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末红巾军起义有多乱?12年如何遍布全国,从6股发展到9股势力?

 where5 2023-11-24 发布于四川

元朝末年,因为政治的黑暗,种族的压迫,经济的崩坏,遂激起全国性的民变。

第一个起兵的,是台州人方国珍,时在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过了三年,因为治河的骚扰,韩山童、刘福通、李二、徐寿辉等纷纷起兵。

图片

从此群雄蜂起,天下大乱,直到元朝的崩亡,其间大小民变,无虑百数。

1、农民起义的初兴

(1)方国珍的起兵

元末最早的民变,是始于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广州增城人朱光卿的造反。

以后民变迭起,在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有台州(今浙江临海)黄岩人方国珍,纠结百姓,亡命入海,常劫掠沿海的漕运。

诏遣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朵儿只班发兵讨捕,追到福州,官兵先胜后败。从此方国珍便在渐江沿海一带,从事劫掠。

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元朝再遣江浙行省左丞孛罗帖木儿前往讨伐。方国珍率所部纵火鼓噪,官兵皆不战而溃,赴水死者过半,孛罗帖木儿竟被方国珍所俘。

当时江淮一带群雄蜂起,政府无力兼顾。为了息事宁人,特派达识帖木儿往黄岩优诏招抚,方国珍兄弟受招投降,遂授为定海尉。

可是不久又复叛变,台州路达鲁花赤泰不华力战而死。以后方国珍屡叛屡降,而政府是屡讨屡抚。因为中原大乱,朝廷对于方国珍竟无可奈何。

朝廷尝募地方义勇讨伐,往往全家死难不得功赏,反不如方国珍之党,一反一降,反得大官。于是民附从方国珍者日众。

方国珍的势力,是越剿越强,所做的官是越反越大。到至正十六年官授万户,十七年更升做了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方国珍在名义上虽接受元朝的官爵,实际则占据庆元(今浙江鄞县)、温、台、几州之地,成为一个独立的势力。

(2)韩山童的起兵

元朝提倡佛教的结果,在朝廷贵族之间,则有喇嘛西僧之淫乱宫廷;在民间社会则又有白莲教起事。

图片

所谓白莲教,源本出于佛教之白莲社(晋高僧慧远,结白莲社于庐山)以皈依净土为宗,后来民间附会而结成为一种迷信的教团。

有永平人韩山童(原籍真定栾城)世为白莲教徒,组织白莲会,烧香聚众。在至正初,因民心怨望,倡言天下将乱,弥勒佛降世,明主当出,一时百姓纷纷附从。这情形极类似汉末黄巾所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后来就有颍州人刘福通、杜遵道、罗文素等与韩山童等结合。

并称韩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当为中国主。

那时正当贾鲁治河,刘福通秘密雕造了一个独眼的石人,预先埋在黄陵冈河床之下,故造谣言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后来被河工掘出,果然人心为之浮动,刘福通就在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春杀黑牛白马聚众起事。

他这种利用群众的迷信心理,又好像秦末陈涉吴广的篝火孤鸣。

刘福通既与韩山童等密谋起义,被县官发觉,派兵围捕,将韩山童捉住正法。其妻杨氏与其子韩林儿,闻风逃走。

刘福通则纠合党徒正式起兵,攻破颍州(今安徽阜阳)占据了朱皋(在河南南阳地方),分兵进攻罗山、上蔡、真阳、确山诸县,又进犯舞阳叶县,攻新息二州。

一时声势浩大,踩躏遍于今皖北豫南之地,聚众有十万人,以儒生杜遵道为谋主,时在至正十一年五月。

图片

所部都以红巾裹头,号称红巾军,又因为他们以烧香聚术,所以又号称香军。元朝派遣枢密同知秃赤发诸路蒙汉兵去讨伐,竟不能克。

(3)芝麻李的起兵

因为刘福通的号召,同时起兵的,还有萧县的李二,濠州的郭子兴。

那时淮水一带饥荒,有萧县人李二,家中储藏芝麻一仓,发以赈济。百姓为之欢呼,称他做芝麻李。

芝麻李见岁饥民贫,又闻刘福通起事,遂与其党赵君用、彭二郎等八人结盟起义。一举而攻下徐州,募兵至数万人,乘胜攻下宿虹丰沛诸州,以响应西南的刘福通。

元朝闻知淮水流域的民变扩大,乃调发两淮盐丁五千人反攻徐州,又派知枢密院事月阔察儿增援秃赤,皆被李兵所败。

乃再遣平章政事巩卜班发待卫汉军与蒙古兵数万人,进讨刘福通,遭遇了刘福通的伏袭,官兵败退三百里,巩卜班阵亡。

再派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与卫王宽彻哥将精兵三十万去讨伐刘福通,结果全军溃散,卫王被俘,也先帖木儿亡命逃走,军资堆积如山,悉为刘福通所有,这是至正十二年夏天的事情。

也先帖木儿是脱脱丞相之弟,脱脱见也先帖木儿兵溃,便自请前往征讨。于至正十二年九月脱脱将兵力战,克复了徐州,杀死了芝麻李。

(4)刘福通的起兵

赵君用与彭二郎则率领芝麻李残部亡走濠州,去投奔郭子兴。

郭子兴定远人,父郭公,原籍曹州,以卖卜为生。客游至定远,为人说吉凶祸福往往而中,在地方上颇有号召力量。邑中富人有瞽女无所归,郭公娶之,从此日益富饶。

郭公有三子,子兴居其次。子兴为人任侠好宾客。至正年间淮水一带大乱,刘福通起兵,百姓纷纷响应。

图片

在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春天,郭子兴便纠集了壮士数千人,袭击了濠州。与郭子兴一同起事的还有孙德崖等四人,皆自称元帅。

及至芝麻李死,赵均用彭二郎等诸人投奔濠州与郭子兴合伙,其势乃更大。

脱脱既克复了徐州消灭了芝麻李,乃分道增兵去讨伐刘福通。刘福通在至正十二年到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几年之间与官兵转战于豫皖一带,互有胜负。

十五年二月,刘福通在砀山地方找到了韩山童之子韩林儿,因拥立为皇帝,号称“小明王”。建都在亳州,国号宋,改元龙凤。以其母杨氏为太后,杜遵道、盛文郁为丞相,刘福通则自与罗文素为平章政事。

又拆太清宫木材,建造宫阙。刘福通恨杜遵道专权,不久杀死杜遵道而自为丞相。刘福通从至正十一年起义,到至正十五年据毫州建国号,也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权。

(5)徐寿辉的起兵

在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与刘福通、李二、郭子兴等同时起兵的还有徐寿辉。

徐寿辉一名贞,是蕲州罗田人(湖北罗田),以贩布为业,往来蕲黄之间。原先在袁州地方有妖僧彭莹玉,善用泉水治病,以妖术惑众,聚众五千余人,僭称国王,后为官兵所杀,其徒众逃走淮西,见徐寿辉像貌雄伟,身有赤光,便奉之为主,发兵起事,时在至正十一年九月。

随即攻下了蕲水进陷黄州。徐寿辉因自称皇帝,国号天完,以蕲州为国都,建元治平。其部众亦以红巾裹头,和汝颍一带的相同。

徐寿辉初起时,兵势很盛。

在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春,有孟海马起兵攻陷襄阳荆门,以响应徐寿辉,寿辉遂乘势攻陷了汉阳、武昌、安陆等地,安陆知府丑卢全家自尽而死,湖北沿江郡县都望风奔溃。

徐寿辉的大将赵普胜拥兵舰顺流而下,进攻江西,江州总管李黼拒战,城陷死难。赵普胜既陷江州,复陷南康。到十二年三月间,尽陷江西的袁、瑞、饶、信诸州。

西方的孟海马又攻陷长江上游的归、峡、房诸州,直进至四川的夔州。于是江南一带为之震动,地方百姓纷纷响应。

是年七月,徐寿辉将项普略复自江西经昱岭关,进入浙江,攻陷了杭州,杀死参知政事樊执敬。

元大将董搏霄与江浙平章教化,力战杀退了徐寿辉之兵,又收复了杭州。

于是官兵乘势各路反攻,一时徐寿辉所得的州县,又纷纷为官兵所克复。到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冬,元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卜颜帖木儿及西宁王牙罕沙等合大兵二十万分道进攻蕲水。

图片

徐寿辉出战,大败,逃入黄梅山中。官军攻入城中,俘虏了天完的将相以下的官吏四百余人,遂尽复武昌诸路,及均房等州。朝廷以敌兵已溃遂檄诸路班师。

徐寿辉的起兵是从长江中部的湖广地方发展到江浙而遭受到挫折。

(6)张士诚的起兵

在长江下游的江浙地方,则南有先起兵台州的方国珍,北有后来起兵高邮的张士诚。

张士诚泰州白驹场人,少有膂力,厚重寡言。与弟士义、士德、士信,都以驾船贩私盐为生,但为人轻财好施,颇得众心。

尝卖盐与地方富豪,受富豪之凌侮,或负其直不酬,尤其弓手邱义最欺侮张士诚。张士诚忿怒,便率领诸弟及壮士李伯异等十八人,杀死邱义,并灭诸富豪之家,于是就趁天下大乱,起兵造反。

一般盐丁正为税役所苦,便蜂走附和,公推张士诚为主,一举而攻陷了泰州、高邮,杀死知州李齐,时在至正十三年五月。

江浙行省派遣枢密院都事石普往讨,兵败阵亡。张士诚既屡破元兵,遂自称诚王,国号周,建元天祐。

十四年张士诚进攻扬州,又击败行省丞相达识帖木儿,进陷天长诸县,切断了运河粮道。是年九月,诏丞相脱脱总制诸路大举讨伐张士诚。

脱脱大败张士诚于高邮,又破张士诚之兵于天长六合。当时元兵号称百万,旌旗千里,张士诚大惧,以为亡在旦夕。不料朝中发生变化,元顺帝听信了哈麻的谗言,将脱脱解除兵权。

图片

脱脱一去,张士诚的声势复振。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张士诚遣其弟士德由通州渡江攻入常熟,昆山、嘉定、崇明等地,相继降于士诚。

十六年二月,又攻陷了平江、常州、湖州,张士诚便自高邮迁都于平江。改平江为隆平府,立省院百司,以术士李行素为丞相,弟士德为平章政事。当时吴中的钱谷甲仗有如山积,皆为张士诚所有。

2、农民起义的扩大

以上所说的群雄起义,虽然他们各有一个起义的根据地,各有一个活动的势力圈,但是这个势力圈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围。

因为他们都是流窜性质,他们和官兵作战也还是互有胜负,往往此剿彼窜,此伏彼起,所以其发展情况是错综复杂,十分混沌。

大致说来,在至正十三四年时,张士诚占据今苏北扬州(江都)、高邮一带;方国珍占据今浙江沿海的鄞县(庆元)、临海(台州)、永嘉(温州)一带;郭子兴等占据今皖北的凤阳(濠州)、定远、滁县一带(原在徐州萧县的李二则被元兵所消灭,其残部并入郭子兴);刘福通则占据今皖豫之间的亳县、阜阳、太和、沈邱一带;徐寿辉则出没于皖鄂赣三省交界之蕲州、黄梅、江州一带。

从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到十六年,这两三年间,是一个重要的关键。元朝因为脱脱的被害,前方的士气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以后元朝的统帅乏人,调度无方,民变的形势,乃如火浇油为之全面扩大。

当时有三大变化:

一为徐寿辉的死灰复燃,一为刘福通势力的坐大,一为郭子兴部将朱元璋的崛起。

(1)徐寿辉势力的分化

徐寿辉在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冬,为元将卜颜帖木儿所破,全军覆没,逃入了黄梅山中。

一时徐寿辉所得之湖广、江浙州县,皆为元兵所收复,元朝乃诏诸将班兵。不料元兵方去,徐寿辉复出,纠集残部,聚合饥民,声势复振。

至正十五年,徐寿辉的部将倪文俊大破元将宽彻不花,攻陷了武昌汉阳等地。

十六年,倪文俊迎接寿辉建都于汉阳。是年连陷岳州、常德、澧州、衡州等地,遂掩有今湘鄂两省中部之地。文俊骁勇善战,为元兵所畏,称为倪蛮子。

徐寿辉为人宽纵,权在群下。最初丞相邹普胜用事,后以倪文俊为相,大权全又掌握在倪文俊之手。

徐寿辉的部下除了倪文俊之外,还有两员大将,一是明玉珍,一是陈友谅。

图片

明玉珍是湖北随州沔阳人,原本是农家子弟,性情豪爽为乡人所推服。

在至正十一年时,刘福通、徐寿辉等起兵,江淮大乱。明玉珍便与里中父老子弟团结千余人,聚屯在青山,筑寨以自守。

及徐寿辉称帝蕲州,遣人招玉珍道:“来则共富贵,不来则举兵屠之。”

明玉珍不得已,遂引众归附了徐寿辉,成为徐寿辉手下的一员大将。

明玉珍与元兵作战时,曾为流矢所中,眇一目,人因呼为“明瞎子”。

明玉珍常独率一支军队,在长江上游作战。拥有斗船五十艘,掠粮于川峡之间,深入夔州地方。及徐寿辉建都汉阳,据有长江中流,便令明玉珍溯流而上,进取四川。

明玉珍就在至正十七年,率兵进袭重庆。元守将完者都与哈麻秃不协,地方全然无备,明玉珍一鼓而下重庆。

完者都遁走,哈麻秃被俘。重庆城中父老久为蒙古所苦,闻明玉珍来,以香花迎接入城。重庆既下,附近的州县也都纷纷来降。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完者都收拾军队,反攻重庆,复为明玉珍所破。

于是明玉珍乘胜袭取成都,略定了两川郡县。这时明玉珍在名义上属于徐寿辉,而事实上则自成一军,为蜀中之王。

陈友谅湖北沔阳人,本为渔家子。幼时略读诗书粗通大义。后为州吏,郁郁不得志。

图片

因为他的叔父陈普文从徐寿辉、倪文俊起义,陈友谅便也跟随入伙。

初在倪文俊部下为簿书掾,后来因屡立战功,亦自率一军为元帅。倪文俊既专权用事,阴谋要杀死徐寿辉,没能成功,于至正十七年引兵出走黄州。

陈友谅便乘机袭杀了倪文俊,兼并其众,自称平章政事。

陈友谅既据黄州(湖北黄冈)于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春与赵普胜、祝宗等兵进攻安庆。

安庆是江北一个重要军事据点,守安庆的是元淮南行省左丞余阙。

余阙字延心,唐兀儿氏,世居河西,父沙刺藏卜官庐州,遂为庐州合肥人。余阙为官,清正廉明,深得士心。

那时江淮间的城镇纷纷陷落,独余阙扼守孤城与陈兵奋战了六年之久。

待至陈友谅大举进攻,余阙督军抵抗,经过了一番惨烈的战斗,终于不守。城陷之日,余阙负伤自到投水而死。陈友谅既下安庆,乘胜南下,又攻下江西的龙兴(南昌)、信州等路。

徐寿辉欲徙都安庆,而陈友谅竟不奉命。陈友谅的为人是雄猜而有权术,比倪文俊更加跋扈。

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徐寿辉自行引兵东下,行至江州,被陈友谅所劫持,尽杀其从者,而将寿辉加以幽禁。友谅乃自称汉王,建都江州。明年终于害死了徐寿辉,而自称大汉皇帝,建元大义。当时陈友谅据有湖广、江西之地,成为长江中游最强大的一支势力。

明玉珍在四川闻知陈友谅弑主自立,便发兵扼守三峡,和陈友谅断绝交通,而自立为陇蜀王。

后来到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正式即帝位于重庆,国号大夏,建元天统。明玉珍的为人,节俭好学,颇能礼贤下士。

曾礼聘隐士刘镇为军师,自比做刘备之得诸葛孔明。又仿周礼,设六官之制,以戴寿为冢宰。

图片

改知府为刺史、知州为太守。定赋税十一之制,免力役之征。许多作风颇有复古之趋向。在那兵荒马乱的时候,颇能得到蜀中人士的归心。

这长江中游徐寿辉的一支军队,到至正二十年后分化成为上游的明玉珍(夏)和下游的陈友凉(汉)两大势力。

(2)刘福通势力的扩展与瓦解

刘福通在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拥奉韩林儿为帝,号称小明王,建都于亳州,而刘福通自为丞相,韩林儿不过是个傀儡。

那时负责在黄河以南平乱的,是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答失八都鲁。是年冬答失八都鲁大败刘福通于太康,进围亳州。

刘福通支持不住,便挟持着韩林儿南走安丰(今安徽寿县)而再以安丰为根据地。为时不久,刘福通的势力复盛,并且派遣他手下的将领分头出击,发动了一个大规模的游击战略。

当时分兵三路:

派遣大将毛贵向东北进攻山东;派遣大将关铎、破头番、沙刘二、冯长舅、王士诚等北攻晋冀。

关铎崇安人,勇而多谋,刘福通作战时常以为先锋,所向无前,绰号人称“关先生”。

再派大将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进攻关陕。

这些军队都采用避实就虚的方法,转战而前,发展得非常迅速。而刘福通侧自率兵进攻河南中部诸州以夺取中原。

这时刘福通的军队好像黄河决口一般,横流奔放,四面突决,使得西自关中,东至齐鲁,北到河北、辽东,形成一片大乱。

东路的毛贵,作战骁勇,于至正十五年攻入山东,连陷莱州、益都、莒州等地。

是年七月,有镇守黄河的义民万户田丰,突然拥兵叛变,投附了毛贵,并攻陷了济宁,于是毛贵的兵势大盛,至正十八年,毛贵攻陷了济南,杀死了元朝的大将河南行省右丞董搏霄,而田丰则攻陷了东平东昌,毛贵为人颇有才略,既占据了济南,又攻下了山东不少州县。

便在济南建立一个宾兴院,单选用了一批元朝的故吏,令其分守各路。又在莱州一带设置屯田三百六十处,每屯相距三十里。造大车百辆往来运送粮秣。厘订田赋税额十取其二。

图片

一切军政经济的战地措施,多所建树,因之颇获民心。

毛贵占领了济南之后,并未停留。再乘势长驱北进,以破竹之势,连陷清河、河间、取道直沽、攻陷了蓟州,迫近了大都。

朝廷震动,议欲迁都避难。幸赖知枢密院事刘哈剌不花击破毛贵于柳林,毛贵乃复引兵退回济南,京师乃得转危为安。

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秋天,又有义兴万户王信以滕州降附毛贵,毛贵乃掩有山东之地。

再说西路的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这支军队。

在至正十七年的秋冬之标,他们自武关突入关中,攻陷了商州,直趋长安,分兵抄掠同华诸州,一时关中大乱。

陕西行台豫王阿剌忒纳失里竟束手无策。时察罕帖木儿与李思齐起兵中原,屡破乱兵,兵锋甚锐。

阿剌忒纳失里乃移书求救于察罕帖木儿,察罕帖木儿便与李思齐率领精兵入援关中。果然察罕帖木儿一到,便将乱兵杀得大败。

诏以察罕帖木儿为陕西行省左丞。白不信既败,乃西走秦陇,进攻凤翔。察罕帖木儿自将铁骑从后追赶,昼夜驰行二百里,赶到凤翔与凤翔守军内外夹攻,再将白兵击溃斩首无数。

白不信、李喜喜等遂亡命入蜀,时在至正十八年。后来这支军队留在川中很久,而最后终于投降了明玉珍。

发展得最快的是关先生破头潘冯长舅等,这支北路的军队,在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的九、十月间,越渡黄河,进陷泽潞攻入壶关。

在至正十八年,北趋沁州冀宁(山西太原),并分兵四出,足迹遍于汾水流域。

时察罕帖木儿在陕西破敌立功,奉朝廷命,再调到山西境内继续平乱。察罕帖木儿派遣他的大将虎林赤、关保等,将关先生破头潘等击败,并分兵屯守太行山诸道切断了关先生的后路联络,以防其回窜。

图片

察罕帖木儿以功晋拜陕西行台右丞兼知河南行枢密院事,奉命守御关陕晋冀。

关先生既为察罕帖木儿所败,归路又被截断,乃索性向北流窜。

于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冬攻陷了大同,大掠塞北诸郡,一直攻到上都开平,大焚宫阙。在上都也未停留,继续向东北窜扰,于十九年窜入辽阳境内。

从十九年到二十年(公元1360年),关先生等转战高丽、辽阳之间,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关先生与破头潘、沙刘二等大举攻入高丽境内,直陷高丽东都开城,高丽王亡命出走。

又纳女请降,并献出许多年轻貌美的女子配给关先生部下将校。军士大喜纵情欢乐,不复戒备。不料竟中了高丽人的美人之计、一夕,伏兵四起,将关先生沙刘二等一齐杀死。全军悉被坑屠、只有破头潘从间道亡命逃回宣德,后来投降了元将孛罗帖木儿。这支军队竟归消灭。

这里再说刘福通本人,自安丰北上转战于大河南北,在至正十七年冬攻下了曹、濮、大名、卫辉诸路,负责在河南境内平乱的元将答失八却鲁忧愤而死。

在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五月间,刘福通终于攻下了北宋的旧都汴梁,就以汴梁为都城。

在旧皇城内建筑宫殿,迎接韩林儿入居其中。刘福通自为太保,以毛贵、田丰为丞相,王士诚、杨诚、陈猱头、续继祖等分别为平章政事。

此时,元朝的大将察罕帖木儿,已西平关陕北定河东,便调发秦晋诸路军队,水陆并下,大举来讨伐刘福通。

将汴梁城团团围住,刘福通屡战屡败,乃闭城死守。从至正十九年五月到八月,困守了一百多天,城中食尽。刘福通与韩林儿突围出走,再逃回安丰。于是察罕帖木儿克复了汴梁,一时官军声威大振,诏以察罕帖木儿为河南平章政事。

原先和芝麻李一同起义的赵君用、彭二郎,自从芝麻李死后,赵君用与彭二郎逃奔濠州,去投郭子兴。

不久彭二郎死,赵君用专横跋扈,不能与郭子兴合作,于至正十七年赵君用与彭二郎之子彭早住占据淮安自立为王,赵君用称永义王,彭早住称鲁淮王。

后来彭早住又死,赵君用乃东走山东投奔毛贵。

赵君用又与毛贵发生了利害冲突,在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四月,赵君用在济南置酒设伏,害死了毛贵,而赵君用旋被刘福通的部将续继祖所杀。

群雄自相火拼,于是山东大乱,只有占据东平的田丰声势未衰。察罕帖木儿既克汴梁,闻知山东群雄自相残杀,便会合诸路军队继续东征。

图片

于至正二十年夏长驱直捣东平,大破田丰,斩首万级。田丰抵敌不住,便与王士诚一齐投降,察罕帖木儿乘势进击,克复了济南。这时山东诸城纷纷收复,只剩下了一座益都城围攻未下。察罕帖木儿有一天巡视营垒,巡视到田丰营中,田丰与王士诚突又叛变,将察罕帖木儿刺死。

察罕帖木儿虽死,察罕帖木儿的儿子扩廓帖木儿却继领父职。一面将田丰王士诚捉住杀死,一面指挥三军奋勇作战,终将益都攻下,俘虏了陈猱头等二百余人,于是山东终于讨平,时在至正二十一年冬。

图片

刘福通纵横中原的几支军队先后被歼灭,占据的城镇也都被元朝相继收复,到这个时候,元朝颇有一种恢复气象,但是因为朝中的政变与内讧,遂使全面的局势又复逆转,而给朱元璋造成了成功的机运。

(正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