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的开拓者——任伯年

 夕妙斋 2023-11-24 发布于上海
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的开拓者——任伯年

苏武牧羊图轴(中国画) 任伯年

任伯年为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的开拓者,是“海上画派”以兼工带写的花鸟画和人物画为特征的前期代表人物。他与任熊、任薰并称“海上三任”,又与虚谷、蒲华、吴昌硕有“海派四杰”之誉,徐悲鸿称他为“仇十洲以后中国画家第一人”。任伯年研习传统名家经典,又融合民间艺术和西洋绘画,主题时尚,重视写生,形成了清新明快、现实感强的风格。即日起至12月9日,由绍兴市人民政府主办,绍兴市委宣传部、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绍兴市文联、绍兴市文化旅游集团承办的“笔无常法 雅丽丰繁——任伯年绘画作品展”在绍兴博物馆(徐渭艺术馆)展出,这是继“畸人青藤——徐渭书画作品展”“高古奇骇——陈洪绶书画作品展”后,又一场弘扬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展览。

  作为首个全面展示任伯年平生艺术风貌的特展,绍兴博物馆携手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等国内24家文博单位,甄选出任伯年及师友、后学的书画精品158件(组),其中一级文物27件、二级文物32件、三级文物79件,许多作品是首次与观众见面。展览以任伯年的人物画、花鸟画为重点,兼及其取法对象和师友传承,系统地呈现任伯年画风的形成与影响,和以任伯年为代表的海派绘画包容、开放、多元的特点。

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的开拓者——任伯年

羲之爱鹅图轴(中国画) 任伯年

任伯年的花鸟画早期“喜学宋人双钩法”,吸收了任熊、任薰花鸟画双钩填彩、对比鲜明的特点和陈洪绶略带夸张的造型。19世纪70年代起,其技法已是双钩填彩和写意并进。陈淳的草书入画、徐渭的奔放淋漓、恽寿平的细腻妩媚、李鱓的雄健泼辣、王武的明丽赋色、华嵒的机趣天然、八大山人的不落常规,他都有所撷取,尤其重视作品意境的创造。他的花鸟作品在数量上也超过了人物画。如故宫博物院藏《牡丹白头图轴》,以小写意笔法绘一白头翁鸟栖于枝头,以没骨法画蓝牡丹。画中枝叶起伏有致,与下方笔触疏朗肆意的岩石形成疏密对比。又如上海中国画院藏《黑猫图横卷》,全卷繁简节奏有序,黑猫主体突出,富有生趣,体现出作者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和精湛的写生能力。而故宫博物院藏《风柳群燕图轴》,为春燕风中嬉戏的小品画,是以实托虚手法表现“风”的代表作,其构思、笔墨的精湛都反映了作者在创作成熟期的水准。

  任伯年的山水画相对较少,但有其特色。他早年多习青绿山水,仿过唐代“小李将军”李昭道,色彩繁富辉煌,后又学石涛笔意。中年以后,他先是师法明代丁云鹏、沈周和蓝瑛,而后学习元人水墨,追慕吴镇和王蒙,纵意探求,“气韵生动,皴擦多逸致,绝无烟火气”。到了晚年,他的画法又酷似八大山人一路,喜作简笔山水。上海博物馆藏《仿大涤子山水图轴》仿石涛作浅绛山水。画面奇峰高耸,山石掩映,烟云叠嶂,浓淡相生,虬松苍劲,青绿色点缀恰到好处。幽谷中一高士独坐亭中远眺山景,别具意趣。任伯年山水画多为兴到之作,不着意刻画、层层皴擦,只是信笔挥洒,体现出“写”的特点。

  “海上画派”作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开端,其前期的主将任伯年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鸦片战争后社会的动荡和悲愤,一方面展现出市民社会的兴起和市场对艺术的影响。任伯年之后,与其亦徒亦友的吴昌硕以金石入画,成为后期海派绘画的领军者。王震、江寒汀直接继承了任伯年的衣钵,黄宾虹、陈师曾、刘海粟、潘天寿、傅抱石、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等无不从任伯年的作品中汲取营养。任伯年的画作,师古人而不拘泥,融众法且追摹西风,运匠心皆有所本,重写实又迭出新意。画风明丽,清新爽目;意涵明了,屡见巧思。他的作品看似随意,线条勾勒、笔墨挥洒,以及别出机杼的画面构图、色彩组合,为中国传统绘画开辟了新天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