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尔滨三中历史寻踪

 雪峰读书 2023-11-24 发布于黑龙江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是黑龙江省级重点中学,列榜全国优秀中学。是哈尔滨市、黑龙江省的骄傲,哈三中的学子们都以自己的母校而自豪。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成立于1923年10月,初名为中东铁路路立普育学校,由督办王景春创建,校址在南岗原莫斯科商场第二号房(现省博物馆内)。

学校系东省铁路为华籍职工子女所立,属私立学校,归中东铁路管理局学务处管理。成立之初的普育学校只有小学部和幼儿园部,稍后才有初中部,幼稚园(后不久停 办)主任董琴宣,有教职员3 人,两个班,幼儿51 名。招小学学生110人,男生80人,女生30人。

1927年,中小学分立,小学改称东省特别区第一学区区立第十七小学校。

其校舍是借用莫斯科商场的场地(后改为莫斯科商场、东省文博会等,今省博物馆址)。

1926年8月东省特别区成立教育局,特别区分为四个学区,南岗地区随哈尔滨市划归第一学区,哈满沿线为第二学区、哈绥沿线为第三学区、哈长沿线为第四学区。

至1930年一区十七小学共有9个班,341个学生,教师18人。

据悉,1923年中东铁路局创办的普育学校是现哈尔滨市南岗小学的前身。(引自2019年10月12日东北网)

哈尔滨市南岗小学校1954年建校,校址在南岗区燎原街59号。2019年7月更名为哈尔滨市一曼小学校。

1938年南岗国民优级学校。

这是现在的黑龙江省博物馆。始建于1906年,主楼是一座欧洲巴洛克式建筑,为原莫斯科商场旧址,为国家一级保护建筑。为地上二层地下一层的砖混结构,平面呈折线形对称布局,共15个独立单元,各自向街道和内院开门,并各有上下连通的楼梯。

莫斯科商场由中东铁路局出资修建并管理。原用于俄国向中国东北销售商品的批发货栈市场,他不是像秋林洋行那样的零售商场。批发货栈主要有布匹店、搪瓷制品店等,还有电报局、商务陈列所及其所属的调查局、介绍局和分析室等为商家服务机构。陈列所可以展销商家商品。

1918年以后生意不景气,商场被迫歇业。1922年商场转交东省文物研究会使用并管理,但产权仍归中东铁路局所有。东省文物研究会不仅研究文物,而且研究有关北满的所有领域,附设有图书馆和展厅,这就形成了现在的黑龙江省博物馆的前身。东省铁路公司督办王景春为东省文物研究会首任会长。

上图:1924年东省文物研究会会长王景春博士及干事部众会员合影。

莫斯科商场除文物研究会使用外还有空余地方,于是陆续有单位机构搬进来。

1919年东省铁路职工消费组合社成立,总铺设于莫斯科商场五号房。

1921年中东铁路路警处由江沿巴里斯街迁入莫斯科商行第四号房内办公。

1923年10月3日,由中东铁路公司督办、东省文物研究会首任会长王景春倡导创办的中东铁路普育学校(现今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前身)成立于莫斯科商场二号房内。

王景春以督办和会长双重身份,利用莫斯科商场的空余空间提出创办普育学校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普育学校的创办者是当时任东铁路公司的督办王景春(1882-1956)字兆熙,河北滦县人。1920 年王景春被任命为中东铁路督办。

1882年(清光绪八年)生。幼年,肄业于美以会附设小学。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避居美国使馆,充任教会翻译。1904年,代表中国商家赴美国,参加圣路易世界博览会。事毕,由清政府资助留学美国,入耶鲁大学习土木工程。1908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旋转学伊立诺州立大学,习铁路运输管理。1911年毕业,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1912年2月,任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参事。嗣任京奉铁路局副局长。1913年,调任京汉铁路局副局长;同年,派为交通部统一铁路会计委员会副会长。1914年7月,任北京政府交通部铁路会计司司长。1917年,任京汉铁路局局长。1919年,以中国代表团专门委员出席巴黎和会;同年,被协约国组织联合特别委员会任为该会技术部中国代表。嗣任中东铁路会办。1922年,派为督办,并指定兼任该路理事会理事长。1925年,任英国退还庚款谘议委员会委员。1931年,任伦敦购料委员会委员兼总干事。1949年,中英庚款购料事务结束后,迁居美国加州洛杉矶附近克拉蒙特,继续从事《国音汉字罗马化之汉英字典》工作。1956年6月17日,病逝于美国克拉蒙特。终年74岁。着有《Railway Problems in China(中国的铁路布局)》等。

1923年,王景春还倡议修建许公学校。许公学校是为了纪念东清铁路(中东铁路)第一任督办许景澄而得名,它是1923年纪念中东铁路修建25周年时,开始修建,1924年12月该校成立,建校初期称“许公纪念职(实)业学校'”,设有机械和建筑两个专业。校址在哈尔滨市南岗区邮政街341号。

1923年,普育学校第一届家长委员会在此成立。

1926年,东省特别区从中东铁路局手中收回普育中学办学权。

1927年将普育学校改为东省特别区第三中学(商科),并增设了高中班。共学生284 人,教职员27 人。

楚图南曾经在哈尔滨三中任教。

楚图南(1899-1994年),云南文山人。曾任暨南大学、云南大学、上海法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师大教授、西南文教委员会主任、对外文化协会会长、民盟中央主席等职。

1926年春,在李大钊的指导下,楚图南从云南到了北京,迅即转到哈尔滨,先后在哈尔滨三中、六中、省立女中、吉林六中等中学及长春二师等校任教。

1928年,位于南岗区果戈里大街415号的中式仿古风格新校舍建成后才将中学部迁回现址。而小学部仍称十七小学,幼儿园则随中学部迁走并仍作为附设机构存在。

至1931年已有高中商科3级,初中6级,学生达356人。

二张地图都标有第三中学。

在现东北烈士纪念馆的位置,上图标为图书馆,下图标为警察厅。

东北烈士纪念馆最初作为东省特别区图书馆而修建,1928年6月1日动工修建,1931年上半年竣工。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占我国东北后,1933年被伪满洲国哈尔滨警察厅占用。可见,上图的三中在1931年之后,1933年前。下图为1939年的地图,1934年之后三中校舍就变成伪第四军管区司令部了。

新校舍的设计师是俄国设计师彼得·斯维利多夫。

彼得·斯维利多夫(1889年-1971年),原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建筑系教授,他留给哈尔滨的建筑作品家喻户晓,如国际饭店、霁虹桥、哈三中、哈工大土木楼等。

斯维利多夫出生于俄国彼尔姆省克拉斯诺乌菲姆斯克市。1920年起担任中东铁路代理建筑师,1925年任教于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从事教学、建筑设计以及建筑监理工作,并承担了学校的扩建工程设计工作。1938年加入俄罗斯建筑师联盟。1946年担任哈工大土木建筑系首任系主任。1950年担任中国工业部重大工业项目建筑师。上世纪50年代后期移居澳大利亚,1971年在澳大利亚病逝。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俗称"哈工大土木楼"。1953年投入使用,为砖混结构的折衷主义建筑,不知情的人容易将该建筑误解成解放前的建筑。二类保护建筑。

设计者斯维利多夫当时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

彼得·斯维利多夫设计的还有国际饭店。

国际饭店原名新哈尔滨旅馆,始建于伪康德三年(公元1936年)五月,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它与原尼古拉大教堂取得向心性呼应,外形设计为手风琴式建筑,新哈尔滨旅馆建筑立面,左半部相当于手风琴的左半琴身,窗户的造型为键钮的贝司,中间竖直的线条形似皮风箱,右半部对应右半琴身,转角向回收缩,多层的阳台呈横线条,有如键盘。

彼·谢·斯维利多夫酷爱音乐,所以有了手风琴式设计的灵感。

哈三中历任校长。

其实,王景春是学校的创办者,但不是首任校长,首任校长为甘南引(1899——1937)。四川省酉阳龙潭镇人。小学时,校长、老师都是同盟会会员,深受革命思想影响。中学毕业考入成都高师,后至北师大读教育研究科。毕业论文《中国青年婚姻问题调查》是中国第一篇具有社会调查性质的文章。1923年,应中东铁路督办王景春创建中东铁路路立普育学校聘请,至哈尔滨担任首任校长。参与学校的创建和学校新校舍(即现在的哈尔滨第三中学南岗校区)的建设。

民国黑龙江哈尔滨新市街第三中学校老明信片,

1934年,日本关东军为加强日伪政权的统治,出台了臭名昭著的“满洲国陆军指导要纲”,开始正式组建伪满洲国陆军,并在东三省成立了11个军管区。34年10月,设在哈尔滨的伪第四军管区强占了第三中学校舍被征用为(伪)满洲国第四军管区司令部大楼,注意上面这张明信片上写着(哈尔滨)第四军管区司令部。

图中第四军管区司令部即为哈三中旧址。其斜对面是警察厅(现东北烈士纪念馆)和日满俱乐部(现哈尔滨市群众艺术馆),旁边有满铁医院(今哈医大四院),图上还有一个滨江省公署。

这张照片的上面的“典雅的第三中学校”被划掉。此时已经被征用,即在伪满洲国时期,哈三中教学楼被征用为(伪)满洲国第四军管区司令部大楼,门前挂着第四军管区的军旗。

1935年9月16日伪满洲国皇帝溥仪“临幸”哈尔滨第四军管区司令部。

徐紫英(1919-1940)烈士画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俄罗斯人。1934-1935年前后曾是哈尔滨二中(现三中)学生。

1936年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徐紫英会刻钢板、能识谱、作曲。曾被任命为东北抗日联军抗联第六军政治部秘书。

1938年6月,徐紫英当年19岁作词、谱曲创作了《送西征》。这首歌传遍了松花江畔,传遍了大、小兴安岭,给东北抗联战士们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和勇气。

1940年10月不幸牺牲,年仅21岁。

1945年哈尔滨光复后,党中央决定由李兆麟同志以滨江省副省长的名义,宣布组建由我党秘密领导的哈尔滨市保安总队,总部就设在哈三中的这栋建筑。

哈尔滨市二中于1917年开始筹建,周恩来曾于1917、1919年二次来哈协助筹办。校址在道外许公路(景阳街),1918年建校,初称东华中学。

1927年改称为东省特别区第二中学,设文科师范班(高中)和初中,学生442人,教职员48人。

1931年《东北年鉴》记载,当年在特区二中设有文科师范专业3个班。

1934年10月开始,由于 东省特别区第三中学(即哈三中)校舍被日伪第四军管区司令部占用,学校被迫迁到道外景阳街与第二中学合并。从此原哈三中与原哈二中两校开始了以下一段共享的历史:

1935 年曾被称为“北满特别区立第二两级学校”

1936 年称为“滨江省立哈尔滨第二两级学校”

1937 年称为“滨江省立哈尔滨初级中学校”

1938年改为滨江省立哈尔滨第三国民高等学校(商科),学生641名(其中朝鲜学生150名),教职员30人。

1946年,“四·二八”哈尔滨解放后,改名为“松江省立第二中学”。

1949年,根据国家“中等教育向中等技术教育发展”的方针,学校高中部成为土木专科高中,是哈尔滨成立最早的职业技术高中。

1952年后,学校工作步入正轨,由职业技术高中转为普通高中。并切实实行“三三制”学制,每个学年有四个班,学生数量达到1200人。同时,为充实教师队伍,学校广泛吸纳从东北师大、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哈师专以及关内其他大学的毕业生,学校成立了各科教研组,研究教材教法,教学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一直到1954年3月,合并到道外二中的老三中才搬回原校舍,但改称哈尔滨第二中学。道外二中则改称十三中。老三中不但鸠占鹊巢,占用了二中的房子,临走时还带走了二中的牌子,哈二中真是无奈!

1954年被定为哈尔滨市重点中学。哈三中开始走进了稳定、创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同年4月,动工将原来半月牙形校舍变成梯形楼,9月竣工。

哈二中新校址。

上世纪60年代初,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领导人崔庸健访问哈尔滨时,说学生时代曾经在哈尔滨道外区的老二中读过书。为表示对那位领导人的尊重,1964年新十三中恢复二中名称。新二中也恢复老名——哈尔滨市第三中学。

哈三中今日之美丽,明天的辉煌已有别人在歌唱。这里,请你一起回忆师长的教导,同窗的友谊,青春的激荡。

杨永善(1938.4—)山东莱州人。擅长陶瓷艺术、艺术设计。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系,毕业留校。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著名陶瓷设计家,国务院学部委员会委员。

1954年9月他考入哈三中(当时称为二中),在学校他参加了曾耀宗老师指导的课外活动美术小组,并结识了比他高一级的盛寿考同学,从此开启了他工艺美术人生之路,以及他与盛寿考之间跨世纪,甚至是跨阴阳两界的真挚友谊。

盛寿考,1937年出生于山东莱州市西由东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3年考入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当时称为第二中学),喜爱美术,是学校课外活动美术小组的骨干成员。1956年 高中毕业后即到一农村初中当老师,教美术,并继续在美术道路上孜孜以求。1966年不幸溺水身亡,英年早逝,享年29岁。

艺术是他的生命,盛寿考在那饥馑的年月里,面对各种困难,他没有惶惑,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在教师岗位上恪守职责,孜孜不倦地坚持绘画、书法、篆刻的研习和教学。

天道酬勤,他在艺术学习上是勤奋的、肯下苦功的,不仅实践,还有冷静的思考。因而他的进步是明显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

杨永善与盛寿考虽然在三中仅仅同学了二年,但互相帮助、相互敬重结下了终生友谊。盛寿考去世一年 后,杨永善专程到莱州乡下探望安慰盛的父母。杨永善多方收集盛寿考的习作、又经历了种种困难曲折,撰写、出版了专著“归合自然”,以祭奠已经去世四十多年的高中同窗朋友。“归合自然”一书不仅呈现了盛寿考平凡而正直进取的人生经历心路,更饱含了杨永善纯洁的情怀和高尚的品格。充分体现了哈三中人的校风传承。

1959年,学校被确立为首批市重点中学。郭宪章任校长。

和郭校长,毛校长,孙中圣老师,李燕杰老师合个影,仿佛又回到三中时代!

李燕杰和他的学生。李燕杰,北京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当年被分配到哈尔滨三中当老师,一生扎根黑土地。他数学功底深厚,教学认真,讲课精炼精辟又不失生动,深受学生敬爱。

毕业20年聚会时的照片,里面三位老师是:李燕杰、刘国相(高二三班班主任)、龚玫玉(英语老师,高二一班班主任)。

看!初二四周振夫同学的素描:哈三中老八间房,勾起了我们多少难忘的回忆……五十多年前,十二、十三岁的我们踏入了哈三中的校门,就开始了在八间房的学习,这里也是我们梦想起航的地方……

1964年市少年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后,荣获男女团体第一名的校田径队在校门前合影。

冰球比赛。

曾经的岁月:文化大革命文艺演出

曾经的岁月:天安门前合个影。

曾经的岁月:长征,徒步大串联

曾经的岁月:下乡前合个影

曾经的岁月:下乡了。河边、路旁、田间、麦场留下的年轻倩影,那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刻骨铭心的记忆!无标题

1972年、1984年。把青春献给祖国。

1978年,被正式确立为黑龙江省省级重点中学。

同窗友谊永存。

青年、中年。。。

只有三中人才会被她拨动心弦。

想当初刚入学那会儿。。。

三中。

啊,三中,三中!我永远的三中!

参考文献:

1、毕业五十载 难忘同窗情-哈三中66届高三.二毕业五十年老照片 - 美篇

2、杨永善 归合自然--我的同学盛寿考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1年12月

谢谢欣赏,欢迎指正。

本篇图文资料来自网上,衷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