技术沉淀,产品技术成熟、质量优异。
然而,美晶新材的发明专利仅有4项,且3项为继受取得,4项全部是2018年以后取得,两项为2022年取得。此外,美晶新材的研发费用也低于另一家石英坩埚龙头欧晶科技。
图片

因此公司所谓的技术成熟、长时间技术沉淀的可靠性一度引发外界质疑。


邱敏秀和她的学生
美晶新材是否美化业绩有待查证,但是小盒子对其技术水平还是秉持信任态度。
毕竟晶盛机电、美晶新材的背后可是站着强大的浙大技术天团。
技术领衔自然是晶盛机电创始人邱敏秀女士。1945年,邱敏秀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62年,年仅17岁的邱敏秀就读浙江大学机械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浙江临安通用机械厂,做了8年的技术员。
图片
1977年,32岁的邱敏秀回到母校浙大,在液压教研室、流体传动及控制研究所、机械电子控制工程研究所工作,历任实验室主任、研究员、机电所副所长等职。1999年,出任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直至2005年退休。
在此期间,邱敏秀女士“硕果累累”:她曾承担与参与电液控制技术领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以及省部级科技项目30多项;科研成果曾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
2006年,也是邱敏秀退休后的第二年,61岁的她带领学生转战商界,创建晶盛机电,开启人生新的尝试。
自成立之后,晶盛机电凭借自身较强的科研能力,借鉴国内已公开成熟实验成果,仅用4个月的时间,就研发出我国第一台“全自动TDR80A型单晶硅生长炉”,为我国光伏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2年,晶盛机电成功登陆创业板,67岁的邱敏秀成为彼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年龄最大的董事长。
2022年,77岁的邱敏秀以185亿元的身价位列《2022年胡润百富榜》第309名,成为光伏圈女富豪。
第二位是邱敏秀的学生曹建伟。他也是技术出生,拥有正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的头衔。除了曾获得浙江省多个省级科技奖项,妥妥的技术出身外,目前曹建伟同时兼任晶盛机电研发中心主任。而且,从邱敏秀掌舵晶盛机电以来,曹建伟一直担任公司总经理,可以说是邱敏秀一手培养出来的人才。
图片
2016年,即晶盛机电上市四年后,71岁的邱敏秀选择退居幕后辞任董事长一职,将公司的经营权“传位”于学生曹建伟,而非在晶盛机电任职且拥有股份的子女。
当然,接棒后的曹建伟也没辜负邱敏秀的期望。2016年后,晶盛机电的业绩一路飙升,其营业收入从2016年的10.9亿元飙涨至2022年的106.38亿元,归母净利润也由2.04亿元上升至29.24亿元,营收翻了将近10倍,利润翻了14倍左右。
第三位是邱敏秀背后的男人。她的丈夫路甬祥曾在浙江大学工作,先后担任讲师、研究室主任、校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流体传动及控制研究所所长等职,二人曾联合发表多篇流体力学的文章,也曾共同申请过专利技术。
图片

1990年后,路甬祥相继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55岁时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孤注一掷的晶盛
邱老师尽管投身商界,仍不忘技术研发。美晶新材的母公司晶盛机电,拥有1354名研发人员,以教授、博士、硕士为核心的研发与管理团队,拥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外国专家工作站、院士工作站以及省级重点研究院等科研人才平台等。
公司于2007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全自动TDR80A型单晶硅生长炉”,并在随后时间里,陆续研发出各种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制造设备,在光伏行业的技术地位无法撼动。
图片
目前,晶盛机电主营业务产品为应用于光伏和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上游的晶体生长及加工设备,同时延伸布局了蓝宝石材料、碳化硅材料以及相关产业链核心的辅材耗材,如石英坩埚、金刚线、精密零部件等领域。
回首往昔,技术之路注定孤独。
2005年,尚德在美国纽交所上市,2006年,创始人施正荣成为了中国光伏行业催生的第一个首富,身家186亿美元。这一年,很多人都看到了光伏和半导体未来的巨大发展潜力,许多实力企业跃跃欲试,“挖金矿”的队伍竞争激烈。
“淘金者”众多,光伏“卖铲人”应运而生。
从光伏硅片产线的设备投资来看,建设1GW单晶硅片产能需要的主设备投资约1.85亿元。主设备包括单晶炉、截断机、开方机、磨面机、切片机、分选机、插片清洗机等,其中单晶炉(全自动晶体生产炉)价值量最大,约1.2 亿元/GW,在设备投资中占比约67%;其次是切片机,价值量0.26亿元/GW,在设备投资中占比约14%;其余设备包括截断机、开方机、磨面机、分选机和清洗机等,价值量占比在2%-6%左右。
身为技术流,晶盛机电选择了含金量最高、最核心的生产设备,这一年,晶盛机电开启了他的单晶炉制造设备之路。
图片
这条路并不好走,2003年就进入单晶炉生产领域的京运通公司,凭借先发优势,在2011年之前一直保持光伏长晶设备龙头地位。
2006年以来,多晶硅片技术路线凭借技术门槛、成本相对更低的优势,一直都是光伏行业的主流路线。2008年起,京运通开始将重心转移至多晶硅铸锭炉生产。同年,晶盛进入光伏长晶设备领域,期间也生产过多晶炉,但始终以单晶炉生产为主。
2012年光伏行业遭遇美国“双反”政策,行业进入下行周期,长晶设备玩家收入大幅下滑。
晶盛机电却抓住了重新洗牌的机会。
2013年,隆基在传统的多晶硅技术之外另辟蹊径,成功掌握拉晶技术和金刚线切割新工艺,实现单晶硅片单片成本成功低于多晶,打开光伏制造的全新格局。
2015年,隆基全面完成金刚线切割对传统砂浆切割的替换,单晶硅性价比开始超越多晶硅。
晶盛机电凭借在单晶炉多年深耕积淀的经验,收入体量开始大幅超越曾经的龙头京运通。
这条单晶之路,晶盛机电坚定地走了10年。

2023年,伴随着光伏行业由P型向N型转型,公司也推出了第五代超导单晶炉,可以大规模降低氧含量和缺陷,提升转化效率,为光伏 N 型高效率电池奠定了材料基础。


最后

近年来,光伏行业的发展如火如荼,吸引了无数企业争相跨界投资。然而,光伏技术是一个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领域,只有不断进行研发和创新,才能跟上市场的步伐,满足不断提高的技术标准和市场需求。因此,拥有核心技术、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强大,而缺乏核心技术、盲目进入光伏行业的中小光伏企业、落后产能则将很快被淘汰出局。

通过加大研发,企业可以开发出更高效、更可靠、更环保的光伏产品和技术,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这些创新的产品和技术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加大研发投入也有助于企业及时跟进光伏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前布局和抢占市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只有紧跟技术潮流,提前做好规划和布局,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研发对于光伏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和源动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研发和创新,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并发展壮大。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整个光伏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木木
审核:诸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